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说媒为什么火出圈?过于理性的人适合恋爱吗?

哲学教授讲真爱,百万网友云蹭课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网络热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王婆说媒为什么火出圈?”“真爱为什么没有那么果敢?”“过于理性的人适合恋爱吗?”……近日,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苏德超又一次上了抖音热榜,他的真爱小课堂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喜欢。苏教授从什么是真爱、如何表达爱等多个方面讲述了爱情,让大家直呼“学到了”。对于走红,苏教授笑谈其实自己是把生活中的智慧、课堂上的片段搬到了抖音上,爱情课只是自己哲学课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不断更新抖音的初衷,是希望“冷门学科”哲学可以被更多人喜欢关注,“因为学懂哲学,生活中的很多事可以找到答案。” 

1 自称“大大脑门”的苏教授 无心插柳拍视频走红

在苏教授的抖音账号里,“宽宽的肩膀柏拉图,大大的脑门苏德超”这样的自我介绍尽显幽默与风趣。苏教授是70后,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西方哲学。平时除了科研、带博士生,他还会花很多时间给本科生们上课。

苏教授说,账号做起来完全是一个“无心插柳”的过程。2022年,他受邀去广州的一个机构讲课,现场反响比较好,一位朋友就把他当时讲课的视频放到了抖音上,苏教授说,“当我知道这个账号的时候,已经有好几万粉丝了,我觉得既然有人爱看,那我就继续吧!”

“有些视频是我上课的时候自己拍的,有的是朋友帮忙拍,比如在我出差的路上、吃饭的时候,他们会和我探讨一些问题,然后拍下来,刚开始我还很不适应。”苏教授说,视频的剪辑和发布,都交给了广州的朋友。

最近,开封王婆现场说媒的事情特别火,苏教授也发了一期视频分析了这一网红现象,“我觉得去王婆那相亲火,是因为具备了几个特点,第一是直接,大家在生活中碰到一个人,直接表达相亲的愿望,都会感觉很尴尬,但在王婆这个地方,大家都能很直接地表达;第二个是真诚,大家来到这里,不加掩饰、不加伪装才能成功,有些网红利用这个机会,为了抓流量,带着麦克风上去了,被识破了,就会被王婆和下面的观众赶下台,所以还是以真诚为前提的;第三个特点是极简,王婆通过诙谐的语言,把男女双方的要求降到了最低,主打一个感觉,双方看对眼了,那就有发展的可能;第四个特点是安全,因为在场有千万双眼睛盯着相亲的双方,弄虚作假的话容易被看出来,所以给人感觉很安全;同时,因为大家都是来相亲的,也减轻了一些人心里的胆怯。”苏教授的分享引起了网友共鸣,粉丝直呼:“苏教授总结非常到位,直击要害!”

其实,苏教授的账号更新了一年多了,他也出圈成了一名拥有100多万粉丝的“网红”教授。他的视频形成了固有的风格:每一集讲一个哲学观点,用最精炼的语言来论述。比如他更新了《年轻人该有的批判观》《自由的最高价值》《为什么要追求美与善良》等,同时他也会紧跟热点,用专业知识分析一些全网关心的事件。苏教授说:“人文学科,最大的战斗力和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讲话可以讲到别人心坎里去,让别人和我们产生共情。”

2 从“谈情说爱”开始 深奥的哲学变得有意思了

在很多人眼中,哲学是一门艰涩难懂的学科,十分枯燥,那么如何把哲学讲得受到大众欢迎呢?苏教授说,学生们听不懂一般有两种,一种听不懂是不知道老师讲的概念是什么意思,因为大家刚入门的时候缺乏对经典的阅读,引用康德、海德格尔等人的一些观点,一时没法理解;还有一种不懂是道理上的不懂,哲学上会有一些比较复杂的逻辑证明,这个我会花时间一层层剖析,用推理论证来讲清楚逻辑关系。

“哲学是个冷门学科,对老师来讲,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内在热爱。”基于这样的想法,苏教授在上课的时候,会努力把哲学的生活性讲出来,“我最近的几个视频,就是讲什么是爱,这是生活中人人会遇到,但未必人人都能明白的事情,所以有探讨和追寻的空间。”

苏教授说,他感觉到现在的青少年很多都缺乏爱的能力、逃避爱。比如说,现在很多人不愿意谈恋爱、也逃避婚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就想把自己对爱的看法说出来。告诉大家爱不需要有那么大的压力。我和学生们交流的时候,感觉到他们把爱搞得太复杂了,把爱当成一道题目一样去做,抱着我做不到完美,那我就不去做这样的思维。但其实爱不是这样的,爱不是你先筹划得很完美,它就完美地出现,它是一个尝试的过程,越是猝不及防的、笨拙的爱,可能越能够打动人。我把我的观点讲出来,不是要说服谁,而是想大家一起思考,一起讨论和关注这个问题。”

苏教授的视频中,“谈情说爱”系列是最受网友们欢迎的,但苏教授直言,“我不会仅仅把话题锁定在爱情上,爱情只是哲学当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哲学的奥义很深邃,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

苏教授补充道,自己在教学中提出的教学理念是“三回两问一中心”,第一是回答问题,“不回答问题,只讲哲学家的故事,那讲的是‘关于哲学’而不是‘哲学本身’,任何一个学科,前提就是要回答问题。”第二是回到文本,就是阅读经典,学哲学的人必须要有积淀,从前人的成就出发迭代改进;第三是回归生活,哲学必须是和我们的生活相关的。“两问”,第一问是问我们的思考合不合逻辑,第二问是合不合我们生活的直觉。比如大家看了电影《第二十条》《周处除三害》,你流眼泪了,我也流眼泪了,这个就是生活的直觉,也是探讨哲学必须具备的素质——对于生活的真诚;一中心则是指以学生的接受效果出发,不堆砌好玩的段子来收获鲜花和掌声,也不用高深的概念来吓唬学生,而是真诚地与学生们交流。

3 怀揣一颗踏实的心 冷门学科也能带来炽热人生

苏教授本人是怎么和哲学结缘的呢?他说,“我在高中时比较喜欢研究哲学问题,也喜欢文学和历史。高考前保送一所高校的法学专业失败了,有些赌气和气馁,就放弃了所有热门专业,选了武汉大学的人文科学实验班,学习比较冷门的文史哲专业。”

苏教授回忆说,后来高考分数出来,自己考得很好,远超分数线,就被武汉大学录取了,“当时虽说选了冷门学科,但我还是很感兴趣的,愿意学,所以大学里学习成绩很不错,保送了本校的研究生,读西方哲学专业,博士也继续在本校深造。”

博士毕业后,他留校成为了一名哲学系的讲师,多年耕耘,如今他已是带了十多名博士生的博导了。他说,哲学真的很有意思,能改变人的想法、给人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哲学要沉得下心,愿意“十年饮冰”。他举了一个自己学生的例子,“她本科在一所双非大学,研究生在一所211高校,博士跟着我念,现在已经到比武大排名更靠前的知名高校教书了,可以说每一步都是很大的跨越。这个孩子不浮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学,博士没有延毕,后面越来越好。”苏教授说,哲学专业博士延毕是很常见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在读博阶段懒惰了、分心了,还会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耐不住“冷板凳”。做研究,要专心,任何一个领域你深入进去,都能有所收获。

苏教授说,其实在抖音上更新的短视频,很多都是他课堂上系统内容的一个“小引子”,他觉得更多的精华还是在课堂上,他希望未来让更多人对哲学感兴趣,一起进行系统地研究,探寻哲学的奥义,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冰晶

(责编:张星秀、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