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太原市文瀛书屋关门停业。据了解,太原市文瀛书屋这次停业后将进行业务调整——放弃古旧书回收和再发行业务。这意味着,山西最大的古旧书店将成为历史。
2010年,太原市文瀛书屋开办,至此次停业只经营了4年多时间。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文瀛书屋发生这样的变化?连日来,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作为省内藏书界的风向标,太原市文瀛书屋停业的消息在省内藏书界引起不小反响。一些惋惜之声起于坊间:古旧书籍延续了历史和文化的香火,文瀛书屋停售古旧书籍,是一种悲哀。
连年完不成经济指标致书屋停业
文瀛书屋营业地址位于太原市解放路的太原书城。8月13日,记者在该书城看到,书屋仍保持停业状态,大门紧锁,禁止外人进入。“里面的书都搬走了,你即便进了门,也看不到书了。”文瀛书屋经理张晋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6月下旬,张晋利及其同事接到上级下发的关于文瀛书屋进行业务调整的通知。通知称,书屋将停业进行业务调整。以后,书屋将放弃古旧书回收与再发行业务。目前,张晋利已办理完交接手续,处理了在书屋陈列的古旧书:属于书屋自有的古旧书,全部上交入库;属藏友寄卖的书,物归原主。
文瀛书屋此次停业,亏损是最直接的原因。回忆管理书屋的4年多时光,张晋利形容他像做了一场滋味苦涩的梦。
文瀛书屋于2010年农历二月初二开业。这家主营古旧书回收与再发行业务的书屋,曾受到太原市文化界关注,开业之日不少本地文化名流前来表示祝贺。
其实,文瀛书屋选择的开业节点好坏参半。2009年,国内藏书界迎来一波古籍书收藏高潮,这一年藏友们上半年收藏的线装书,下半年出手就能赚钱。然而,进入2010年,这波高潮已渐显颓势。
对书屋的发展前景,上级给予期待,盼望书屋成为省内藏书界一个风向标。对此,张晋利亦信心满满。张晋利于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太原市新华书店古旧书收售部工作,并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担任古旧书收售部负责人。几十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古旧书籍鉴定及市场营销经验。在他看来,文瀛书屋的经营重心在于古籍书的回收与再发行。书屋开业后,书库陈列了23万码洋的古旧书,上级同时提供了5万元古旧书回收资金。然而,书屋开业后经营状况未能如人所愿。上级规定,文瀛书屋每年至少需完成75万元营业额。2010年至2014年,文瀛书屋所创造的营业额,没一年达到这一指标。面对困境,张晋利和同事们想方设法进行扭转。2012年,他们在知名的孔子旧书网开办了网店。“我们的网店上线后,也没卖出几本书。”张晋利说。“书屋业务开展得不顺利原因很多,其中互联网古旧书网店的冲击是其中一个。此外,随着收藏热的兴起,古旧书籍回收成本也水涨船高,书屋回收资金不足,限制了古旧书回收与再发行工作开展。”张晋利说。“一本好点的古籍线装书,动辄几万元、几十万元。5万元如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运作。”张晋利说。
文瀛书屋的前世今生已三起三落
文瀛书屋隶属于太原市新华书店,其前身为太原市新华书店的古旧书收售部。上世纪50年代,在公私合营的历史背景下,包括书业诚在内的太原市内多家私营书店合并入新成立的太原市新华书店。这些私营书店合并前多经营着古旧书回收与再发行业务,库藏大量古旧书籍。这些古旧书成为太原市新华书店首批古旧书,其中,不乏出版于明、清、民国时期的线装书。在此基础上,太原市新华书店成立古籍书店,承继了这一经营项目。“文革”期间,古旧书被列为四旧范围,太原市新华书店古籍书店被迫停业。这一停,就是十多年。
上世纪70年代末,应图书市场需要,太原市新华书店恢复古籍书回收与再发行业务。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太原市新华书店古旧书回收业务进入最辉煌时期,库存的古旧书籍藏书曾列全国同行业第二位,仅次于北京的同类书店。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太原市新华书店出于业务发展需要,成立古旧书收售部,并将其推向市场。该部门在太原海子边街设立营业部,开展古旧书回收与再发行业务。遗憾的是,在2004年,这个营业部因经营管理出现问题,第二次停业。
