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飞来横祸 18年抗争命运
自由呼吸,对于我们而言,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但在李坤眼中,却是那样的遥不可及。李坤本是一个面容姣好、活泼开朗、充满闯劲的大同姑娘,然而,18年前发生在浙江乐清的一场飞来横祸,却无情地将她推入高位截瘫的万丈深渊,“一瞬间,蓝天、白云、绿树、花草都离我而去。陪伴我的只剩下一部隆隆作响的呼吸机,一个黑色的听诊器,一张三尺宽六尺长的病床,一块永远没有变化的天花板,一个没有了青春也没有了活力的生命。”
时光荏苒,曾经轰动一时的李坤赔偿案虽已在公众的视野中渐渐淡去,但乐清市民对李坤的关心却从未中断过。2012年6月,在大同经商的乐清商人合力送给李坤一台崭新的电动呼吸机和一张医用自动气垫床。18年间,乐清市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虽已换了五任,但他们却将爱心接力棒代代相传,自2012年起,每年他们都会千里迢迢地从乐清赶到大同,不仅为李坤送上爱心募捐款,还贴心地为其带来当地的中草药材。今年3月8日,他们再次赶到李坤家中,陪伴她度过温馨而又难忘的妇女节……
1 一次灾难,美好生命黯然失色
如果没有18年前的那场意外,李坤将拥有多姿多彩的人生。生于1969年,精致的五官,1.65米的个头,长得亭亭玉立,李坤是家中的独女,父母对她疼爱有加。青春期的她,活泼开朗,酷爱运动,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大同市、大同市矿区举办的运动会,并取得不错的名次。
1988年,李坤考上大同市云中大学会计专业。毕业后,虽然被分配至大同市南郊商业局,但不甘平庸的她,于1993年开始了北漂生活。起初,她在北京当会计,在京城站稳脚跟后,又做起了服装生意,思想前卫的李坤成为大同市矿区云煤大厦第一个承包柜台的人。获得事业成功的同时,李坤在北京还邂逅了美好的爱情,1995年10月,她迈入了幸福的婚姻殿堂。婚后,她随浙江乐清籍老公一同回到了家乡乐清。
1996年8月23日,李坤所有的快乐终止于这一天。当天下午,李坤站在乐清市乐成镇下塘村104国道边等车,不承想,一辆压路机在不远处的公路上作业时压断了一根线柱的抛线,这根断了的抛线瞬间化为脱缰的野马,不偏不倚地抽到了李坤的后颈椎上……“C3椎体脱位伴颈髓完全性截瘫,丧失自主呼吸功能”,尽管经过全力抢救,李坤活了过来,但高位截瘫的她今后只能躺在病榻上,依靠呼吸机延续生命。
“医生,无论现实多残酷,希望您能告诉我真相。”出事后,李坤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直面现实,“从医学的角度看,我受伤的位置处于颈椎的3、4椎体之间,如果再往上一点,我就很可能成为植物人,如果再往下一点,我就能像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桑兰一样坐在轮椅上,自主呼吸了。”
自出事后的三年间,李坤一直住在乐清市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里,只要一睁眼,她眼前就会立刻浮现出那个噩梦般的下午。对于李坤而言,这三年是最为煎熬的日子,“我最大的痛苦,就是思维的极度清晰和身体的无政府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我的生命完全掌控在呼吸机和护理人员的手中,没有丝毫的自主权,就连手指都不能动弹一下。或许,我比任何人都更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心有余而力不足。”
时至今日,李坤最多只能连续睡两个小时,在支离破碎的睡梦中,她经常会梦到自己轻盈地奔跑着,也唯有在这个时候,她才会感到些许的快乐。
2 一场官司,超过千日捍卫公正
李坤和家人需要面对的不只是张牙舞爪的病魔,还有漫长而又艰辛的“官司”。
面对乐清当地强大的诉讼对手——乐清市公路段、温州市长途电信传输局,李坤母亲含泪踏上了上访之路。乐清市人民法院副院长赵顺鹏在李坤事发时任市委办副主任,当李坤母亲惴惴不安地走进他的办公室,恳请当地政府帮忙时,赵顺鹏主动给她倒上水,请她坐下来慢慢诉说,这一微小的举动,却温暖了李坤母亲受伤的心灵。当了解到李坤的不幸遭遇后,赵顺鹏自此开始力所能及地帮助这名高位截瘫的外地女子,“遭遇如此巨大的创伤,李坤却一直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现实,这让我深受感动。”
