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不打烊,书韵与咖香结合,是实体书店转型的一次尝试,也是对城市文化的一种守望
新闻背景
8月8日,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太原有限公司于解放路33号太原书城新阅咖啡开设“夜读时光”,这是山西首家24小时书店。书店集图书、音像、杂志、VIP休闲阅读于一体,在出售近万册精品图书的同时,还提供咖啡、甜点、WiFi等服务。实际上,24小时书店在台湾、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有先例。那么,在当前实体书店萎缩、全国上下倡导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试水“24小时”模式,在我省是否被市民认可?是否也像其他城市一样存在生存隐忧?我们又该怎样去呵护其健康持续发展?8月中旬,在太原“夜读时光”运行一周之际,记者走进了24小时书店。
读者频临利润上涨30%
8月14日晚9时许,省城解放路一带,人流渐少,几乎80%的店铺已经打烊,而“夜读时光”24小时书店内却弥漫着咖香,不少读者或独自一人、或三五成群,随意挑选几本图书,点上一杯咖啡或果汁,找一处舒适椅子坐下,翻阅自己感兴趣的图书,高高低低的书架以及错落有致的绿植散发出浓浓的文化气息,给人一种静谧的享受。
家住水西关的李先生是在媒体上看到“夜读时光”的,感觉很新鲜,吃完晚饭就直接过来了。李先生说:“我还是第一次听到24小时书店这种模式,感觉挺好,而且还没有最低消费。”在他看来,夜读是一种享受,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有这样一个书店能提高城市品位。
家住新建路附近的刘红伟则是带着妻子和女儿一起来看书的,刘先生说:“女儿说想来这儿看书学习,所以我们就陪她一起过来看看,除了看书还有一些好奇。来了之后感觉环境还不错,书目种类齐全,咖啡也很独特。”
记者观察到,以14日23时为界,23时前,店里读者进进出出较多,以年轻人为主,并随着时间推移呈递减趋势;23时后,店内基本没有读者,多是偶尔来店里喝咖啡的顾客。从凌晨2时到6时,店内基本上没什么人,但各种服务依旧正常。
用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太原有限公司业务营销中心经理董晓文的话说,只要有一个读者存在,他们就不会放弃。董晓文告诉记者,“夜读时光”刚开始只是定位在白领、小资群体,但后来觉得新华书店应该是为大众服务的,就把范围放宽了。像酒吧、夜店、KTV这种场所比较适合好动的年轻人,而“夜读时光”则给好静的、喜欢沉思的人群提供了一个畅享阅读的场所。
山西新阅咖啡文化有限公司经理管峰介绍说,“夜读时光”最特色的地方在于书韵与咖香结合。还有就是,每天晚上书店都会安排3名员工值班,一名负责结账和与购书工作;一名是咖啡师,负责为读者提供咖啡和餐点;还有一名是专业保安。一周以来运行良好,每天利润要比以往单项经营上涨30%。
初步尝试,更注重长期的社会效益
这几年,24小时书店在台湾、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城市都有运作,太原“夜读时光”是经过市场调查和前期筹备的,为了增强阅读体验感,选址在该公司旗下的新阅咖啡·咪咕的店。事实上,就新阅咖啡本身发展来说,已颇具规模,并深得人心,“夜读时光”的开设,是新华书店转型升级探索出的一条新路。
走进“夜读时光”,美妙的背景音乐与扑鼻而来的咖啡香融为一体,进一步拉近了城市和生活的距离,店内设有20余张书桌,110把座椅,每张书桌上都配有“小桔灯”,配有空调和WiFi,书目种类主要以人文图书为主,涵盖中外文学、艺术鉴赏、人文历史、励志情感、生活休闲等一万余册在架图书,供读者随意取阅、购买。另外,书店内还设有图书查询机,可以查询该公司所属6所门店的在架图书20万种、流动品种60余万库存,并提供预约购书服务。
如今,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需求使书店的经营模式,再也不能拘泥于原有的僵化的固定模式,书店的作用和价值愈发体现在文化、阅读、展示、娱乐、休闲、生活、商业等多功能层面上,甚至一个著名的书店,往往被看做是文化地标,具有了文化的影响力和城市核心价值。
夜读模式开启后,有人认为是实体书店维系下去的一种营销噱头。但在新华书店管理层看来,“夜读时光”24小时书店作为一种文化标识,其存在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们更希望看到喜爱读书的人都能来享受读书的乐趣。
