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青春小店:春天的茶有了青春的香
了不起的青春小店:春天的茶有了青春的香
“春天,对于苏州的茶农来说,是收获的季节。”手捧卷曲如螺的碧螺春,江苏苏州创业青年、90后柳倩楠在抖音平台开起了茶叶小店。如今,这个始于1953年的江苏老字号在网上的旗舰店已有11.2万粉丝。
直播带货时,柳倩楠也会泡一杯自家的碧螺春茶。茶香氤氲间,她向网友分享着从碧螺春中体会的生活闲适、滋润与韵味。今年的明前茶已经上市,她的“抖音小店”忙得不可开交,经常“熬夜发货”。
唐朝“茶圣”陆羽将碧螺春以“洞庭山茶”之名写入《茶经》。清朝皇帝康熙则以其“色溪清碧,卷曲如螺、采于早春”之特性用“碧螺春”为其命名,清代诗人龚自珍更不吝笔墨,赞其为“茶中天下第一”。
江苏老字号进军互联网
柳倩楠生长于吴中区东山镇的一个茶香世家。从幼时记事起,她的生活就浸润在茶香之中。父母都是制作碧螺春茶的大师。学业之余,柳倩楠就会走进茶厂,在长辈手把手的带领下学习炒茶、制茶。
2011年研究生毕业后,柳倩楠并没有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金融、贸易类的工作。相反,她选择回到家乡,回归茶园与茶厂。
作出这个选择,柳倩楠并不是头脑发热。其实,早在学校时,她就敏锐感觉到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带来的商机。
结合自家的茶厂,柳倩楠试着开网店,为自家茶叶打广告、拓宽销路。线上销售不比线下,店家需要在没有试饮等环节的情况下,获取顾客的信任。
“这对于茶产业来说,是一项不太容易完成的事情。”为此,柳倩楠首先从电商客服工作人员做起,不辞辛劳,为网络下单客户解决问题。
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她发现,营销并没有绝对的套路,赢得销量和声誉的是诚信和真心。每卖出一包茶叶,柳倩楠总会在发给顾客的快递包裹中加上小剪刀和小夹子。
用剪刀方便剪开茶叶袋子、取出茶叶后夹子又方便封装……在柳倩楠看来,这样的“小赠品”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如果密封不当,茶叶会发潮、香味也会丧失。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顾客丧失对产品的好感。
小剪刀和小夹子的设计一方面让顾客感觉到贴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茶叶的优质存放,让顾客品味茶香。
随着销量的不断提高,柳倩楠建议茶厂专门成立网络营销团队,由专人负责线上营销工作。她先后在多个电商平台建立品牌旗舰店,拓宽销售渠道。
经过柳倩楠的多年运营,公司品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电商会员粉丝人数超30万,公司旗舰店在绿茶店铺排行榜上稳列前三,年销售额近5000万元。
让“碧螺春”有更多可能性
经过打拼,柳倩楠从父母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公司的总经理。
在企业蒸蒸日上的同时,柳倩楠也发现了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原来,碧螺春茶以明前茶为最佳。天气炎热时,不少顾客买来解暑、饮用。气温一旦下降,喝绿茶的顾客就会减少。
“全年有一半的时间忙得要命,另一半时间却无事可干。”柳倩楠表示,随着传统文化不断推广,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茶这种健康的饮料。而碧螺春茶高昂的价格却让“学生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柳倩楠开始带领团队研发攻关。从苏州特色的碧螺红茶入手,柳倩楠成功研制出桂花红茶、玫瑰红茶、蜜桃红茶等近30个新品,并获得两项发明专利、18项应用新型专利和46项外观设计专利。
作为发酵茶,桂花红茶等新产品不仅延长碧螺春茶的保存时间,也降低单品价格、调和口味,成为年轻人喜欢的饮品。
通过“线上+线下”“国内+国外”协同发展的营销策略,柳倩楠目前与多家跨国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年销售额稳步突破9000万元。
讲好茶故事
父亲是国家炒茶大师,母亲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柳倩楠顶着压力和包袱,苦练碧螺春茶炒制技艺。七年磨一剑,她的炒茶技艺越来越纯熟,并在青年炒茶大赛等活动中取得了一系列不俗成绩,成为一名真正的“茶二代”。
随着不断的深入了解,柳倩楠深感守住洞庭山碧螺春茶“老味道”的重要性。
2018年,在她的号召下,公司联合全镇6家专业合作社、两个家庭农场、5户经营大户共同组建“苏州碧螺茶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办论坛、搞培训、向茶农收购茶叶和发放农资等举措,规范茶农种植,带动农民致富,推动产业兴旺。
为了让更多的青年茶人学茶、让消费者了解茶,柳倩楠多方奔走筹措资金,建设“江南茶文化博物馆”。
经过持续优化升级,博物馆被打造成集碧螺春茶历史文化展示、非遗文化体验、实践培训、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链项目。如今,该博物馆成为长三角诸多大中院校的教育实践基地,并已陆续接待游客、学子7万人次。
多年前,柳倩楠在公司和博物馆门口摆起凉茶摊,她让专人负责,拿出家里上好的茶叶,免费服务高温中作业的人们。
渐渐地,路过喝凉茶的人越来越多,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建筑工人,甚至游客、路人也都闻讯赶来。2019年,公司加入“清凉苏州”联盟。直至现在,柳倩楠的爱心凉茶从未失约,悠悠茶香飘在吴中的东山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