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朱老,一路走好 天堂也会有电影沙龙

时间: 2014年08月18日02:19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2011年10月,高迪斯艺术电影沙龙诞生,这是省城第一个电影沙龙,发起者是朱仁声教授。该沙龙是个纯公益性质的团体,从开办之日起,坚持每周六举办活动、免费播放世界级优质电影,风雨无阻。
    三年来,电影沙龙吸引了几百个会员和成千上万的电影爱好者观影、讨论。当其他城市的同类电影沙龙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办不下去的时候,该电影沙龙在朱教授的“拉扯”下,愈加有声有色。是的,“拉扯”,在朱教授眼里,这个电影沙龙像是他的孩子,需要他的关爱,以及呕心沥血,他做到了。
    2014年8月4日,朱仁声教授因突发性心脏病医治无效离世,沙龙会员、众电影爱好者沉痛哀悼。近日,三位会员对我们讲述了和朱老有关的二三事。

    A您把一生都献给电影却蜗居在一间只有46平方米的小屋

    讲述人:张淑翔

    56岁 退休中医 电影沙龙义务联络员

    8月7日,星期四,又到了该发电影沙龙影片预告的时候了,可我却对着手机屏幕呆坐了许久,想说点啥,却又不知道说什么,眼泪在眼角轻轻打着转儿。8月4日,沙龙那个幽默诙谐、博学犀利的灵魂人物——朱老因突发性心脏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终于可以休息了,而我们几百个会员和电影爱好者还眼巴巴地盼着他站在大银幕前,用他那充满激情的洪亮嗓音讲观影重点呢!
    看着压在写字台玻璃板下头的那一张张花花绿绿、尺寸统一的电影票,我心如刀绞。这是我精心保存的沙龙电影票,每一张电影票上都醒目地印着“高迪斯艺术电影沙龙”的字样。这巴掌大小的纸片上,除了有本场放映的片名,还有影片内容介绍、观影注意事项等内容。
    三年前,我通过朋友认识了高迪斯艺术电影沙龙的总策划人,也是主办者之一的朱仁声。头一次见面,我就被朱老师的豁达、乐观和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吸引了。
    后来,在他的引领下,我也成了电影沙龙中的一员。初入沙龙,我还只是为能免费看到世界获奖电影而窃喜!我是个特别喜欢把好东西与人分享的人,发现这片新大陆之后,但凡有机会,我就不厌其烦地向朋友们介绍。
    日子久了,随着对朱老的深入了解,我才知道那些看似挺简单的事,其实非常辛苦。从看片、选片、送审到联系场地、通知会员、现场督导、解说,片源来自特殊渠道,放映机需专人操作,就连一张小小的入场券都要撰写提要、设计版面、联系印刷、发票检票,一环扣一环……朱老师样样都要操心。
    朱老师七十多岁了,身体一直不大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看着他数年如一日一丝不苟地做着这样一件没有任何收益的工作,我打心眼里钦佩他。为了减轻他的负担,也为了众多电影爱好者及时获取信息,我成了朱老师的“助手”,我开通了飞信、微信,就是为了能将影讯及时与大家分享。几年来,追随老人为大家服务成为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即便常居外地,我也坚持每周北京、太原两地往返。
    不知不觉中,沙龙已开办三年,而朱老师却与我们天人永隔了。8月4日下午,怀着悲痛的心情,我来到家里悼念老人。那是我第一次去老人家,一栋陈旧的老式楼房,推开门后,我大吃一惊,那是一套仅有46平方米的小屋,小屋里堆满各种书籍和杂物,屋里大部分器具看上去年代已经很久远了。
    一想到神采飞扬、口吐莲花的老人就在这么简陋的小屋中创作、工作,我又一次潸然泪下。

