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班、夏令营、海外游学……如今,孩子们的暑期活动丰富多彩,不少家长为了孩子生活充实不惜血本。有网友算了一笔账,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的几十年里,孩子们的暑期成本从最初的零成本“涨”到了现在的几万元。本报记者深入太原市各社区,在居民中进行了一番调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一根皮筋一玩一假期
一个沙包、一根皮筋,一玩就是几十天,公园不要门票,那时暑假零成本。尖草坪区滨河南社区的李荣珠回忆,她上学的时候,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时放假就是放假,学校没有补课,也没有校外培训班。
假期里,稍大一点的孩子,要照顾弟弟妹妹,帮父母做家务,喂猪、喂鸡,孩子几乎成了家里半个劳力。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干完活后和院里的伙伴们出去疯跑。沙包是自己缝的,布头用家里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沙子是河边挖来的,没有成本。“那时候女孩子们有根皮筋儿,是件了不起的事。”李荣珠说,那时候跳皮筋不但是个技术活,还是伙伴们之间人际关系的体现,关系好的就可以一直翻花跳着玩,关系一般的就只能在两头撑着皮筋儿喊号子。
李荣珠告诉记者,有时几个孩子相伴去公园,拿着粘网扑个蝴蝶、逮个蜻蜓,渴了有凉白开,饿了包里有早上的发糕,“那时的暑假是纯粹的暑假。”
见习记者 何光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有点零钱就会存起来
“那时候我们假期基本不花钱,有一点钱也会存起来。”家住尖草坪区兴华西社区的宋慧芳这样告诉记者。
宋慧芳介绍,她的学生时期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个暑假都是跟大院里的伙伴们玩耍度过的。最大的乐趣就是每个人用烟盒的烫金纸折两个“三角形元宝”,把其中一个“元宝”的正面放在地上,另一个握在手里,谁先用手中“元宝”将地上的“元宝”拍翻,谁就算获胜。或者跟小伙伴们一起去捡冰糕棍,每个人将捡到的冰糕棍涂上自己的“专属颜色”,大家蹲在地上围成一个圈,将略尖的一头往地上猛地一戳,看谁的冰糕棍在地上“站立”的时间长,谁就可以赢别人的冰糕棍。再大一点,就会玩打沙包、跳格子之类的游戏。“整个假期基本就是这样乐此不疲地玩游戏,除了父母偶尔买菜找零的一两分钱会给我,基本很少向家里要钱。”宋慧芳说道。
而就这一两分钱,宋慧芳也不舍得花掉,会把它存在小铁罐里,一直攒着。宋慧芳回忆,这样一分两分攒了很久,终于攒到了1元,就跑到储蓄所存了起来(当时储蓄所1元起开户)。然后等着有了一分钱的利息再取出来,买几个糖豆豆吃。宋慧芳说:“虽然那会儿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一点儿也不觉得苦,而是觉得特别快乐,现在再也找不到当时的感觉啦!”
见习记者 何光晖
上世纪90年代 640元就过个假期
家住小店区并南二社区的罗凯是位80后,他最难忘的是小升初时的那个暑假。那是1993年夏天,他参加兴趣班培训总共花了640元。
罗凯回忆,单簧管一直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在校期间没有时间学习,暑假到了,终于可以得偿所愿。暑假中,每周六罗凯都去培训班学习单簧管,一节课30元,整个假期下来一共上了8节课,也就是花费了240元。罗凯还在省体育馆报名参加了足球班,一个假期收费200元。自小学三年级起,书法就成了罗凯学习之余的必修课程。那个暑假,罗凯参加了少儿书法大赛,获得了二等奖,父亲奖励罗凯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价值约200元。
见习记者 杨永慧
新世纪
虚拟世界里省开销
“我这一暑假,基本上没出门,就在家里上网玩游戏了。”说起暑假生活,家住杏花岭区胜利桥社区的高中学生李鑫乐不思蜀。
李鑫介绍,他喜欢和同学在一起玩网络游戏,那种游走在虚拟世界里称雄霸道的感觉,在他看来是释放学习压力的最好方式。“我只有放假才会玩游戏,在学校该学习还是学习。”李鑫表示,由于平日里学习成绩不错,所以放假期间大肆玩游戏,家人也并不会有太多指责。暑假期间,他的生活基本上是白天睡觉、晚上“工作”。
“像我的朋友有的因为家里管得紧,有的因为家里网速慢,他们去网吧玩游戏,一天就要花不少钱,还不包括买装备的钱。虽然我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但因为玩游戏都是在家进行,能省下一大笔开销。”李鑫说。
见习记者 米颖
补课交费近千元
对于家住小店区坞西社区的吴彩霞的孩子来说,暑假只是颇为短暂的一段休息时间。吴彩霞的孩子即将步入紧张忙碌的高三年级,这个暑假,孩子除了补课就只出去玩了两天。