谈及效益问题,董晓文微笑着说,“夜读时光”24小时书店相对于传统书店来说,人力、成本等各项支出都会增加。有这个理念不容易,坚持下去更不容易,要获得大家的认可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新华书店作为省会城市的国有文化企业,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考虑社会效益,那就是营造一种全民阅读的氛围,这是作为文化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也是书店转型发展的一种尝试。
管峰则很诚恳地说:“太原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其实 ‘夜读时光’的维系说到底是个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目前要做的很简单,就是把人们从手机里解脱出来,让碎片化信息在这个安静的地方粘合起来。一个城市也只有有了我们这种人才会越来越有意思,如果大家都想着挣钱,那就没法干了。”
深度运作,要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太原“夜读时光”从目前经营来看,很受市民欢迎,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不少读者给予好心的建议意见。市民刘红伟反映:“楼梯一有人走动声响很大;有些顾客还喜欢抽烟或者高声喧哗,容易影响到整个书店的氛围。”他认为,“夜读时光”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个静谧文明的读书环境,即便是喝咖啡本身也是一种高雅的行为,前来阅读的读者或者喝咖啡的顾客都应该自我约束,还书店一片安静。
一位名叫王蒙的读者则认为,24小时书店一定要办出特色,如果只是单纯地喝喝咖啡上上网看看书,那跟其他咖啡厅就没有区别了。还有读者反映,24小时书店形式和内容都很好,建议能分地段多开几家,以满足读者需求。也有人好心提议,凌晨书店读者相对较少,可以关掉一些照明,以节省成本等等。
董晓文说,读者的厚爱让书店管理层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温暖。“让阅读慢下来,让阅读走进生活”是该公司创办24小时书店的初衷。用心做书店,用心做文化,让所有进店的读者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欲望和休闲体验,是其经营的终极目标。除了日常的图书查询、阅读、购买服务外,每晚8时以后进店的读者还可享受购书八五折优惠,并将根据读者需求开展预约购书、送货上门、主题明信片、微店服务等内容。此外,“夜读时光”还将定期举办文化沙龙、专题演讲、时尚party等文化活动。当然,更重要的是引领一种生活方式,将24小时书店做精做细,待时机成熟时再考虑做大做强,开设连锁店。
山西大学文学院广告专业负责人、副教授韩志强认为,近年来,受房租、人力成本上升,网络冲击等因素影响,中国实体书店面临生存困境。对此,政府和业界都在设法突围,24小时书店的出现迎合了市民希望通过阅读获得内心安宁的心理,是一种特别的、不错的休闲方式。其自身也是一个新事物,同时也是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夜晚不打烊,就是为那些白天工作繁忙、无暇买书的读者提供了便利,但时间的延长并非万事大吉。吸引力的关键在于营销模式与内容有闪光点,这包括书籍的选择、读者群的定位、与出版商的合作等,总之要有与众不同的风格,有自己书店的独特魅力。除了卖书外,书店还需开动脑筋,组织并吸引读者参与活动,提高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当然,书店的维系不仅仅是经营单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有政府、社会和大众多方面的支持和共同呵护。
著名作家张抗抗曾说:“书店是一个滋养人们心灵的地方,在当下生活节奏紧张的状态下,若是忙里偷闲去书店转转,抚摸着各式各样的书籍封面,翻看一本本有着油墨清香的书本,这对人的心灵是一种滋养,书店的文化氛围是网络所不能替代的……24小时书店像一束文化之光,将照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照亮每一位读者的心灵。”真诚希望这束光,能长久地照亮三晋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雨露般滋润每位读者的心田。
本报记者任志霞实 习 生 张高珲文/图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