他们徒步40天横穿塔克拉玛干
“不是我们征服沙漠,而是沙漠放过了我们”
他们徒步40天横穿塔克拉玛干
“不是我们征服沙漠,而是沙漠放过了我们”
2025年2月,在重装徒步1004公里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后,周杨在社交媒体上激动地写下了这句话。2024年冬天,中国徒步者周杨与张治国背上近100斤重的背包,进行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全自助重装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行动。一路上,极寒、酷热、伤病、饥饿、口渴……扑面而来的困难未能将他们击倒,在实际徒步40天后,他们成功在终点迎来鲜花和欢呼声,许多人热烈祝贺他们征服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杨和张治国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坦言,他们的这次挑战之所以能成功,不仅要靠万全的准备,更离不开“幸运”,是大自然仁慈地放了他们一马。
梦想就是横穿塔克拉玛干
在周杨看来,全自助重装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他七年多前就有的梦想。张治国则是在五年前有了相同目标。
1987年,周杨出生在重庆一个偏远村庄。2013年,他被电影《转山》中骑行滇藏的壮举震撼。次年,他背着30斤的背包踏上滇藏线。到2017年时,他开始筹划千公里级横断山脉线路和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线路,但直到走完了两次大横断,塔克拉玛干沙漠都未能成行。
2023年冬天,周杨一度想要动身,张治国问他:“你有多少把握?”当时的周杨已有近10年徒步经验,拿到过国内户外最高奖“金犀牛奖”,但他说,只有50%的把握。张治国回应道:“我们必须到90%以上的把握才能考虑。”
据了解,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意为“进得去出不来”。从19世纪末开始,穿越这片沙漠便成为无数探险家毕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整个沙漠东西长约一千公里,想要全自助、无后援重装徒步横穿,堪称超高难度。
为了安全妥帖地实现梦想,周杨和张治国多次沟通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准备事宜,同时“以走代练”,在穿越太行山脉等千公里级徒步中锻炼体能。张治国对记者说,2024年冬天,他们终于觉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才正式将行动提上日程。
40天走1004公里
2024年12月21日,做好了“万全准备”的周杨和张治国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台特玛湖,这里将是他们徒步的起点。他们每人都背着近100斤重的背包,背包里有水、食物、露营装备、炊具、服装等,其中一半都是水。还将行程分段,在沙漠的公路服务区和小镇等有人烟的地方,分四次补给食物和水。为确保安全,他们还带了2部卫星电话和1部北斗信使等3部卫星设备,亲友等相关人员密切关注他们的情况。
刚进沙漠,他们就发现自己低估了实际强度。“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子非常松软,还有较大的坡度爬升,所以一开始走得超乎想象的惨”,周杨说,“刚进入沙漠第二天,腰以下都疼,脚趾、脚底板、膝盖、小腿、大腿、腰、髋关节……所有部位都疼,第三天的时候还低血糖了,完全是靠意志硬撑,后面才逐渐适应。”
由于身体的水分和脂肪消耗大,徒步才开始十几天,周杨的体重就掉了20多斤,张治国也瘦了20多斤。走出沙漠时,他们都变得又黑又瘦。周杨回忆道,徒步中还遇到-25℃到-50℃的极寒气温,手指、脚趾、鼻子都被冻伤,暴晒和酷热时控制水量更是挑战,如果再酷热几天,他们的挑战可能就会失败。
好在他们做了大量准备,也在徒步过程中渐入佳境,适应了带着身上的小伤痛行走,最终平均速度为34公里/天,不错地完成了全程1004公里的挑战。
二人性格互补合作默契
周杨介绍,超长距离徒步对徒步者内心的考验远大于对身体的折磨,因此,两个人结伴可以互相聊天,减少心理压力,万一其中一人有突发情况,另一人也可以及时帮助。此外,这次他们不仅要“走出来”,还要“拍出来”,两个人举着摄像设备为彼此拍摄。他们总共拍了1.6T的素材,纪录片预计在3月份制作完成。
“我和周杨是非常互补的,兴趣爱好完全不同,他更多专注于行走轨迹,我更多关注动植物和环境状况,”张治国介绍说,“合作很久,我们之间没有一次吵架。”
接下来,周杨和张治国计划用四五年时间,走完俗称“大十字”的中国长距离步道。据悉,这是中国版图上由两条超长步道交会形成的一个“大十字”,其中一条北至大兴安岭、南至高黎贡山的步道全长约8000公里,另一条西起昆仑山、东到大别山的步道全长约6000公里,此前从未有人完成过这项徒步挑战。
“感谢沙漠放过我们”
2月8日,周杨和张治国重装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成功。当他们瘦了二十多斤、风尘仆仆地站在终点站麦盖提县N39沙漠探险基地时,迎接他们的是鲜花与欢呼。还有人恭喜他们“征服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但他们内心清醒:这次成功不仅要靠万全的准备,更离不开幸运的眷顾。周杨说:“大自然太强大了,这次要感谢沙漠放过我们,给了我们一个成功穿越的机会。”
多年前刚开始徒步时,周杨信奉“大海无涯天作岸,山高有顶我为峰”,如今他坦言,自己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我永远不可能征服大自然,人犹如一粒沙,不管怎么拼命前行,也只是在沙漠中移动的一个小点。”
张治国也强调,对大自然不能用“征服”一词,而应怀有敬畏之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王夕悦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