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洒大英博物馆!衣服上妈妈绣的龙纹和文物是同款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网络热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近日,一名苗族小伙带着身为苗绣传承人的妈妈打卡大英博物馆,他穿上由自己设计、妈妈刺绣的带有“明代琉璃龙纹”的服饰在真正的明代琉璃龙纹瓦文物面前打卡合影,让网友们热泪盈眶。小伙名叫阿新,在贵州大山里长大,受到外婆和妈妈的影响,他从小喜爱服装设计,大学毕业后结合传统民族元素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今年,他带着妈妈去国外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他们穿着苗族传统服饰打卡了比利时、德国、匈牙利、法国、英国等地的标志性建筑,精湛的苗绣技艺惊艳外国朋友。

大英博物馆里看中国文物,妈妈热泪盈眶

“去英国是因为受邀参加伦敦手工艺周,我和妈妈一起代表中国的手工艺人现场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得知要去英国,妈妈就一直和我唠叨想去大英博物馆,作为中国人,她说一定要去看看那些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阿新介绍说,“我们家是做苗绣的,去年关于大英博物馆的短剧很火,我也关注了,就开始尝试用苗绣复刻大英博物馆里的文物,去年参考文物百衲衣的元素做了一件衣服。今年有机会去英国了,我们又用苗绣复刻了明代琉璃龙纹瓦上的花纹。”

去大英博物馆当天,阿新和妈妈的心情都比较复杂,“中国展区真的很大,陶瓷、青铜器、编钟、书法……妈妈像小孩子一样,对一切文物都感觉特别好奇。很多文物旁都没有中文介绍,只有英文的,妈妈看不懂,但她看着看着就流眼泪了。”

阿新和妈妈来到明代琉璃龙纹瓦前,这是明代的文物,上面烧制了精美的龙纹、荷花、牡丹等。因为砖瓦太大了,不方便运输,所以每一块琉璃砖都被切割成了五段,现在还能清晰地看见这些裂纹。

硕大的一幅雕刻作品外面没有玻璃罩子,这让阿新感到很心疼,“我拿出一件绣了明代琉璃龙纹瓦花纹的衣服换上,原本只是安静地拍照,没想到吸引了很多游客,我们解释说这精美的刺绣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工艺,它们和这些文物一样,都来自中国!”现场的华人游客竖起大拇指点赞,也有人提出想要试穿,场面让人热泪盈眶。

阿新把当时的视频发到网上,网友纷纷评论“用非遗技艺去表达对文物的关注,很有意义!”“精美的刺绣,是展示中国文化的决心!”

山里小伙创业做服饰,想把国潮带到全世界

1989年出生的阿新,成长于贵州黔东南凯里地区一个偏僻的苗寨。外婆和妈妈都是当地有名的绣娘,方圆百里的女孩,都以拥有她们做过的嫁衣感到骄傲。阿新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对设计服装很着迷。妈妈教会了他用绣花针,他的奇思妙想也迸发出很多有趣的设计。

高考后,阿新去了西安读大学。“走的时候妈妈问我要带什么行李,我觉得妈妈绣的苗族绣片很好看,就带走了一些。”因为经济条件不宽裕,课余时间,他常去景区摆地摊卖绣片。“我发现,买绣片的人很少,绣片虽然好看,但很多人不知道用它做什么。”令阿新意外的是,很多游客对他身穿的苗族传统服饰很感兴趣。因为这个契机,阿新开始卖苗族手工刺绣服饰、苗族银饰,“最开始的衣服都是妈妈做的,后面我也参与设计和制作。”阿新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服饰,他还带着这些衣服去全国的景区摆地摊展览,在这个过程里,他发现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服饰拥有巨大的市场,大家为这些衣服背后代表着的民族传统工艺感到自豪。

大学四年,阿新靠摆摊攒下了10万元,毕业后在西安创业,做自己的服装品牌“古阿新”,“最开始是以苗族传统刺绣、服饰为主,妈妈和她在村里的老姐妹们都参与进来,后面绣娘越来越多,我们解决了300多名农村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现在公司主要做中国风男装,不限于苗族刺绣,还包括各类国潮元素。”他从西安回民街一家只有9平方米的小店做起,几年间,实体店开到了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等地,最多的时候拥有近30家门店。

受邀去国外交流,母子俩穿民族服饰“炸街”

近些年,阿新把更多的精力转到了互联网平台,“疫情期间一些门店临近关停,为了打开销路,我决定做直播、拍视频。”2018年5月,阿新开始在短视频平台发视频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灵感。他用苗绣技法快速绣出齐天大圣的视频吸引了200多万网友点赞,猛涨了一拨粉丝。持续不断的创作让他在圈内小有名气,如今,他在全网拥有500万粉丝。

线下,他举办了多场独具特色的时装秀,他还受邀进行世界巡演秀,演出地包括俄罗斯、意大利等国,把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带到全世界。

今年4月,阿新受到官方邀请前往比利时、德国、匈牙利、法国、英国进行经贸访问和交流学习,“以往出国都是我自己去的,但今年,我决定带着妈妈一起去。”阿新说,“因为妈妈从来没有出过国,有次去景区,超过60岁的妈妈不需要买门票了,妈妈感叹了一句,‘我年纪大了!’我感受到了妈妈当时的失落,所以这次想带她出去看看世界。妈妈得知这个消息后很开心,带上了不少手工刺绣,还带了两套十分重工的苗族盛衣。”

在巴黎、伦敦、布达佩斯的街头,阿新和妈妈穿着苗族服饰在标志性建筑下走秀、拍照,引来了不少外国朋友的围观。他们还用行李箱拖着华丽的盛衣,大胆地邀请外国朋友们试穿,阿新用英语讲解这些衣服的历史、工艺,“妈妈不会英语,但是为了让外国朋友知道这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学会了两句:I’m from China!welcome to Guizhou!妈妈像个自信的东道主邀请他们来中国玩!”

展出服饰意外滞留,妈妈神救场获中外媒体点赞

在法国,阿新和妈妈把苗族盛衣带到了法国国际博览会进行展览;在英国,他们受邀参与了伦敦手工艺周。其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从法国到英国,由于行李太多,我们把要参展的衣服打包寄了过去,没想到被滞留在海关了。当时我们人已经到了英国,衣服还没到,展会即将开始,怎么办呢?我们只得把随身穿的一些自己的衣服拿来布展,但是比起原本要用的盛衣简陋了太多。”

阿新说,刚开始他们展位上人很少,“我俩都觉得很遗憾,不能把我们国家的非遗技艺完美地展示出去了。没想到,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她说展示苗绣不更应该展示‘绣’的过程吗?于是她拿出针线开始绣,边绣边唱起了苗族歌谣,大家都被妈妈的歌声吸引过来了,看她一针一线地绣,惊讶于她的手艺和这些刺绣代表的中国文化,观众、嘉宾、记者、安保人员都围过来了!这次伦敦手工艺展的主席也主动来合影,还夸奖妈妈的刺绣真漂亮!”让阿新感到欣喜的是,妈妈和她展示的苗绣技艺后来被新华社、中国日报和伦敦的主流媒体报道!

五月下旬,结束参展的阿新和妈妈回到国内,回到家中的阿新妈妈仍然感到很兴奋,更让她意外的是,她现在出去买菜,竟然会被人认出来,“妈妈好像火了,成了我们这的明星!”阿新说,“她现在做刺绣的劲更足了,她说要发动老姐妹们绣出更多好看的作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美!”

紫牛新闻记者 张冰晶

(责编:张星秀、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