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总量限制、取消规模限制、扩大经营服务项目……24日,文化部、公安部等四部门联手出台的“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相关通知,为网吧发展带来多重利好。
网吧管理被念了10余年“紧箍咒”,如今,网吧发展新规定将从哪些方面助推其转型升级?文化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看点一:总量“松绑”,开多少家网吧市场说了算
“取消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对上网服务场所的总量和布局要求”——这是此次“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中,第一条“完善准入政策,促进公平竞争”的措施内容。
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郭阳表示,此次调整打开了行业的优胜劣汰之源。“取消总量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可以激活网吧的竞争,有助于其在市场规律下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总量限制、不批单体、不准外资、只准连锁——自2002年《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相关政策颁布以来,我国严管严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准入条件,严格审批程序。
据记者调查,一些地市从2006年后几乎未增加一所单体网吧。然而,一些连锁企业在获取营业执照后,只负责卖加盟执照,根本没有后续管理维护,对分店的设置和经营也无任何规范和要求。“方圆十里,别无分店。一些网吧即使环境再差,也还是有很多人去。”文化部有关负责人在调研后如是说,政策严管让本可优胜劣汰的一个行业,变成没有竞争的一潭死水。
看点二:准入“松绑”,无论多少台电脑单体店都可开张
此次通知提出,取消对连锁企业设立的认定,连锁规模、连锁方式由上网服务场所自主决定。同时明确,“取消对上网服务场所计算机数量的限制;场所最低营业面积调整为不低于20平方米,计算机单机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
郭阳说,这意味着我国放开网吧单体店的审批,而且降低了网吧的准入门槛,不仅有助于扩大市场总量,而且有利于减少在灰色地带生存的“黑网吧”。
此前,一些地方动辄要求开网吧计算机数量要达到100、200台,最低营业面积则要求100平方米以上。这样的准入门槛,导致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很难开起合法网吧。于是,市场的硬需求催生一批“黑网吧”。
文化部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在册的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3万余家,而无证、无照的同样有相当数量,主要集中在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农村乡镇等地。
对此,通知强调,要加大对无证照经营上网服务场所的查处力度。查处中尽量做到依法取缔与政策疏导相结合,对具备设立条件的,责令其立即停止经营活动,并指导其依法办理各项手续完善经营资质;对缺乏基本设立条件,尤其是安全状况恶劣的,要坚决取缔。
看点三:经营范围“松绑”,网吧可兼营竞技娱乐、电子商务等
此次通知明确:鼓励上网服务场所,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努力把上网服务场所改造成为适合不同人群,兼具上网服务、社交休闲、竞技娱乐、电子课堂、远程服务、电子商务等功能,在文化消费中起积极引领作用的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和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
“允许网吧拓展经营范围,改变以‘机时费’收入为主的单一盈利模式,可以丰富场所功能,还可以扩大消费人群,改善用户结构。”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在移动互联网大举进军的今天,尤其是大中城市,网吧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其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推动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创新经营业态,是提高行业经营效益、提升行业整体水平、改善行业形象的迫切需要,也是降低政府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促进社会与行业良性互动的重要举措。“如果要开展网络教育,遍布城乡的网吧就是现成的网络课堂;如果要搞远程医疗服务,靠近社区的网吧就是远程医疗服务的服务点;如果要搞网络代购、网络竞技,这些点的分布是最均衡的。”这位负责人说,从这些方面来说,网吧有着自己的发展潜力。
看点四:审批“松绑”监管不松懈,网吧距中小学不得少于200米
除加大无证照网吧查处外,此次通知还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上网服务场所的巡查,重点查处锁闭门窗接纳未成年人、多次接纳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提供公卡公号或他人身份证件以及接纳未成年人长时间连续上网等行为。
根据通知,上网服务场所管理长效机制试点地区,居民住宅院内、农村地区依法取得消防安全手续的合法用房内均可以设网吧,但网吧距中小学校园出入口最低交通行走距离不得低于200米。“事前审批松绑,但事后、事中的监管不会松懈。”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文化部将健全重点地区督查制度,根据举报平台提供的数据,不定期公布重点督办地区名单,层层公布,直到乡镇一级。对市场秩序混乱、监管不力的地区,将通报批评;对市场秩序严重混乱的地区要限期整改,必要时约谈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据新华社
调查
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谁还需要网吧?
网吧,一个毁誉参半的行业。它曾为多少人提供方便、带来快乐,又给多少人带来痛苦经历;它是许多人的狂欢之所,也是一些人的痛恨之地。
互联网进入中国20年,本应是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高速发展的20年,但由于政策的限制、舆论的压力等原因,这个行业一直在夹缝中潜行。24日,文化部等4部门调整管理政策,放开总量限制、经营范围等审批条件,为这一行业发展“松绑”。
人们不禁要问: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还需要网吧吗?
“这个行业仍旧是一个阳光向上、富有现代气息、极具希望的行业。”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曾告诉记者,目前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企业超过1200万台电脑,按照三年更新一次设备的速度,这个行业每年仅是对于计算机的需求就在400万台左右。
文化部相关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总收入超过520亿元,用户1.19亿人,解决了上百万人的就业问题。这些数据也表明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并未走入穷途末路。
此外,即使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由于其设备和费用相对较高,网吧依然是城乡低收入家庭,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家庭接触互联网的主要途径。
据记者调查,一些地方的乡镇将网吧和文化站结合,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设立一些免费区,供当地村民文化休闲;在大中城市,网吧也依然有着自己的价值和地位。2013年12月以来,北京、上海、河南、湖南等地相继开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转型升级试点工作。部分大中城市鼓励网吧探索多种业态、进行多元化经营,与网络代购、网络竞技、棋牌比赛等进行结合。
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郭阳认为,在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日常运行必要条件的形势下,上网服务行业仍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创新潜力。此次多部门联合对行业政策进行调整就是为了推动上网服务场所创新经营业态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此次,在解禁网吧审批的同时,文化部在总结网吧转型升级试点的基础上,还出台了《关于推动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推动上网服务场所逐步发展成为适合不同消费群体,兼具上网服务、社交休闲、竞技娱乐、电子课堂、远程服务、电子商务等功能。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在信息化时代,鼓励上网服务场所发挥遍布城乡、靠近社区的优势,参与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居民提供多方面的文化服务,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范围,这个行业仍有发展空间。
据新华社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