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两会”报道又添新技术

时间: 2020年06月03日07:04  来源:山西日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5G“照进”现实,实时传输信号快剪视频提供强大支持;AI合成虚拟主播化身流量明星,多机位多场景播报;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记者与采访对象“云端”交流……全国“两会”期间,一场由5G、3D全息虚拟投影、AI主播等新技术引领的全媒体传播盛宴正在呈现。

“神器”来了 “两会”报道更吸睛

  5月23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山西代表团举行小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央视新闻客户端对会议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本报与会记者李联军拍摄了一条短视频,展示了央视总台记者使用的一款“直播神器”5G+8K背包。和普通双肩包一般大小,却能抵得上一辆转播车,可以通过线缆与肩上的摄像机连接。设备实时传输8K信号,收录的多路信号可通过人工智能计算,进行人脸识别、动作检测、镜头质量评测等,生成AI剪辑成片。通过这款“神器”,记者真正实现移动采编。
  从“长枪短炮”到VR设备,从“钢铁侠”到360度全景摄像头,每年全国“两会”,都是新技术手段和新科技产品演练应用的大平台。今年全国“两会”,在5G等新技术的助推下,各家媒体的报道“神器”不断进化,融合报道大放异彩。
  5G+AR采访眼镜在今年“两会”报道现场大显身手,看似平平却“能量巨大”。它可以帮助媒体记者快速“识别抓取”新闻人物,了解人物信息资料,还可以第一视角进行现场直播。记者只需手势或语音控制即可完成视频录制、拍照、直播等工作,拍摄时可以与后方编辑实现屏幕共享、实时互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众多媒体均采用这款眼镜进行“两会”新闻采编。
  “掌声里的‘共振时刻’,通过一次次的掌声划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网友“小麦雷达”在朋友圈转发了新华网推出声音“黑科技”产品《共振时刻》并进行评论。该作品首次基于5G+AI声像分析技术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全场37次掌声进行AI声像分析,同时运用可视化技术进行呈现,让《政府工作报告》“所听即所见”。
  “两会”现场报道设备赚足了眼球,后台编辑“神器”也功力十足。人民日报打造“智能云剪辑师”,现场新闻素材采集后通过5G回传到编辑部,辅助编辑人员进行处理,实现智能化生产。
  山西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师周怡帆认为,不断进化的“两会”报道“神器”是记者们“减负”的利器,移动采编极大地提高效率。此外,5G等新技术的加持,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体现,难懂数据可视化表现,让“两会”开得更安全、服务更精准、报道更高效。

跃上云端 “两会”访谈更贴心

  视频连线、云端答问……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会期安排,今年的“两会”通道和新闻发布会及记者会均采取网络视频的方式,这在全国“两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两会”期间新闻记者主要通过网络视频等非面对面的“云采访”模式,可通过微信申请小程序或向各驻地新闻联络员提出采访申请,大会新闻组统一安排腾讯会议等视频软件与代表委员连线交流。
  “两会云访谈”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标配,各家媒体使出十八般武艺,在创新表达、强化互动、拓宽渠道等方面下功夫,让“两会”报道更鲜活、更好看。新华社推出了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5G网络千兆级超高带宽和毫秒级低延时让全息成像技术发挥到极致,真人等比例大小的“代表”被实时投放至异地演播间,虚拟与现实融为一体。记者与采访对象不仅可以“面对面”交流,还可以“云端”握手。
  此外,AI合成虚拟主播化身流量明星助力“云访谈”。央视网AI主播“小智”,新华社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人民网“小晴”,澎湃新闻“小菲”、齐鲁壹点“小壹”等“当红”AI主播纷纷“上岗”,报道“两会”新闻。“她们”能“闻其声”也能“见其人”,随时穿梭于演播室的不同虚拟场景中,实现多机位多景深、多样化精微表情播报。只需要在机器上输入相应文本内容,AI主播就能播报新闻,并根据语义生成相对应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这些AI主播为“两会”报道带来新鲜体验。
  5月24日,山西日报新媒体云端连线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视频采访室,对话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志强。李志强认为,把会场延伸到云端,增加了跨地域实时互动可能性,方便高效地实现了会内会外的互通互联,代表委员的声音能有效传播,同时也能及时收到相关部门、媒体记者、民众的反馈,拓宽了沟通渠道,扩大了交流场所。

Vlog直播 代表委员带你走近“两会”

  今年“两会”还有一个特殊现象,一些代表委员拿着自拍杆直播上会,变身“自媒体”,没有“中间商”,内容直达大众。行李箱里带点啥、代表履职日记、带来了哪些建议……代表委员的直播镜头,画面有点抖,声音有点杂,配有“地方普通话”的生动解说,生动又鲜活。
  “大家好,现在是早上7点50分,现在我和我们山西团的代表就要去人民大会堂参加今天上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开幕会了,大家上车之前都要先测下体温……”5月22日,全国人大代表李桂琴用一段Vlog记录会议开幕前后代表们的真实状态。网友“宽吻海豚”在微博留言:“Vlog采用的全知视角,让读者能够随着代表的视角看‘两会’,随代表的感受而感受,从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同时将严肃的‘两会’变得亲切可感,读者能更准确地get到‘两会’精神。”
  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云监工”,到“小朱配琦”直播带货助力湖北,再到5G上珠峰慢直播,今年以来,直播成为广受欢迎的传播方式。全国“两会”前夕,一场特殊的“采访”在人民视频快手直播间进行,全国人大代表吴云波和《小康》杂志社靳晶采用直播连麦的形式,完成了一次“两会”期间的代表“云端”采访。
  周怡帆表示,无论是Vlog还是直播,都让我们看到“两会”报道的传播形式日趋多元化,传播渠道逐渐拓宽。如今,5G已进入商用新时期,技术支撑将让Vlog、直播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多屏互动的全媒体传播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本报记者刘聪

(责编:_刘洋_、李琳)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六旬大妈童心未泯 重温儿童时代六旬大妈童心未泯 重温儿童时代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