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解堵新政”引民声听证

时间: 2014年08月14日05:24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6月12日,一篇“太原市拟收拥堵费、排污费控制机动车总量”的新闻在省城媒体一经刊出,就引发广泛讨论。不少人认为,不论是收拥堵费、排污费还是限制停车等措施,最终目的还是要对机动车总量进行控制,然而谈到控制机动车数量,大家就自然想到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车辆管控措施:购车摇号、新车限量上牌。
    事实上,北京、上海等地实施的购车摇号、新车限量上牌措施,在实施后对限制机动车总量、缓解交通压力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项“缓解拥堵、交通惠民”的举措,本应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理解,但在北京,排队摇号购车的人数依旧有增无减,机动车总数在控制中依然节节高升。而在省城太原街头巷尾对于购车摇号、新车限量上牌这一措施的议论,也有许多不赞同的声音,认为太原市还远未达到需要限制机动车数量的地步。
    那么,对于太原而言,购车摇号、新车限量上牌的措施是否适用?广大市民对于这一措施不赞同的理由又有哪些?记者前往太原的街头,带您一同倾听“民声”。
    前车之鉴限购限不住民生需求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北京市从2007年开始实施尾号限行措施,当时北京机动车总量不足300万辆,但是从2010年12月开始,由于“限购”政策即将实施,北京机动车增速近乎达到了“一天一万”。到2011年北京实施购车摇号的限制措施开始时,北京机动车总量已达到490多万辆,而截至今年5月份,北京汽车总量为537万辆,4年时间内只增长了40万辆左右,可见对控制机动车总量来说,购车摇号的措施效果明显。
    但是,另一组数据显示,作为较早实施购车摇号、新车限量上牌的城市,今年北京市6月份普通小客车申请人数为218万,较上期增加19.4万。在北京的车辆限控措施已实施数年之后,为什么申请购买机动车的人数仍然以每月20万的增长速度前赴后继?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无法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汽车限购政策在执行初期效益和效率较高,但合法性、公平性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负面效应将逐步提升。”近日,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对上海、北京、广州3地的汽车限购政策进行了比较性评估而得出结论。
    那么,根据现在太原市机动车数量的实际情况,是否也要重蹈前车之辙呢?
    数据解读太原车辆总量与道路承载力
    对于一个城市的交通而言,是否实施对机动车辆的管控措施,除了要参照当前机动车的保有量,还应参照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承载的饱和度。
    在我国,道路饱和度一般用V/C来计算,其中V为最大交通量,C为最大通行值,饱和度值一般介于0至1.0之间,饱和度值越高,代表道路拥堵状况越严重。
    据统计,在2011年北京实施上牌摇号政策之前,机动车保有量就接近了500万辆,北京市道路饱和度值一度逼近1.0。而在今年年初,南京市在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80万辆时,道路饱和度值达到了0.9,该市出台汽车违停处罚和汽车停车收费新政来实施对车辆的管控。
    那对于太原市而言,机动车总量和道路饱和度值现在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
    山西公安交警网数据统计显示,太原市2011年市中心区干道道路饱和度值已达到0.85。近年来家庭对机动车的需求不断增加,截至今年上半年,太原市机动车数量超过96.2万辆,但随着近两年太原市区主要街道改造、中环路通车等道路改造工程的建成通车,道路饱和度值一度回落到0.8左右。随着太原市道路改造工程的继续施工建设,道路饱和度值应该还会下降,而道路承载数量预计也将达到150万辆。
    由此可见,现阶段太原市的机动车数量还在道路承载量之内,远未达到上限峰值,并且随着建设路、长风街等数条交通主要干线相继改造完成,太原市道路的机动车承载数量将会在道路修建改造完成之后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百姓呼吁解堵措施要以民生为本
    记者在太原街头随机采访市民,多数人认为实行限量上牌等“解堵”措施,对缓解交通出行压力将有一定效果,但是不少市民也表示,按照当前太原的交通和道路情况,车辆限购、新车限量上牌会给市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采访中,大多数市民对车辆限购、新车限量上牌的措施持反对的意见,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除了当前的公共交通出行还不是很方便之外,另一个方面担心车辆限购、新车限量上牌的措施最终会让省城的车牌也同在上海、广州等城市一样变成“最贵铁皮”。根据相关报道,今年6月份,在广州市第41期小汽车号牌拍卖会上,“粤AJ888A”以30万元的成交价成为本期标王,而曾经最高的车牌拍卖出90.1万元的天价。而根据上海市审计局调查,上海2011年至2012年新增汽车额度拍卖收入共计118.12亿元,上海的车牌竞价收入几乎达到广州的10倍。
    因此,多数市民纷纷表示,对于控制机动车总量,在借鉴北京等城市的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也要考虑自己城市的实际民生情况,不能一切都“拿来”,将治堵手段仅仅停留在车量限购和新车限制上牌的措施上。
    后事之师惠民措施要听民声
    对于当前太原市是否适合实施车辆限购、新车限量上牌措施,以及市民对于此项措施所持的反对意见,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高专诚表示,对于限制机动车数量和增长速度的措施,政府和市民都要目光长远。虽然现在太原市机动车数量相对于道路承载量来说,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是不能在出现问题时才仓促研究解决方案。政府在解决此类关系民生的问题时,应该尽早提出一些方案,重视并做好收集群众意见的工作,提前搞好相关调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预测评估,按照当地实情拿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措施,才能让“惠民措施”真正的做到倾听民声。
    当前市民对于此项措施的反对意见,高所长认为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大多数的市民买车都是为了满足更加方便的出行需求,控制机动车总量和限制机动车增长速度,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先做好公共交通网络的发展,再借助于合理的疏导,多方共同举措,而不应该将管控的压力,转嫁在市民的身上。
    而对于“太原市拟收拥堵费、排污费抑制机动车总量”的相关措施,太原市交警支队对策研究室的孙斌主任表示,此项措施目前只是在计划调研阶段,现在还不会有具体的措施出台,同时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刘永威 实习生马哲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