2014年7月7日,承继了太原市新华书店古旧书收售部功能的文瀛书屋停业,是第三次停业了。
虽然业务开展时断时续,过去五十多年间,太原市新华书店古旧书收售部门(包括文瀛书屋),在省内外的文化界、藏书界始终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与一位名叫曹渤的人分不开。曹渤是天津人,1956年进入太原市新华书店古籍书店工作。曹渤于2003年逝世,在太原市古旧书回收与再发行部门工作40多年。在世时,曹渤被誉为山西古籍版本学鉴定第一人。1988年,曹渤入选中宣部出版局“发行家列传”。
曹渤是古籍版本鉴定大家,在太原市新华书店古籍书店、古旧书收售部任职期间,亲手整理了2000余种上万册古旧书籍。经曹渤鉴定,太原市新华书店古旧书收售部,从民间收购到《宋本贾似道阁帖》《元版博古图录》《徐润第敦艮斋遗书手稿》《初拓六朝碑片》《戏剧服装图案》《明经世文编》,以及日本版《古本戏剧丛刊》《东医宝鉴》等珍贵古籍书。《东医宝鉴》为明朝时朝鲜人许浚编辑,5部25册,成为镇店之宝。
曹渤视古籍如生命,生前却没有一函藏书。
文瀛书屋停业引来阵阵遗憾声
乱世买金银,盛世兴收藏。作为收藏的一个门类,古旧书收藏在民间爱好者众多。“文瀛书屋关门,太令人遗憾了。”太原市古旧书藏友杨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杨彬是部队转业干部,目前供职于政府机关。杨彬于6年前开始收藏古旧书,是文瀛书屋的常客。他喜欢古旧书,爱书及屋,还是文瀛书屋的义务宣传员。今年7月3日,文瀛书屋停业前4天,《山西日报》刊发了他写的一篇题目为《文瀛书屋话收藏》的文章,近2000字,配图两张。“我收藏的书不多。对我来说,文瀛书屋的古籍书售价太高了。我曾看中一本碑拓,可书的售价36万,我买不起,只能放弃。我喜欢书屋创造的文化氛围。”杨彬说,翻阅古旧书籍,抚摸书本的纸张,端详书页上的娟秀字体,能让他产生时空穿越的感觉,体会古人在油灯下看书的情景。杨彬称,文瀛书屋停业,对像他这样时常光顾书屋的普通古旧书爱好者影响很大。“人散了,再聚就难了。文脉断了,再续也难了。”“文瀛书屋关门,书友们都感到惋惜。”晋中市榆次区古籍收藏爱好者陈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陈瑞供职于晋中市文联,10年前开始收藏线装古籍书,先后从太原市新华书店古旧书收售部、文瀛书屋选购了100多本木刻、定版线装书。他选购的古籍书,多为近代山西籍文人著作集,其中有《郭允书文钞》《山右丛书初编》《空山人遗集》《意空道人书法》《山右石刻丛编》《光绪版山西通志“常赞春”经史拈集》等。“书籍是文化的载体。我喜欢收藏山西籍文人写的书。这些书虽然不像《诗经》《史记》那样著名,但作者文字中流露的爱乡爱国情怀,仍让我感动。”陈瑞说。他当年从太原市新华书店古旧书收售部、文瀛书屋选购的不少线装古籍书,省内各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都没有,如今可能已是孤本。“山西大学曾联系我,希望我能将一部分山西籍文人著作捐给该校,我没有同意。”陈瑞说,在他心目中,他所收藏的书都已成为传家宝。他希望能将它们传给子孙。
○对话:
古旧书需通过流通实现文化价值
记者:文瀛书屋陈列的古籍书现在送到了哪里?
张晋利:书屋的古籍书已重新入库。在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有太原市新华书店书库,书库拥有良好的设施,可以保证书的长期存放。
记者:文瀛书屋开办了4年多时间,最后被迫停业。您觉得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张晋利:自从社会上的收藏热兴起后,藏书者的心态也随之发生变化。一些木刻、定版的古籍书,兼具文化价值和文物价值。物以稀为贵,古籍书升值很快。一些宋版书,甚至论页卖。
早年,太原市新华书店收藏过一套民国年间印刷的《唐开成石经》,多年前对外销售,售价为14万元。因为书价高,书没有卖掉。近些年,这套书市场价已超过百万。古籍书书价高涨,会对收购和再发行带来不利影响。古籍书毕竟也是书,它只有再发行,才能体现其价值。
记者:文瀛书屋还有复业的可能吗?
张晋利:文瀛书屋经过业务调整后,会重新开业。
记者:还卖古旧书籍吗?
张晋利:文瀛书店复业后,不会再回收和再发行古旧书籍,将主要经销影印版古籍书。
本报记者 梁成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