吴彩霞告诉记者,孩子7月份开始放假,8月1日学校就开学了,假期时间只有二十几天。在家休息了几天后,吴彩霞的孩子便参加了课外的补习班。“语文一节课80元,其他科目一节课70元。”吴彩霞给孩子报了10天的课程,每天一节课,花费将近1000元。“孩子的学业正在紧要关头,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得不好。”吴彩霞说,好在学校8月份就开始上课了,要不然孩子还得继续补课。
见习记者 褚亚勇
学车花销近四千
这几天,对于迎泽区水西关街二社区干部陈锦霞来说,心情格外愉悦。因为她的儿子已经被省内一所高校录取,就等着9月份开学了。在这之前,经过再三考虑,陈锦霞决定让儿子去附近一家驾校学车,争取在上大学前拿到驾照。
高考一结束,陈锦霞与儿子商量过后,便领着儿子去驾校报了名,交了3550元。陈锦霞说,光交了报名费不算,平时在驾校吃饭、买饮料都要花钱,这还没有算上交通费。报名没几天,驾校便通知儿子参加了科目一的考试,儿子顺利通过。第二天,儿子便开始了科目二的练习。“儿子每天一大早就出门了,下午才回来。”经过20多天的训练,儿子的科目二也顺利通过。
现在,陈锦霞的儿子正在着手准备科目三的考试。陈锦霞算了一下,儿子学驾照已经花了近4000元,好在儿子科目一、二都是一次性通过,要不然还得再交几百元的补考费。相比一些学生选择暑期外出旅游等,陈锦霞认为儿子的暑期开销是最合理的,因为驾照是将来必须考取的,所以她非常支持。
见习记者 王婷婷
雇佣“私人管家”八千多元
没报班、不旅游,放暑假了,孩子就是老老实实在家写作业,限定时间看电视、玩电脑,偶尔出门去趟公园,这样的暑假应该花费很少吧?家住尖草坪区兴华东社区的尹光明告诉记者:“不少,两个月花了有8000元。”问其原因,尹光明介绍,主要是为孩子请的全职保姆费用不低。
尹光明和爱人做建材生意,经常要出去跑业务、谈生意,平时偶尔能回家照看孩子。儿子3岁就被送到了寄宿制幼儿园,后来上小学也是送去一所寄宿制的小学,平时不回家吃喝全在学校。可到了暑假,寄宿制学校也要放假呀,孩子在暑假里怎么办?夫妻俩总不能两个月陪在儿子身边吧?尹光明无奈只好选择暑假全职保姆。所谓暑假全职保姆,就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做饭、打扫卫生了,在这些基础上,全职保姆还要照看孩子的假期生活,既要辅导孩子做作业,又要监督孩子的娱乐活动,而且还要经常带孩子出门进行户外运动。这样繁杂的工作,其实保姆已经摇身一变成为“私人管家”了,费用方面自然不会低。尹光明介绍,他雇用的全职保姆,每个月收费4000多元,这还不包括买菜、带孩子出门产生的各种费用。
见习记者 何光晖
兴趣班每年花费近万元
书法班、舞蹈班、钢琴班、游泳班,各种兴趣班蜂拥而至,奥数班、英语班、作文班紧随其后,当然还有做不完的暑假作业。这些“痛苦”的回忆,就是家住尖草坪区新城南社区、19岁张媛媛的暑假回忆。
张媛媛告诉记者,因为自己是女孩,父母想要多培养一些才艺,舞蹈班、钢琴班一般都是刚一放暑假就定下来的,收费也是最贵的,两个月的暑假基本每周都有三到四节课,每个课时400元左右。在钢琴班和舞蹈班之间,还“夹杂”着书法班,父母的意思是“女孩子一定要写一手好字”,书法班的收费为300元一个课时。至于游泳班,却不是父母的意愿,而是自己为了能有时间玩一玩,体验一下暑假的乐趣央求父母报的。以至于从小学到初中,每到暑假书法班、舞蹈班、钢琴班、各种兴趣班蜂拥而至,后来还有奥数班、英语班、作文班这些文化类的学习班,初中以后物理班、化学班这样的加强班,林林总总各种班,张媛媛粗算了一下,每年暑假光是这些种类繁多的班,父母就要花去近万元。
张媛媛说自己对很多培训班根本没有兴趣,完全是父母逼迫去参加的,有时候花着父母的钱心里也不太领情,因为首先不感兴趣,其次是各种培训班严重占用了她的暑假生活,以至于每年的暑假作业,都是开学前一周玩命狂补。
见习记者 何光晖
连学带玩开销近两万
对于家住小店区南中环社区北张小区的小芃来说,这个暑假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暑期开销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小芃的妈妈房女士告诉记者,12岁的小芃今年小学毕业,马上就成为一名初中生了。房女士说,小芃的学习成绩中等,为了让她能在初中学业上有进步,暑假里房女士为孩子请了家教老师,巩固学过的知识,也提前预习一些初中课程。“每天上午两个小时的家教辅导,一小时是50元。”房女士说,现在马上就要结课了,花费在小芃家教费用上的钱约3000元。除了家教的费用,还有一笔较大的开销是小芃的旅游费用。“我们夫妇俩都认为应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基本上每个假期都会带孩子出去旅游一次。”房女士说,这次暑假长,他们带小芃分别去了北京和山东泰山两个地方,单花费在小芃身上的吃、住、行及玩乐的费用大概在6000元左右。此外,这个暑假正逢小芃的十二岁生日,房女士和丈夫给小芃开了一个生日party,在酒店宴请了亲朋好友,花费上万元。“总之这个暑假花费在孩子身上的钱可不是小数目。”房女士说。
见习记者 樊蓝舒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