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侯冬娥就住在这孔窑洞里,驻扎在附近据点的日本士兵从这里把她抓走,她那年22岁。在日军据点,她遭受了一年多的性暴力。她还在襁褓中的女儿,喝不上妈妈的奶,饿死了。”7月19日傍晚,在盂县高家庄村后山的一孔窑洞前,盂县“慰安妇”问题研究会会长张双兵诉说着那段悲惨的历史,眼圈发红。
张双兵对面站着三个学者模样的中年男子,他们伸手比划着,努力与张双兵交流着。这三个中年人来自日本九州宫崎县,是抗战时期著名照片“聂荣臻和日本小姑娘”中日本孤儿加藤美惠子的乡亲,也是日本沙飞研究会会员。这是日本沙飞研究会第一次委派会员赴盂县调查日军性暴力罪行史料。
通过本报沙飞研究会会员到盂县做调查
7月3日,本报特别报道部接到河北省一家旅行社工作人员张宏明的电话。张宏明称,他们公司最近接到几位日本人的旅游申请,这些日本人是日本沙飞研究会会员。过去多年,他们几乎每年都会来河北,走访和调查日军侵华罪行史料。今年,他们计划将调查走访的范围扩大,希望前往山西盂县调查日军性暴力史。
“我上网查阅资料时发现,贵报曾多次报道盂县日军性暴力受害者的新闻。希望贵报能帮助我们,与盂县日军性暴力调查者张双兵取得联系。”张宏明说。
70多年前,日军入侵中国。1939年,日军部队入驻盂县。抗战结束前,驻盂县日军部队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本报记者曾多次采写刊发盂县日军性受害者文章。2013年9月7日,本报刊发了《万爱花走了历史真相还在》的特别报道,缅怀盂县籍日军性暴力受害者万爱花;2014年2月13日,盂县籍日军性暴力受害者陈林桃、张改香因病去世后,本报记者采写刊发了《两名盂县籍“慰安妇”春节前抱恨离世》的特别报道;2014年4月25日,盂县籍日军性暴力受害者李秀梅去世后,本报记者采写刊发了《16名山西侵华日军性暴力受害者如今仅剩一人》的特别报道。
7月8日,在本报记者联系下,张双兵同意了这几位日本人的请求。张双兵是盂县西潘乡羊泉村人,该县“慰安妇”问题研究会会长。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张双兵开始调查盂县籍日军受害者历史。上世纪90年代,8名盂县籍日军性暴力受害者将日本政府推上被告席,震惊世界,他是重要的推动者之一。
多年为盂县籍日军性暴力受害者争取尊严的经历,让张双兵深刻意识到,为盂县日军性暴力受害者伸张正义洗刷耻辱,来自外界,特别是日本方面友好人士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对日本沙飞研究会会员的来访表示欢迎。
道歉和忏悔倾听受害者的遭遇
7月19日17时30分许,盂县西潘乡羊泉村,一辆悬挂河北牌照的中巴在村口停了下来。“这位老先生是来住新平先生。另外两位,一位是水永正继,一位是岩切正一先生。”在张宏明的介绍下,一行人来到了张双兵家。“我代表日本人,向70多年前日本军人在盂县犯下的罪行表示忏悔……”三个日本人中年龄最大的来住新平以这句话展开与张双兵的对话。
来住新平就盂县日军性暴力受害者历史,提出问题进行详细了解:张双兵在个人著作中提到,他接触的第一个日军受害者叫侯冬娥,他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认识侯冬娥的?很多盂县性暴力受害者生活困难,当地政府对她们是否提供了生活救助?……
过去二十多年,张双兵几乎每年都要接待数批来自日本的客人,他已经记不清楚多少次面对客人讲述个人调查盂县日军性暴力受害者经历:秋日里,侯冬娥在田野里捡拾麦秸秆的孤独身影,老人颤抖着向他讲述日本军人的罪行;他走访调查盂县、武乡、沁县日军性暴力受害者,老人们对他回忆个人惨痛经历,无不失声痛哭。老人哭,他也跟着一起哭,往事历历在目。“日军性暴力罪行,给她们带来终身痛苦。”张双兵说。
来住新平、水永正继、岩切正一坐在一旁的沙发上,静静地听着张宏明的翻译,表情严肃,他们尤其对这些受害者的生活保障很关心。“现在,盂县籍日军性暴力受害者都享受着最低生活保障金。逢年过节,政府会给老人们送去慰问品。这些帮助,可以保证她们的基本生活。”张双兵回答。
提出祭拜请求被受害者家人拒绝了
张双兵说,当年参与上诉的受害者们,已经先后去世,目前仅一位在世。1992年,第一个站出来向日本政府讨还公道的日军性暴力受害者的侯冬娥,联合盂县籍日军性暴力受害者刘面换、刘二荷、陈林桃、张改香,通过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向日本政府提出诉讼。同年10月,有关组织在日本东京召开国际论证会,邀请侯冬娥参加。遗憾的是,临行前,侯冬娥患重病,未能成行。侯冬娥于1994年去世,亲人们将她葬在盂县高庄村家族墓地。
听了侯冬娥的故事,几位日本友人情绪波动,他们相互交谈后,向张双兵提出请求,希望能到侯冬娥大娘的墓地上祭拜一下。张双兵打电话征求侯冬娥老人孙子的意见,但被拒绝。侯冬娥老人的孙子代表家人说,奶奶已经去世了一段时间,她这辈子的苦都和当年的那场战争有关,他们家不希望日本人再去打扰奶奶。
