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多地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下调

公众啥时可摘掉口罩?

时间: 2020年03月25日10:40  来源:山西晚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近期,苏浙沪多地一些领导干部摘口罩开会。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称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普通公众可不戴口罩。
  对于公众来说,啥时才可以放心摘口罩呢?
  多地不少场合摘口罩 公众仍态度谨慎
  上海23日宣布降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当日,地处上海核心区域的黄浦区举行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大会,在主会场,台上交流发言的和台下与会者都摘下了口罩。
  近日,上海、江苏、浙江、海南等多地政府领导干部开会带头摘口罩。在浙江省、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与会人员均未戴口罩。
  杭州21日发布疫情防控通告,在取消一些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测体温、亮健康码等管控措施的同时,列出了几类可不戴口罩的场所:公园、绿道、景区、大街等户外场所,无人员聚集;骑自行车、电动车,在空旷处行走、散步、锻炼;无境外人员接触史的单位同事在通风良好的场所办公、小范围会议;非群体性室内体育运动等。
  记者走访长三角部分城市街头发现,在一些人流少、较为空旷的地方,有少部分人已摘下口罩。但在多数户外公共场合,大多数人仍然戴着口罩。
  “习惯了,戴着口罩比较有安全感”“不是很敢摘,因为境外输入的每天都有”……22日,在杭州西湖景区游玩的不少市民,表达了对摘口罩的谨慎态度。
  在近期恢复开放的南京博物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虽然人不多,但参观者均戴着口罩,在排队和参观时相互之间保持距离。“我觉得还是再等等,彻底安全了再摘。”一位南京市民说。
  在上海的街头、公园,记者看到,绝大多数人还坚持戴口罩。
  多数受访市民表示,“不能大意,再等等。好不容易控制住了,要防止疫情反弹。”
  精准防控不可少 有序恢复正常生活
  多地领导干部带头摘下口罩,传递出重要信号:这些地方的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生产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复。
  这些地方均是疫情防控的低风险区域,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已报告的本地确诊病例均已基本治愈出院。比如,截至3月3日24时,江苏全部县市区转为低风险地区;截至3月22日,江苏超过1个月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本地确诊病例全部治愈。
  截至目前,除了北京、天津、河北、湖北之外,全国其他省份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均已下调。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多数地方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已经降下来了,降下来是有依据的,发病率下降、本地确诊病例几近零、传播概率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周边的绝大部分人不太可能是感染者,除了医院、人多聚集、地铁等地方,是可以摘口罩了。
  张文宏说:“老百姓喜欢有人明确告诉自己要不要戴,其实这和你所处的环境有关。一般情况下,戴的必要性是没有了。在高危的环境里,最好还是要戴。”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地方的口罩使用指引中提出,通风良好,能保证人员间隔,并做好消杀措施的室内场所,可有条件摘口罩。
  专家表示,口罩不是一摘了之,摘口罩的背后是社会治理效能的考验,精准管控、技术赋能、机制保障缺一不可。比如,在公园、体育场等地可对容量进行计算从而进行“限流”,做好管控,避免出现人员聚集的情况。
  防疫措施不能放松 控制公共场所人员密度
  3月1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所辖县区均为低风险的省份,要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吴立明说,疫情发生以来,公众积极配合,普遍戴口罩,对控制疫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如果未来一段时间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大家就可以放心摘掉口罩,恢复正常生活。
  杭州市负责人表示,要不断巩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态势,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专家表示,现在国外疫情形势很严峻,要认真防范输入性风险。各地的疫情不同,不少地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还很重。要因地制宜,摘口罩不能随意跟风,日常还是要勤洗手、外出注意保持距离。
  “所有开放开业的公共场所,必须切实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浙江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无论是加强通风换气,还是对场所内人员密度的合理控制,以及卫生防疫的各项内部管理,每个环节都要继续盯紧,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盛吉芳说,从传染病的角度考量,公众应养成戴口罩的好习惯。“流感季节,传染病高发期,人员密集场所和室内密闭空间,都还是建议戴口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心抵抗力,营造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马云梅)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山西孝义: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山西孝义: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