    B望着不再有您的舞台,我心里空荡荡的对您最好的纪念,就是将沙龙好好办下去

    讲述人:张霞

    50岁 太原师范学院副教授 电影沙龙会员

    2014年8月9日上午,解放数码影城5楼,高迪斯艺术电影沙龙第187场。
    时间依然是星期六,地点依然是4号厅,活动依然是观赏一部艺术电影,但气氛却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一样。这一天,大家都穿着素色或深色衣服,没有了往日一见面的寒暄和坐下来之后的谈笑风生,整个影厅笼罩在一片凝重的氛围中,节奏舒缓的轻音乐低声回响着,宽银幕上循环放映着PPT,有“追思朱仁声教授”几个大字,还有朱教授的漫画像和生前的各种照片。
    8月4日,大家刚听到噩耗时,谁都不敢相信:他那么开朗、风趣、热情,声如洪钟、精神抖擞,被许多人称作“老顽童”,就在上个礼拜,他还津津有味地和大家一起探讨了一部艺术电影,怎么一夜之间就阴阳两隔了?
    电影沙龙是朱老一手 “拉扯”大的,他走了,电影沙龙怎么办?三年了,每个周六,放下手头的大事小事,来沙龙看电影,已经成为我的一个习惯。
    一般来说,沙龙的义务联络员张大夫每周四都会通过飞信发来观影通知,短短二三百字,信息量却不小,有影片内容、观影时间以及对影片的简短点评。可那次,一直到晚上11点多,我才收到观影通知,没了以往的观影时间、内容,有的只是对朱老沉痛的哀悼。看着这条飞信,我心里空落落的,那个陪着我们看电影的“老顽童”,真的走了,而我们的沙龙,也将随着老人的离去而散场吗?
    周五晚上9点多,当我再次收到张大夫发来的紧急通知:周六的观影会如期举行,我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了。
    这是一次没有了朱老的电影沙龙,它是一次观影会,更是一次哀悼会。沙龙主持人张丽静的开场白拉开了追思会的序幕。她说:“今天的沙龙活动如期进行,但那个总是身穿彩色T恤的老先生、那个愤世嫉俗博学多才的老先生、那个我们都很敬重的朱仁声先生再也不会来了!”话还没说完,她已经泣不成声了,她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让泪水滚落,可台下的我们已经哽咽了。
    这个追思会不仅深情送别朱仁声先生,也为沙龙的明天规划了新的蓝图。主办方太原解放数码影城的赵总说,沙龙是朱老师的心血,更是所有会员共同的精神家园。对朱老最好的纪念,就是将沙龙好好办下去。

    C如果知道那是最后一次见面,我一定要将您看仔细

    讲述人:张水鱼

    46岁《新作文》杂志社执行主编电影沙龙会员

    朱教授,那个习惯戴白色帽子、目光炯炯、声音洪亮的人,那个上周沙龙活动后还言语铿锵着谈拍摄微电影策略的老者,真的就这样走了吗?我还记得那天电影散场进了讨论室之后,见他拿了一个大屏手机,问他:“换新手机了?”他玩笑着答:“是啊,一直等你送来着,等不上就先换了。”惹得大家都笑了。接着他说再好的手机对他也只有三种用途:打电话、发短信、看时间。这时人来满了,大家落座听讲。讨论中途有个朋友发短信,需要我过去一趟,我用神色示意了主持人朱教授一下,便离开讨论现场。这是许多次交流中最平淡无奇的一次,言犹在耳,没成想却是我见他的最后一面。
    在电影沙龙,看电影是一景,聊电影又是一景。沙龙里放映的影片基本上是旧电影,却是世界级的优质影片。对于一般观众来说,看这些电影有一定难度,没有点拨是看不懂的,所以朱教授专门设置了这样一些沙龙活动程序:活动固定在每周六上午的解放路数码影城;沙龙每周放映一部影片;每次开演前由主持人介绍影片的基本内容,然后由朱教授深入点拨;电影结束之后在二楼会议室聚集聊电影;还有更深入的,就是选派两三个会员周日下午四点到山西省综合频道的“周末电影沙龙”栏目去做节目,把看到的精华内容与听众朋友分享。
    大约是我做了沙龙会员的第二个月吧,我开始接到去电台聊电影的光荣任务。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是去年五月份,那是沙龙最后一次在电台做节目,算作跟听众朋友的一个道别会。
    那次要聊的是西班牙电影 《自由的幻影》,周日下午四点钟,我准时来到省电台大院,不想朱教授已提前到了,开播时间还不到,我们提议拍照留念。真的是不约而同,大家都穿了色彩比较鲜艳的衣服。我特别留意到朱教授那天穿的是白绿间隔的T恤,白条和绿条都很宽,非常显年轻,像个小伙子。我说,教授啊,见你时你总是戴着帽子,不知道你不戴帽子,我们会不会认不出你来。于是,他哈哈笑着脱下帽子,说你们看吧,但很快又戴上了。那一瞬间,我看到了教授稀疏的白发,想到他已是一个七旬老人,忽然有点莫名的伤感。那天节目结束后,主持人提议我们每人向听众朋友说句告别的话,朱教授说了很长时间,内容记不真切了,但他说话的语气我还记得,他的言语是一种呼告,也是一种嘱咐;有一种震慑,也怀着一种期待。
    朱教授是一名老师,有一次,我去听他讲课。因为前不久刚摔了一跤,那天他走路有点瘸,下楼梯时我要扶他,他坚决不让。讲课时大多时间他还是站着,就那样讲了一整天,想想也太不容易了,他让一向自诩勤勉的我深感汗颜。
    那天,我听了上午的课就匆匆告辞了。如果知道那是最后一次见面,最后一次听教授讲课,站着听到底也一定要坚持啊!
    教授走得急,是因为突发心脏病。据说,发病前几天他还参与社会活动呢!
    对沙龙会员们来说,得知这一噩耗,悲痛万分,犹如一阵惊天雨打落在身上,点滴钻心。

    ○朱仁声(1937.7—2014.8)

    男,1939年7月生,笔名伊克昭,中国民主同盟太原市教育学院主委。系中国作家协会山西省分会会员、太原市民研会理事、山西省写作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学会会员、山西省逻辑学会副会长、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会员、山西省中语会常务理事、太原市中语会副会长、太原市青年企业家协会顾问、山西省民盟联络委员会委员、太原市台联会理事、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高巍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