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江苏八个娃跟着爸“流浪”太原

他们没带一分钱,靠“打工”及好心人的帮助完成了四项城市生存挑战任务;离开山西前,他们把剩余的53.4元委托本报记者捐给需要的人

时间: 2014年07月14日02:08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叔叔好,我们是从江苏南通过来的,参加“跟着爸爸流浪”活动,这是我们编织的蚂蚱,您能不能买一个……”7月12日上午,在平遥古城街头,八个背着背包的小朋友,拿着棕榈叶编的蚂蚱向路人出售,不一会儿,他们便赚到100多块钱。
    这些“流浪”的孩子,四天前来到山西,参加暑期城市生存挑战活动——跟着爸爸流浪。7月8日,从南通出发前,他们身上的现金、食物、甚至纸笔等都被“一掠而空”。乘火车来太原后,他们还要各尽所能完成游龙山石窟、登崛山围山、吃一顿过油肉、带一瓶老陈醋回来的任务。平遥之行,是这些父亲给孩子们完成任务后的额外奖励。
    八对父子(女)太原流浪,是南通7788户外俱乐部发起的一项暑期城市生存大挑战的活动。5月21日发出英雄帖,公开招募挑战者,要求每对父子(女)只能携带身份证和来回火车票,只允许配备手机、帐篷等必要物品,不可以和太原的任何朋友联系并接受帮助,不可以私下请求家人汇款。这八个孩子从10岁到15岁不等,这八位父亲有医生、律师、记者、老师、警察、企业职员等。

    最幸运的父子
    大雨天找到“工作”花5块钱洗了个“奢侈”澡

    网名叫“杀破狼”的黄霆是南通当地的资深记者,出发前,黄爸爸和儿子沐阳已经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在火车上,他们还通过换铺位和帮别人搬运行李赚到20元。但7月9日清晨,走出太原火车站的他还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真没想到,太原下这么大的雨。”这场雨给他们的行程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在火车站,几位爸爸短暂商量后决定分成两路,一路去赚钱,一路去完成任务。队伍中徐爸爸会用棕榈叶编蚂蚱和鲜花等工艺品,黄爸爸便和徐爸爸等四对父子(女)前往紧邻山西医科大学的迎泽公园,希望公园能有棕榈树,更希望能够在大学附近找到“商机”。
    冒着大雨,四对父子(女)艰难前行,一个多小时后,他们来到迎泽公园附近。把孩子们安顿到一家快餐店短暂休息后,几个爸爸就去公园寻找棕榈叶,“南方遍地都有棕榈叶,在太原却很难找到。”父亲们失望而归。但在快餐店,几位热心的大学生给孩子们提供了早餐,这让他们对“流浪”又充满希望。
    黄爸爸继续留在附近,当他冒雨第二次走进阿毛粥棚时,幸运眷顾了他们,他们找到一份“工作”:大人每天66元,小孩每天50元。116元的收入,让黄爸爸很兴奋。放下沉重的行李,他开始洗碗、切菜,而沐阳则当起了“服务员”,给顾客端盘子,抹桌子。“下午两点多,店里会给员工提供午餐。”第一次打工,沐阳并不知道有饭吃,挨到中午,肚子饿得咕咕叫,饥饿难耐,这让14岁的沐阳打起了剩饭的主意,偷偷地吃了点面皮,“儿子告诉我的时候,我的鼻子酸酸的。”但黄爸爸转念又为儿子能够放下尊严,知道找吃的而高兴。
    晚上9点,第一天的“工作”结束了,黄爸爸就在医科大学的门廊下安了家,淋了一天雨,父子俩决定奢侈一回,花5块钱洗了个热水澡。6月10日,天晴了,父子俩五点多起床继续干活,到了下午两点,拿到了232元的“工资”。加上之前在火车上赚到的钱,黄爸爸一下子就有了250多元的“巨款”。随后,告别了粥店,父子俩前往崛山围山完成任务。“心里觉得挺苦,但也有兴奋的甜,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潜能。”性格开朗的沐阳谈起了自己的收获,“努力才能挣到钱,所以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最悲催的父子
    饿着肚子冒雨登山夜晚搭帐篷落脚街头

