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电信诈骗缘何屡有人中招 省公安厅专家详解案发规律

时间: 2014年11月25日09:42  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省公安厅刑侦专家详解电信诈骗案件发案规律特点
    近年来,我省一些地方电信诈骗犯罪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当前,正值岁末年尾,历来是多发性侵财犯罪,特别是电信诈骗案件的高发期。11月24日,省公安厅正式向社会发布,并要求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加大对电信诈骗犯罪打击力度,最大限度地遏制此类犯罪,严惩犯罪分子,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希望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以此为鉴,不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防范各种不法侵害。一旦发现身边的此类犯罪,要主动向公安机关报警。
    当前全省电信诈骗案件发案规律特点:


(一)电话类诈骗


    1.“手机无故停机”诈骗。即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的身份信息制作虚假身份证然后进行异地报停机和补领手机卡的方法,取得他人的手机号码,同时利用受害人的假身份证在银行开户,之后,不法分子给手机卡的联系人发短信,谎称“现有紧急私事要办,还差一些钱,想找你借点,如方便速汇×万元 到 我 的 ×× 卡 内 ,卡号 :×××××××× ,户名,×××,电话勿扰,办好回短信”。收到短信的人看到手机号和银行账号都是熟人的名字就会深信不疑,使受害人上当受骗。此种诈骗可信度很高,迷惑性很大。
    2.“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诈骗。利用任意改号软件冒用人民法院或是公安局的电话号码和冒充法院工作人员或警察实施电信诈骗,犯罪分子首先以“是否收到法院传票”设问引起被害人的恐慌,接着仍以被害人身份证被他人冒用来“洗黑钱”、“信用卡诈骗”等引发巨额“官司”而巧设名目致使被害人六神无主之际,迫使或者诱使被害人到银行ATM机上听从操作(多使用英文界面),被害人往往在神情恍惚和急于“被保护”情境中被转走大额甚至巨额钱款。
    3.“猜猜我是谁”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说的人名冒充该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看望受害者,当受害者相信以后,过几个小时或第二天再编造“嫖娼被抓”、“交通肇事”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很多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4.“呼通即停”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受害人手机响一声后马上挂断,受害人回拨该号码,就产生高额的话费,或者在受害人回电后录音提示:“欢迎致电香港六合彩……”谎称可为彩民、股民提供准确的中奖或内部信息,只需向指定账户汇入钱款,即可得到中奖号码或内线消息,以此骗取钱财。
    5.“冒充领导”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不正当途径获知上级机关、监管部门等单位领导的姓名、办公室电话等有关资料。假冒领导秘书或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实施诈骗活动。
    6.“虚假绑架”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受害人接到呼救电话,里面孩子声音呼喊“爸爸妈妈快救我”。不法分子接过电话谎称已经绑架孩子,交赎金放人,有的受害人子女不在身边,一时紧张顾不上向子女核实,按不法分子指令向账户上打款。
    7.诱使关机实施诈骗。通过骗取对方亲朋电话并通过短信诱使对方关机,如“你好,移动公司现在对您的手机进行线路检测,请您暂时关闭手机3个小时”;然后在对方关机时以“在外出事故”、“生病急需手术”等事由诈骗对方亲友。


(二)网络类诈骗


    1.QQ诈骗。犯罪嫌疑人先盗取QQ账号,再假冒账号主人向QQ好友借钱,甚至提供视频图像“验明正身”。其过程一是嫌疑人通过好友QQ聊天的欺诈手段,让你对他信任,然后开始施展“好友借钱”的骗术,一步步将受害人拖进给他寄钱的陷阱。二是通过视频让你上当受骗。如在受骗的网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子女在国外读书或工作,骗子盗取子女的QQ号后,冒充他们编造各种借口向父母要钱,由于有视频“眼见为实”,很容易落入骗子的圈套。
    2.互联网购物诈骗。犯罪嫌疑人在网上设立虚假的购物商店,将某些时尚商品以极低价格在互联网上贩卖吸引消费者,受害人与其联系后,犯罪嫌疑人以先交费再发货或者交纳风险押金、协调费、税款等为由让受害人向其提供的账户上汇款,诈骗受害人汇款,后删除所有网上信息逃逸。
    3.网络中奖诈骗。受害人上网时会显示QQ中奖或网络游戏中奖,要获得奖金必须先交纳手续费、个人所得税等名目,骗取受害人汇款。
    4.网络炒股、网络贷款诈骗。网络炒股诈骗,犯罪嫌疑人一般是谎称有某某关系,可获股票内幕信息,能向受害人提供炒股资讯信息,保证能使受害人取得远高于股市一般收益的收益,从而上当受骗。网络贷款诈骗,犯罪嫌疑人往往自称可提供无担保贷款,但当受害人联系其要求贷款时,有要求受害人提供一定数量的担保金、手续费诈骗。犯罪嫌疑人以帮助选股票付酬劳、收益分成或帮受害人购买股票为由骗取受害人汇款。
 

(三)邮件类诈骗


    “虚假中奖”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以活动抽奖为由,通过邮件的方式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一旦受害人相信后回复查询,便称兑奖必须另外交纳所得税、手续费等各种名目费用,否则不予兑奖,通过电话指引受害人汇款至其提供的账户。


(四)短信类诈骗


    1.以提供奖品、奖金为诱饵骗取钱财。
    2.销售廉价物品、违禁物品诈骗。
    3.以虚构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
    4.散发色情、迷信、赌博等信息诈骗。
    5.假冒他人名义骗取汇款诈骗。犯罪分子利用短信群发软件将诈骗短信群发至手机上,如有的人正在银行要汇款,收到:“我手机没电了(卡坏了),或我原来的账号不用了,请把款打入此账户”的短信时,就容易不加识别地把钱款打入骗子的账号中。
    6.手机号码中奖诈骗。
    7.办理假证诈骗。
    8.信用卡被刷卡消费诈骗。
    9.退税退费诈骗。如:“尊敬的客户,国家金融财政中心有政策要退还汽车购置税,请速与我们联系,号码……”在此类骗术中,犯罪嫌疑人可能掌握了车主的手机号、姓名、车型等信息,然后冒充税务局工作人员,给一些购车用户打电话发短信,称可退购车税,然后以便民为由要对方到ATM自动取款机上在其诱导下进行转账操作。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拨打的电话通常显示为00019*的号码(国际IP号码开头,不是区号),其提供的电话号码一般为4006*付费电话,都是虚拟电话。
    10.虚假广告诈骗。
    11.ATM机虚假告示诈骗。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本报记者 权力超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