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刀斧砍杀恐怖袭击,我们该怎么办?”“在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爆炸怎么办?”“如何识别恐怖袭击嫌疑人?”别担心,《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教你如何应对。
8月20日,由国家反恐办编制的《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在太原市免费发放。《手册》从42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公民反恐、防恐的基本常识。
历经3次编制修订
为了提高群众对恐怖活动的认识,增强警惕性和防范意识,普及提升自救互救的知识能力,国家反恐办组织专家修订了《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
该《手册》历经3次编制修订。首次编制时间是2008年6月,为加强奥运安保反恐怖工作,国家反恐办组织专家编写了最初版本的《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学校、社区发放。第二次编制修订时间是2010年3月,根据专家建议,对《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进行了修订,名称修改为《公民安全防范手册》,以国家反恐办名义,免费发放到各地和有关单位,并将文字内容发布到互联网上。
第三次修订即本次修订,名称改为《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国家反恐办结合当前形势特点,组织专家对手册增加了部分内容。为扩大受众面,本次发行拟采取免费赠送与社会公开发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借鉴了国外防恐经验
最新版《手册》内容主要包括恐怖活动、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的定义,常见的恐怖袭击手段,如何识别可疑爆炸物,遇到化学、核与辐射、生物恐怖袭击怎么办以及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自救互救等42项知识问答。《手册》就公交车、地铁、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纵火、爆炸、枪击等恐怖袭击时,市民该如何躲避、报警、自救等也进行了说明。
通过《手册》,公众既可以认识暴恐活动的严重危害,提高识别可疑人员、物品的能力,也可以增强自救、互救技能,推动全民反恐。此次编制的《手册》还借鉴了国外公众防范恐怖袭击的经验和做法。
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反恐怖工作领导组组长王建明表示,以发放《手册》为契机,将在全省深入开展防范恐怖袭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反恐防恐意识以及应对恐怖袭击的能力。目前,全国发生的冷兵器砍杀和易燃物纵火事件,造成的危害很大,防范难度也比较大。专业的反恐力量很难覆盖到每个地方,而恐怖分子往往选择警力薄弱的地方下手。因此,仅仅靠专业反恐力量远远不够,应该提高公众反恐意识,提高大家的反应能力,降低恐怖袭击的伤害程度。
新版内容精简易记
与2008年、2010年的两个版本相比,《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主要有几个变化:根据当前暴力恐怖活动手段特点,增加了“什么是恐怖活动”“什么是恐怖活动组织”和“什么是恐怖活动人员”的定义以及如何应对刀斧砍杀、车辆冲撞碾轧恐怖袭击等内容,将如何发现识别恐怖嫌疑人、可疑情况、可疑车辆以及发现后如何办、报警的方式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前置。应对的措施总结提炼了提示语,对要把握的应对要点做了醒目提示,语言更加简练,表述更加准确,记忆更加方便。此外,《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合并了部分条目,将如何应对爆炸、纵火等部分类似或重复的内容进行了精简合并。
《手册》立足于恐怖犯罪活动的特点,传授了紧急情况下避险、自救互救、自防协防的知识和技能,使群众做到能发现、会举报,能避险、会自救,能识别、会应对。在此,警方也强调,全民反恐并不是让大家与恐怖分子如何进行搏斗,而是提高防恐意识比提高防恐能力更重要,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报警,提高自救能力。
○防恐支招
常规篇
遇公交纵火大声喊司机开门
对于公交车纵火,《手册》提出乘客要大声告知司机,然后打开车门,用随车灭火器灭火,打开车门和逃生窗,按顺序快速下车。若在火车上遇到纵火,要听从列车员的指挥,不要拥挤。
遇到纵火有七忌:惊慌失措、盲目呼喊、留恋财物、乱开门窗、乘坐电梯、胡乱奔跑、轻易跳楼。而当驾车经过隧道遇到纵火时,严禁在车里避难。
