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何时爱上学生装

时间: 2014年09月24日05:17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花样年华被湮没在了肥大的运动服里。但值得期待的是,今年3月,首届太原市中小学生学生装设计大赛开始面向全市在校师生征集设计作品——

阅读提示
    一提到学生装,人们马上会想到千篇一律的运动装,宽大拖沓的样式全没了青少年学生应有的朝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对学生装的款式、面料等有了更高要求:学生装不能仅限于运动装,应该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连日来,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学生及家长,倾听他们对学生着装的看法与建议。

秀出心中最美校服
——学生自己动手设计

    近年来,学生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去年4月,中国教育装备协会启动了首届全国学生装设计大赛,面向全国服装生产设计单位征集优秀学生装设计作品。大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共收到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400多家学生装生产设计企业的共计2000多份参赛作品。
    据了解,这次大赛的参赛作品在面料选择、款式设计上均有所创新和突破,不过参赛对象为服装生产设计企业,部分作品对学生装的功能性认识不足,款式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穿着使用时的实际效果,另外,部分作品在款式设计和面辅料使用上未能充分考虑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成人的审美角度来设计学生装。
    那么,怎么样才能设计出青少年喜欢又实用的学生装呢?让学生们广泛参与、动手设计衣服,不失为一种洞悉其所思所想、适应其身心健康发展需求的好方法。
    从今年3月起,首届太原市中小学生学生装设计大赛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征集设计作品,共收到1186件学生自己设计的校服作品。8月20日,250余件入围作品在太原书城展出,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投票。之后还将在中小学校园里展出,听取更多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最终经过专家评审,50件获奖作品将被制作成衣,列入2015年学生装招标展示会的新款服装名单。
    太原市教育物资装备中心主任许原芝告诉记者,以前的校服都是由不穿校服的人来设计,这次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设计出自己想穿爱穿的服装,更能体现当代学生的精神面貌。
    此次学生装设计大赛设立了企业组和学生组,分别参赛评选,很多学生的设计作品摆脱了以往学生装的传统样式,加入了很多流行时尚元素,集中展示了如今中小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审美情趣与诉求。
    “举办这次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其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要挖掘、开发、设计一批学生自己想穿、爱穿的,安全、舒适、朴素、美观、大方的校服,最终让校服成为能够改变学生气质,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甚至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校园服饰,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原芝表示。

想说爱你不容易
——学生、家长眼中的学生装

    那么,学生及家长们如何看待现在的校服,他们心目中的校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太原第三十六中学学生贾雪莹参加了今年学生装设计大赛。因为对自己能参与校服设计很感兴趣,她决定尝试一下。贾雪莹告诉记者,她不喜欢现在的校服,觉得它缺乏特色。因为长个子,小学六年她曾换过一次衣服。她希望校服风格能整体改变一下,改变现在的这种老样子。校服应该精致一点,体现学校特有的风格。另外,她还建议校服样式应该再多一些,可供学生和家长选择。
    学生家长董女士告诉记者,孩子们在初中阶段成长很快,每天穿那么一套校服,太老套了,觉得挺不舒服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生穿的服装仍是老样子,美好的青少年时光可惜就那样在宽大运动服的包裹中度过。现在人们的经济条件也好了,可以考虑每年换一个款式。如果款式好而且丰富的话,孩子们也乐意平时穿上校服。
    那么,学生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董女士认为应该有一种读书人的书卷气。原来的运动装样式确实便于孩子们运动,但拖沓不精干,让孩子萎靡不振。学生装应该区分功能,比如上体育课时可以穿运动服,演出时可以穿演出服,平时可以穿着其他时尚合身的学生装。
    许原芝表示,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从日常所穿校服当中懂得美、欣赏美。多少年来,学生装宽大、不分性别、缺乏特色和精气神,如何能让学生们愿意穿、喜欢穿、经常穿呢?她建议可选定多套款式的学生装,让学生及家长从中选择;或者缩短购置年限,不要一个款式一穿穿三年,可以一两年更换一次款式。只有让学生们从心底接受校服,他们才会愿意穿也喜欢穿校服。这样一来,对于家长们来说,虽然可能增加了校服费用负担,但减少了平常购衣支出,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学生装更承载着一种校园文化,具有一种特殊的德育功能,不能个性十足而共性不存,更不能是奇装异服。学生家长高先生就认为学生装只要合身、得体、大方就行,款式不能过于时髦,男女生应该穿正装,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

期待旧貌换新颜
——时代发展呼唤校服变革

    校服最早出现在日本。当时由于战争导致部分家庭生活艰难,学校为了使出身于这样家庭的学生不会因为自己家庭困难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使那些家里生活条件好的学生在学校炫耀,于是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校服的意义除了可以产生一种平等感,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也可以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于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另外,校服也是学校文化形象的集中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我国校服也历经百年变迁。从辛亥革命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到了三四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园内大行其道;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一片蓝灰色;及至六七十年代,旧军装取代了校服;到了八十年代,校服则重新出现。
    九十年代至今,运动校服一统天下。1993年,当时国家教委下发了城市中小学生统一着装的文件,就此拉开了城市中小学统一校服的序幕。20多年来,校服就是运动服的印象,一直扎根在绝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心灵深处。
    从首届全国学生装设计大赛,到首届太原市中小学生学生装设计大赛,无论设计主体是服装生产设计企业还是广大中小学生,都对学生装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舒适实用,还要美观大方。
    着装仪表对学生在行为习惯、审美情趣、团队精神等方面的教化作用显而易见,但多数人对款式、质地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看法。不少家长向记者反映,孩子平时喜爱运动,活动量很大,但校服质量太差,多次撕破,另外订制校服时学校不给开发票,希望质监、教育部门加强监管。
    由此看来,让学生穿上物美价廉的学生装,需要教育部门严格把关,还需要质监、工商、财税等部门大力配合。
    比如,服装生产企业制作学生装要求微利,若要提高其设计制作学生装的积极性,就需要财税部门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物价部门规定每三年购置一次校服,每人每次购买不超过3套(即夏装、春秋装、冬装),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虽然在校服破损、不合身时可以再次购买,但3年穿同样的衣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刘瑞强文/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