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疼哭,上场一秒入戏 包13层水纱的10岁“小梅花”火了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网络热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最近,年仅10岁的河南曲剧小演员周若橦因头包13层水纱,痛得在台下不断落泪,但一上舞台立马精神抖擞地完成表演的视频,引发了全网关注。小小年纪的她,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既让人心疼又让人佩服,让不少网友感叹“这就是传承的意义”。

“孩子是棵好苗子,但在曲剧艺术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这是她作为演员的开始,我们还要继续加油,感谢网友的关爱。”近日,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周若橦的妈妈朱佩佩说道。

后台疼到哭,上场就精神抖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这段视频中,年仅10岁的梨园小演员周若橦,头上包裹着层层水纱,戴着精美的头饰,化好演出妆容。在舞台后方,周若橦不停地流眼泪,豆大的泪珠颗颗滚落,让人心疼。

这段视频中,同为曲剧演员的妈妈朱佩佩也在现场。她说,当时女儿头上裹了13层水纱,缠得头痛,受不了才落泪。

“没想到轮到她登台,一亮相便精神抖擞,丝毫没有痛苦的表情,唱念做打分毫不差,我立马心安了。”朱佩佩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女儿当天演出的是曲剧名剧目《陈三两》,当时她们是跟随剧协到山西长治演出的。

“做演员是很辛苦的,女儿在刚起步的阶段,还是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让她有丝毫懈怠。”朱佩佩告诉记者,当时还真有点担心,女儿在后台哭了,怕影响演出,还训斥了女儿,后来看到女儿在舞台上完美演出,自己又有些自责,是不是对女儿的要求太高了,毕竟年纪还小。

为何包13层?都是为了演出效果

对于女儿头上为何要包13层水纱,朱佩佩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完全是为了演出有更好的效果,包得紧,演出才不会出意外。

据朱佩佩介绍,当天是自己亲手给女儿包的头,还给女儿化了妆。“女儿太小,自己没法包,所以我就帮她了,可能当时上了点手劲,包紧了一点。”朱佩佩说,之所以要紧一点,是因为头上还戴了很多头饰,万一松掉了,就影响整个舞台的效果。事实上,13层水纱是一个通俗笼统的说法,但确实有好多层,鬓带、线帘子、网子、水纱等,这些合起来就有十几层。

“作为梨园演员,你上舞台首先需要一种精气神儿,眉毛得吊起来,就得多包几层水纱,不包好包紧,整个人的气质都没了。”朱佩佩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周若橦唱的青衣角色还好点,武旦、刀马旦这种角色必须包得更紧。因为上台要做各种动作,有的要奔走或者翻身,头上的东西要保证不掉。

朱佩佩说,对于年长一点的演员,长年累月这样包,司空见惯了,但孩子不一样,感觉到痛还会哭,但这是练基本功,必须要坚持。“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曲剧演员,这些都是必须经历的。”朱佩佩说。

7岁“跟唱”入行,上台毫不怯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得知,周若橦是河南平顶山郏县人,父母都是河南省海宣池曲剧团的演员,她从小耳濡目染,就对戏曲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周若橦学戏是一次偶然。

“我和她爸爸经常要到外面演出,女儿在老家读书,只有寒暑假才在我们身边。大概在7岁的时候,我在练习唱段时,她在旁边听,还有模有样地跟我一起唱,我一听,觉得还挺像样的,用我们的行话叫贴弦儿,就是不黄腔不掉板的那种。”朱佩佩告诉记者,她当时就决定教她一段戏试试,结果女儿一唱就停不下来,唱得非常好。

妈妈教周若橦唱的是豫剧《花木兰》中《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唱得不错,女儿却说她觉得曲剧好听,加之朱佩佩本人就是曲剧演员,就开始让女儿学曲剧,并有意在多个场合锻炼她。

“平时她在上学,基本上是寒暑假才能跟我们系统地学习曲剧。有时候在大戏开演之前,我就说橦橦你唱一段,她也不怯场,拿着话筒走上舞台,先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就站在舞台上演唱。”朱佩佩坦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并非易事,女儿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确实吃了很多苦。

从决定要学曲剧开始,朱佩佩就询问女儿,能不能吃苦,但小小年纪的她,坚定地说:“能!”于是,在父母的督促下,周若橦每天早起练功,平常文化课也不落下,还给她报了暑期班,专门学习基本功。朱佩佩回忆女儿的从艺路,声音有些哽咽。

谈未来 “金奖女孩”想进戏曲院校

事实上,橦橦并非只会唱曲剧,她还多才多艺。朱佩佩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女儿参加学校的诗歌比赛,拿了个一等奖。“女儿会唱曲剧,老师和同学都知道,拿了奖后老师说,周若橦会唱戏,让她唱了一段河南曲剧。”

在父母的影响和言传身教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若橦的努力也终于得到了回报。她的演唱功底越来越深厚,技艺越来越精湛,逐渐在河南卫视梨园春的擂台上崭露头角,并获得了第二十届河南少儿戏曲小梅花奖金奖。同年,周若橦还应邀参加了中国戏剧小梅花荟萃,来自全国各地的拔尖戏剧人才齐聚湖北黄冈,既展示了自己,也见识了戏剧界人才济济。

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周若橦说,父母都是演员,在他们的熏陶下,自己也慢慢喜欢上了河南曲剧,学曲剧确实很苦很累,但只要站在舞台上,听到观众们的掌声,就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我以后会更加用心地学习,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戏曲演员!”

据介绍,曲剧是河南的第二大剧种,又称“高台曲”“曲子戏”,是在河南曲子和踩高跷的基础上,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正式发展形成的一种传统戏剧,主要流行于河南及河北、安徽、湖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是中国八大剧种之一,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佩佩和丈夫所在的河南省海宣池曲剧团成立了20多年,剧团商演的足迹遍布全国多地,一到春天,基本上要出去接连演出几百场。

女儿虽然小有名气,时不时就会有商演的邀请,但朱佩佩告诉记者,她不让女儿接商演,只想女儿不要过早受到外界不必要因素的影响,能健康成长。

对于女儿的未来,这位母亲说,回忆自己当年,因为偏科只能上艺校,有些可惜,所以她希望女儿各科都能平衡,将来上个好大学的戏剧专业。“孩子还小,但我跟她沟通过了,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做个出色的曲剧传承人。”朱佩佩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建明 郭一鹏

(责编:张星秀、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