遇刀斧袭击快跑远离行凶者
针对刀、斧等冷兵器,《手册》的第一指导是要“快速跑开”,把携带的物品丢弃,远离恐怖分子。躲避的时候也有具体要求,要利用身边的建筑物、树木、车体、围栏、柜台等躲避,与恐怖分子拉开距离。在无法跑开或躲避时,应该用随身携带的物品,包括手提包、衣服、雨伞等以及随身可以拿到的物品,包括木棍、拖把、椅子,甚至砖块、石头、灭火器等进行反抗。
遇枪械袭击迅速蹲下找掩体
针对枪击,千万别相信电影里的情节。木门、玻璃门、垃圾桶、灌木丛、花篮、柜台、场馆内坐椅、汽车门和尾部等物件是不能作为掩蔽体挡子弹的,但还是能够提供隐蔽作用,使我们不被恐怖分子发现。靠谱的遮挡物为墙体、立柱、大树干、汽车前部发动机及轮胎。
不管是在公交车等公共交通,还是商场、娱乐场所,《手册》都指出,第一时间应该快速隐蔽,要迅速蹲下。最好寻找形状规则的掩蔽物,因为不规则物体容易产生跳弹。在撤离的时候,情况不明时不要下车,下车时应该沿着枪击相反的方向撤离,并利用车体做掩护。
遇爆炸袭击不要使用打火机点火照明
除了车站、机场、码头等人流量密集的场所,标志性建筑物或其附近的建筑物也是恐怖分子的选择,甚至汽车等交通工具也是恐怖分子的备选之一。
我们应该这样做:不要触动疑似爆炸物,及时报警,然后迅速有序撤离,以免因拥挤发生踩踏伤亡。如果有可能,还要协助警方调查,如记下可疑物发现的时间、位置、外观,有无人动过等情况,还可以照相或录像,为警方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如果遭遇爆炸恐怖袭击,应第一时间迅速就近隐蔽或者卧倒,就近寻找简易遮挡物护住身体重要部位和器官,同时寻找、观察安全出口。在这段时间内,不要使用打火机点火照明,以免再次造成爆炸或燃烧。在有序撤离逃生时,不要因贵重物品而浪费逃生时间。安全后,可客观详细地向警方描述事件经过。
若遇匿名威胁爆炸或扬言爆炸,“宁可信其有”,尽快从“现场”撤离,同时细致观察周围发生的可疑人、事、物,第一时间报警。
如果被劫持不要与恐怖分子对视、对话
在恐怖事件中,经常有人被劫持,警方在进行解救时,很可能发起突击。
我们应该这样做:不要反抗,保持冷静。不要与恐怖分子对视,也不要对话。如果可能,趴在地上保持安静。需要强调的是,在做上述动作时一定要缓慢。
尽量保留和隐藏自己的通讯工具,把手机改为静音,适时用短信等方式向警方(110)求救,短信内容可以为自己所在位置、人质人数、恐怖分子人数等。
在警方发起突击的瞬间,市民切忌不可因为见到警察便立即起身。此时的正确做法是,尽可能趴在地上,躲避流弹。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找到掩蔽物进行躲避。此后,在警方的掩护下脱离现场。
非常规篇
出现大量昆虫尸体可能是生物恐怖袭击
如果在事件区域发现不明粉末或液体、遗弃的容器和面具,甚至大量的昆虫尸体,随后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的人员伤亡,这就有可能遇到了生物恐怖袭击。
我们应该这样做:首先,立即佩戴防毒面具和其他简易防护器材,医用口罩等也有一定的防护效果。其次,穿戴制式防毒衣或布料防护服,如果没有,可扎紧衣服的领口、袖口、裤口。还可戴防毒眼镜或周边密封的风镜保护眼睛。
发现反常的异味可能是化学恐怖袭击
遇到化学恐怖袭击,要尽量向着与风向垂直的方向撤离。像反常的大蒜味、辛辣味、苦杏仁味等异味,就有可能是遇到了化学恐怖袭击。化学恐怖袭击多为利用空气为传播介质,使人在呼吸到有毒空气时中毒。常伴有异常气味、异常烟雾等现象。
我们应该这样做:尽快掩蔽,利用环境设施和随身携带的物品遮掩身体和口鼻,避免或减少毒物的侵袭和吸入。同时,尽快有序地离开污染源或污染区域。撤离后,请第一时间进行必要的自救互救,可用催吐、洗胃等方法,加快毒物的排出。
○辨识指南
如何识别恐怖嫌疑人?
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例如: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
6、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如何识别可疑爆炸物?
在不触动可疑物的前提下:
1、看,无一遗漏地观察、识别、判断可疑物品或可疑部位有无暗藏的爆炸装置;
2、听,在寂静的环境中用耳倾听是否有异常声响;
3、闻,如黑火药含有硫黄,会放出臭鸡蛋(硫化氢)味,自制硝铵炸药会分解出明显的氨水味等。
○急救方法
如何自救与互救?
止血
先转移到安全或安静的地方,检查伤势,判断清楚出血性质后,再直接用手指压在出血伤口上或出血的供血动脉上进行止血。
对四肢受伤出血的,使用腰带、领带、证件带、粗布条、丝巾,也可将自己衣服撕成条状代替,在大臂上1/3处和大腿中间处进行绑扎止血。
骨折、关节受伤的固定
开放性伤口先包扎伤口再固定,不要送回刺出的骨折端;
垫高或抬高受伤部分,以减慢流血及减少肿胀;
对脊柱或怀疑有脊柱损伤的不要移动;
固定时必须将骨折端上下两个关节一起固定,如小腿骨折应将踝、膝两个关节固定。
烧伤急救
用大量的洁净的水清洗伤口,除非伤口烧黑、变白或太深;
不要直接用冰敷在伤口上;
不要刺破水泡;
轻轻除下戒指、手表、皮带或者紧身衣服。
采写 本报记者 辛戈 摄影 本报记者 刘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