得知祭拜侯冬娥墓地的请求被拒绝,来住新平、水永正继、岩切正一三人很失望。“探访侯冬娥女士墓地,是我们此次盂县之行的重要内容之一。张先生,您能不能再帮忙联系一下侯冬娥女士的亲人。”张宏明转译来住新平的请求。“人家态度十分坚决,我无法说服。”张双兵领着他们来到盂县高庄村一处山坡。这是一排连体窑洞,共有4孔,虽已废弃多年,但庭院地面仍十分平坦。“侯冬娥嫁入的这户人家,家境不错。侯冬娥遭受日军性暴力后,她的生活轨迹完全被打断。她的第一任丈夫遗弃了她,她后来嫁过两次……”张双兵说。
正视历史真相明年将举办和平摄影展
7月19日晚,来住新平、水永正继、岩切正一离开盂县,前往太原。7月20日上午,三人前往下一目的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明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日本沙飞研究会将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合作举办“和平”摄影展,日军性暴力真相将作为影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外展出。“这既是全体沙飞研究会会员的愿望,也是美惠子的心愿。”来住新平说。
来住新平、水永正继、岩切正一,是中日民间友好人士中的传奇人物——日本九州宫崎县都城市加藤美惠子的乡亲。
加藤美惠子是一个传奇人物,1940年,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在一次战斗中,加藤美惠子的父亲和母亲死于炮火中。加藤美惠子当时只有5岁左右,她的妹妹尚在襁褓中,被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小女孩被送到聂荣臻的指挥部,受到聂荣臻关心照顾。不久后,她们被送回到日军控制的石家庄。加藤美惠子的妹妹在石家庄医院因病不治去世,她后来回到日本。1980年,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在日本引起轰动。日本《读卖新闻》记者经过几番寻找,在九州找到加藤美惠子。此时,这个当年的被八路军战士从战场上救出来的小姑娘,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不久,加藤美惠子受邀访问中国,特地向聂荣臻元帅谢恩,一时传为佳话。后来,加藤美惠子多次到中国访问,成为中日友好特殊使者。
在国内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有一篇《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的文章,讲述的就是发生在美惠子身上的这段传奇故事。在加藤美惠子一事的影响下,她的很多乡亲对中国表现友好。
成立于2010年的日本沙飞研究会,是宫崎县中日友好人士发起成立的一个民间组织。而研究会名字中的“沙飞”,就是曾拍摄聂荣臻手牵加藤美惠子的照片的中国著名战地记者沙飞。
希望更多日本人了解日军性暴力真相
记者:加藤美惠子是中日友好的特殊使者,她的近况如何?
来住新平:美惠子已年逾八旬,她的爱人几年前去世后,她受到打击影响到身体健康。现在,她身体已经恢复,还在为中日友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记者:对日军性暴力罪行,您是从何种渠道获知相关史实的。在日本书店,人们可以买到相关的书籍吗?
来住新平:十多年前,侯冬娥等女士起诉日本政府的事件,在日本引起很大的轰动。我是从那时知道日军侵华期间犯有性暴力的事实。在日本书店,有出售关于日军性暴力的书籍。但是,也有对此提出否定意见的书。
记者:在日本,青少年对日军性暴力的真相知道得多不多?
来住新平:随着安倍政府上台,日本教科书删除了有关“慰安妇”的内容。现在,日本青少年了解这一史实的渠道又少了一个。日本青少年不关心政治,主动了解当年侵略历史的意识也不足。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日本社会各界努力。最近,我们正在准备一个“和平”摄影展,日军性暴力真相是其中一部分重要内容。我们希望更多的日本人了解日军性暴力真相,因为只要了解了日本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真相,人们才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我们也希望得到像张双兵先生一样更多的中国研究者的帮助,收集更多资料,把摄影展办好。
本报记者 梁成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