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前父亲抱我拍照处还在吗?

她想去昔日父女在南京的合照地再“打卡”,得到数百网友热心“指路”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网络热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近日,北京网友张凌(化名)在社交平台发帖询问,“老南京人,这个位置还在吗?”配图是父亲抱着四岁半的她在南京长江大桥留影的黑白老照片。如今,张凌的父亲去世已经两年多,她想去昔日两人合照的地方再次“打卡”,得到了评论区数百位热心网友的“指路”。

11月22日,张凌和妹妹张玉(化名)前往南京长江大桥,找到当年拍照的地方。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她们讲述了这趟时隔43年的“故地重游”。

43年前随父亲参加夏令营

上世纪80年代,张凌的父亲带着全家从东北满洲里搬去内蒙古,在某中学担任团委书记。张凌回忆,父亲和学校里的几位教师商量后,决定带孩子们去大城市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于是申请组织了一场游学夏令营。

张凌记得,1981年夏天,那支师生游学团浩浩荡荡乘着火车前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时间长达一个月。夏令营中年龄最小的参与者,就是当年才四岁半的张凌。父亲把她带上,是想让她也“见见世面”。

张凌告诉记者,当时他们一行人将南京长江大桥从头到尾走了一遍,还前往中山陵等地拍照留念。令张凌印象深刻的是南京的天气,她的头发被汗水湿得一绺一绺粘在脑门上,父亲想给她买一个儿童凉帽,但找了好多家商店都买不到。最后,她晒得黑黑的回到内蒙古。

张凌记忆中的夏令营是炎热但温馨的,有许多老师和学生姐姐们照顾,有父亲陪伴。队伍中其他孩子,则和张凌情况不同,“他们已经十七八岁,从偏僻的地方到大城市游览,那种震撼的感受可能比我更强烈。”

姐妹俩介绍,父亲一向思想开明、想法超前。“他入过伍,当过教师,上大学拿了多个学位,进入检察院工作,又在1990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转行成为律师。50多岁时,他还去俄罗斯游学一年。他总说,年岁不饶人,有梦想就要去实现。”

她们的母亲是一名警察。父母从来不会给女儿灌输“你将来一定要结婚生子”的想法,而是鼓励她们“去过你自己想过的生活”。18岁后,姐妹俩独立作出人生决定,先后到北京求学、工作,在父母的影响下,靠坚韧拼搏在大城市立稳脚跟。

父母离世后想“故地重游”

天有不测风云,2022年的一个晚上,正包着包子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倒地去世。2023年,与病魔斗争二十几年的母亲也病逝。前阵子翻老照片时,姐妹俩商量,“要不然就去趟南京吧,去父亲去过的地方,咱们再拍一组照片。”

11月22日,按照网友们的温馨提示,姐妹俩选择中午人少的时候,打车前往南京长江大桥附近,又步行抵达老照片上的同款位置拍照,“没走弯路”。她们还特意在同一地点,分别拍了一张黑白和彩色照片,形成强烈对比。

当天,她们还去了中山陵。在那里,她们偶遇北京人大附中的游学团。张凌感触很深,仿佛穿越时光,看见当年父亲和老师们带队游学的画面,“我们当年也是这样,来这里瞻仰孙中山先生。”

姐妹俩指着在中山陵拍摄的新旧两张照片,对记者说,“你看,四十多年过去,牌坊后面还是同一棵大树,却已经长高了那么多。”新照片由妹妹张玉给张凌拍摄,画面上本属于父亲的位置是空的,张凌一个人站在那里,身上穿着父亲生前常穿的灰色针织背心。

姐妹俩说,四十多年前,由于物资匮乏和技术限制,老师们凑钱买胶卷,向学校借相机,坐绿皮火车出行,返回后再去照相社冲印,才能给孩子们留下照片。如果父亲能看到这些新拍的照片,一定会很开心。

妹妹张玉当年才一岁多,没能跟着父亲和姐姐一起来南京,照片中的父亲已被时光带离人间,但照片背后的故事不会磨灭,“照片美与丑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值得记录的那段回忆。当你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便会觉得这张照片有了不同的意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王夕悦

(责编:张星秀、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