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造血干细胞一月后,他完赛了一场半马
他是二十二年来昆山的第八十七位捐献者,外卖诗人为他写诗点赞“生命阶梯”
捐造血干细胞一月后,他完赛了一场半马
他是二十二年来昆山的第八十七位捐献者,外卖诗人为他写诗点赞“生命阶梯”
10月27日,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一个月后,贺先生重新站上了半程马拉松的赛场并顺利完赛,给一个月前的捐献画上了一个酣畅淋漓的句号。
今年8月,贺先生和一名患者初配相合,他毫不犹豫地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苏州第268例、昆山第87例成功捐献的志愿者。
第87人>>>
完成6年前的承诺 他成了昆山第87例捐献者
贺先生是一名“80后”,在江苏昆山市交通系统工作。接触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缘于贺先生坚持多年的献血经历。早在2002年,他就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献血,至今已参与无偿献血23次,累计捐献血液8500毫升。“我从大三就开始无偿献血,那会儿偶然路过一辆献血车,只是想了解一下自己的血型,就加入了。”第一次献血之后,贺先生觉得自己身体素质还可以,也能帮助到别人,就坚持了下来。2018年6月,他在献血时申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8月,贺先生接到昆山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说他和一名患者初配相合,询问他可否配合进行后续捐献流程,贺先生听到后马上就答应了,“我回家之后和妻子商量,她也是交通系统的工作人员,了解了这个事情后很支持我的决定。”
贺先生说,“住院时,整个病房只有我是捐献者,其他都是病人和家属。对面病房一位病人去世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门口很痛苦,让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住院几天里的所见所闻,坚定了我的想法:挽救一个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9月19日,在苏大附一院细胞采集室内,贺先生历经4小时30分的采集,顺利捐献了32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抽完之后我一下子就坐起来了,开心啊!感觉任务完成啦!我是6年前入库的,这次完成了6年前的承诺!”
“外卖诗人”为他写诗 捐完一个月后他跑了场马拉松
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贺先生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关怀,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他还收到了“外卖诗人”王计兵为他写的一首诗——《生命的阶梯》。“我们是在单位举办阅读会时认识的,当时得知我俩是徐州老乡,又都留在昆山工作,感到十分亲切。我捐献结束后,王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送给我。”
诗中写道:“一个走到半生的人,被疾病抽去了脚下的梯子,现在他悬空,摇摇欲坠春天里。”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就像是“抽取身体里的岩石,一节一节举起来,一条红色的台阶,带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基因。”最终,他们的造血干细胞被换到患者的身体里,那些被挽救了的受捐者,成了“拾级而上的人,已在微笑中频频仰望,面色红润,脚步生风。”
看到这首构思别致、情真意切的诗,贺先生大为感动,“我一直觉得命运选中了咱们,咱们早一天捐献,患者的痛苦就少一天!”
生活中,贺先生是一位马拉松达人,从2017年开始跑步,参加了110次半马、4次全马。成功捐献一个月后,贺先生的身体恢复得不错,做了检测后各项指标都达标,就开始恢复跑步了,跑了一个多星期后按照原计划完赛了2024常熟尚湖半程马拉松,“在赛场上我还用手比了‘87’,算是给我的捐献画上了句号,身体完全恢复了,这是一次酣畅淋漓的庆祝仪式!”
他背后的他们>>>
22年,从“0”到“87”
贺先生的故事是昆山市红十字会爱心事业的缩影。在昆山,有一支闪闪发光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团队,他们于2002年成立,22年间实现了昆山捐献造血干细胞数量的巨大突破:截至目前,昆山共有10525名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其中87例成功捐献,成功捐献人数占苏州的33%。
在苏州昆山市红十字会,记者见到了昆山造血干细胞捐献团队的几名成员。今年43岁的周萍是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也是昆山市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02年10月,中华骨髓库江苏省分库在昆山设立分点,周萍便报名加入了。周萍回忆说,自己被选中成为捐献者时,正是2003年“非典”时期,“当年6月底我刚走出‘非典隔离病区’就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告诉我和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相合。”周萍说,“我知道配型成功率是比较低的,所以接到通知后,感觉像是中了彩票一样。当时第一反应是觉得很幸运,竟然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去救一个生命!”
当时的周萍年仅22岁,还没结婚,身材也很瘦小。“我虽然看着比较瘦,但身体各项指标都很正常,很快通过了两轮检查。我自己是学医的,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没什么伤害。”
2003年11月28日,周萍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她的90毫升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16岁的少年。一晃20多年过去了,当年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周萍说:“在手术台上时,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我最终坚持下来了。现在回头想,当年做的决定让我受益终身,我从中收获的成就感、满足感以及让更多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都让我感动,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一根蜡烛点燃另一根蜡烛”
李东是昆山市第6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02年,一则题为《20小时生命接力》的新闻报道,让李东得知了台湾青年捐献骨髓拯救苏州姑娘陈霞的故事,他大受感动。2003年元月,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3年后,他接到了配对成功的通知,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捐献。
从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开始,李东和红十字会结下了不解之缘,经常参加市红十字会举办的各项公益活动,后来他担任了昆山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志愿服务队队长。李东的徒弟李杰受到他的感染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并于2011年成功捐献。
郭成奎是昆山市第37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加入中华骨髓库,2014年成功捐献,此后一直投身红十字事业。2020年,昆山市红十字会成立救援队,有救援基础和经验的郭成奎加入救援队并担任副队长,长期坚持在基层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年培训人数超过3000人。
“一根蜡烛点燃另一根蜡烛,本身不会损失什么,只会让周边更亮。”郭成奎的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昆山造血干细胞捐献团队多年来的发展,他们互相影响,不断壮大,微光成炬。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连续八届获得了“感动昆山”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6年10月荣登“中国好人榜”;2020年荣获第五届江苏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称号;2021年荣获第六届鹿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楷模”称号;2023年荣获第七届鹿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楷模”称号……
紫牛新闻记者 张冰晶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