    与黄爸爸父子相比,网名叫“老衲”的钱生进父子一路就比较悲催,在火车站和队友们分手后,老衲带着小衲便一路前行找“工作”,但一一次被婉拒。失落的心情、辘辘的饥肠,让父子俩几乎要放弃了,幸好路上遇到了几个好心人捐助了27.5元和两个馒头,才让父子俩放弃了打道回府的想法。
    找“工作”难,老衲便征求小衲的意见,是先完成任务还是继续寻找“工作”,小衲决定先去崛山围山。在好心人帮助下,父子俩坐上了上山的公交车。饥寒交迫加上沉闷的车厢,第一次出远门的小衲晕车了,吐得翻江倒海,但孩子仍然坚持前行。好不容易熬到山底下,新的困难又摆在了眼前,因为下雨,山底下的商铺都没开门,而此时瓶子里也只剩下一点点水。老衲问小衲要不要坚持,得到的是默默地点头,于是父子俩摸索着向山上爬去,唯一的希望就是攻略上说山上多福寺有人家,有希望讨到米饭和水。
    顺着一千多个台阶,父子俩在雨中爬了近三个小时,极度疲惫的小衲走不动了,掏出上午剩的半个馒头就着雨水啃了两口,“孩子跟我说,怕晕车,吃了就会吐,吐了就浪费了,所以一直攒着没吃。”儿子的话让老衲很是心疼,下定决心只要有人家就开火做饭。
    天无绝人之路,父子俩在山上一家农家乐讨到了二斤米饭和一瓶水,简单垫了垫肚子,便又开始完成第二项任务,向太原龙山进发。一路从北向南颠簸,到达时已是晚上,在一位驴友的帮助下,他们露宿龙山。也许是不服水土,也许是雨天受凉,身体很棒的老衲开始拉肚子。
    第二天下山后,老衲父子继续流浪,收获了好心人的5元资助和两个面包,“有总比没有强。”小衲安慰父亲。得知其他队友已经吃了过油肉后,老衲翻了翻羞涩的荷包,咬牙决定晚上吃一顿。
    入夜后,父子俩选择在一家银行门口搭帐篷落脚。马路上车来车往,担心儿子的安全,老衲一夜未眠。

    最感人的瞬间
    雨夜得到的鸡蛋灌饼儿子要喂爸爸吃

    在八对父子(女)建立的“7788太原流浪记”微信群里,一张大雨天儿子喂爸爸吃鸡蛋灌饼的照片,感动了很多人。照片的主角是网名“心飞扬”的孔建峰和他的儿子。
    7月9日,走出火车站时,孔爸爸是一行人中最富有的一位,他在车上“转让”了一张卧铺票,赚到了100元。在下车前,看到其他四位爸爸并没有赚到一分钱,就慷慨地分给每人10元应急。最初,他们父子俩也来到山西医科大学,但在打工无望后便和徐旭父子俩前往山西财经大学,再次寻找棕榈叶。幸运的是,那里真的有一棵棕榈树,采到棕榈叶后,两对父子前往太原理工大学编蚂蚱、推销赚钱。在学校的食堂里,两个孩子鼓足勇气后向大哥哥、大姐姐成功推销了四只。
    但在天黑前,两对父子遇到了麻烦,没有可以安营扎寨的地方,四个人只好继续在街头流浪,此时,雨却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徐爸爸在路边给孩子们“讨”来两个鸡蛋灌饼,让孔爸爸没有想到的是,14岁的儿子暄暄咬了一口后,硬塞到爸爸嘴里,“当时感觉孩子已经懂事了,长大了。”孔爸爸扭过头去,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这个曾经在海岛上靠一瓶水独自生存了四天的硬汉,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为了让儿子多吃点,孔爸爸轻轻地咬了一口。这一瞬间,被一旁的徐爸爸记录了下来。

    最出乎意料的决定
    把剩余的53.4元委托记者捐给需要的人

    7月11日下午,经过努力,八个家庭提前两天完成任务。为了奖励孩子们,爸爸们决定去平遥古城玩一天,但这一次他们决定让孩子们自己谋生,为爸爸筹集食宿所需。12日,在平遥街头,热心人帮他们解决了吃饭的问题,等爸爸们编织好蚂蚱后,孩子们又很卖力地向过往路人推销。“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们的山西人。”这句话是他们一直念叨的,饭店的老板娘、路边的小摊贩、公交车上为他们刷卡的市民……说起感谢的人,他们列出了长长的一串,“山西人非常热情、非常好、非常淳朴。”黄爸爸接连用了三个非常,他说如果没有热心人的帮助,他们的任务很难完成。
    7月13日下午,在离开山西前,他们做了一个决定,把“流浪”所得剩余的53.4元委托本报记者捐给需要的人,“我们没带一分钱来,也不带一分钱走,山西人民帮助了我们,我也应该回馈更需要帮助的人。”孔爸爸说。

本报记者 王小强

    ○对话
    来山西是觉得这里的人很朴实

    记者: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顾丹希(南通7788户外俱乐部负责人):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就缺少挫折教育和吃苦的能力,而现在的父亲忙于生计,很多时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再不陪陪孩子,孩子就要长大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让父子面对困境,携手求生存。
    记者:为什么选择山西太原?
    顾丹希:我之前去过山西,觉得这里的人很朴实也很踏实,带孩子去生存比较靠谱,我也能够安心一点,不然承受的压力会很大。而且,山西是个有历史、有文化的地方,值得去。
    记者:设置那几项任务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顾丹希:选择龙山石窟和崛山围山两个景区,是因为那里地理原因和没有太多商业氛围,一个在太原的南边一个在太原的北边,考验父子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如何奔波,门票也不是太贵。到了山西不吃知名的晋菜过油肉,就意味着没到过太原。醋这个话题就不多说了,太有名了,必须带一瓶回来。
    记者:您觉得孩子们收获了什么?
    顾丹希:首先是懂得了珍惜父母的辛苦,知道赚钱不容易;其次就是遇到挫折时能够勇敢面对,微信朋友圈里小衲求生存被拒绝后埋头痛哭、几近崩溃的照片,让我看得很心酸,但小伙子后来适应了,越来越棒。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