时任乐清市人民法院院长于伟、法官李守国等虽也同情李坤的遭遇,但他们没有用感情替代法律,而是多次放弃休息时间查清事实真相,通过大量严丝合缝的证据支撑,他们终于厘清了两被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继而,乐清市人民法院顶住各种压力,仅用五个月时间,便对李坤赔偿案作出一审判决。对此,赵顺鹏认为,“当时乐清市人民法院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扶持弱者的职责,守住了公平、公正的社会底线,遵循了法律固有的原则和价值,这正是司法为民的有力体现。”
历经三年多的漫长诉讼,最终,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乐清市公路段(85%)、温州市长途电信传输局(15%)赔偿李坤医疗费用等共计212万余元,扣除已支付的59万元,在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支付91万余元,余款20年内付清,赔偿数额创下乐清之最。
其间,从乐清市领导到乐清市民一直都关注着李坤赔偿案的进展,数次向李坤伸出援助之手,涓涓暖流,鼓舞着李坤更加勇敢地活下去。
2012年6月,赵顺鹏专程来到大同看望李坤,李坤母亲紧握着他的手,动情地说,“案件初到法院时,李坤和我们家属对你们并不是很信任,‘官官相护’四个字老在我脑里打转绕不开。经历了3年的审理,我们开始信任你们,而经过13年漫长的执行期,你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我们的高度信赖!”
3 一个奇迹,浓浓亲情支撑生命
出事后的18年间,李坤曾三度被下达病危通知书,“第一次是在出事后,当时医生说,很难抢救过来;第二次是在第一次手术后,医生说最多只能活一个月;第三次是在第二次手术后,医生说只能活三五年。”知晓李坤遭遇的人,得知她至今依然活着,无不惊叹这是个奇迹,但李坤知道,这是父母给予她的第二次生命。
刚出事时,看到女儿悲伤的模样,李坤母亲强忍住眼泪,日夜陪伴在她的身旁,并轻声安慰道,“整个ICU只有你一个人能说话,只要你能说话就好。”女儿的背部长了碗大的褥疮,为了促进女儿背部血液循环,李坤母亲天天在女儿长褥疮的周围不停地拍,直到拍到胳膊抬也抬不起来才肯停下来。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李坤的褥疮神奇地痊愈了。
岁月无情,李坤母亲如今已经75岁了,可李坤仍然一动不动地躺在病榻上,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每分每秒都离不开他人的照料。年事已高的她不得不请来6名护工轮流照顾女儿,“我女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必须特级护理,呼气、喂食、按摩、吸痰、康复训练……这些都是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停电时,我们还要迅速把发电机搬到室外,让它给呼吸机和吸痰器供电。”
从乐清回到大同后,李坤单独住在大同市矿区和平苑小区。每天中午和傍晚,住在同一小区的母亲都会过来送饭。这段时间,李坤母亲又忙了起来,由于护理不到位,前不久,女儿再次长了褥疮,“不算消毒的过程,单是为我换药,我妈就要忙乎半个小时,她每天都要为我换两次药,特别辛苦,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现在褥疮已经好了许多。”
女儿发生意外后,李坤父亲因难以承受打击,患上了脑血栓。年近八旬的他,多年来执着找寻治疗方法,渴盼女儿有朝一日能够摆脱病魔的纠缠。每日,李坤父亲都会赶来看望女儿,陪女儿说说话。记者采访当日18时,李坤父亲来到女儿家中,白发苍苍的他佝偻着背,没有多说什么,冲记者点了点头后,便坐到女儿床边,询问起了女儿的身体状况,当得知一切安好时,他立刻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对于李坤而言,父母是自己活下去的最大的精神动力。李坤学医的朋友曾不无感慨地表示,“在我国像李坤这样的情况,过了18年依然存活着的人,恐怕寥寥无几,李坤和她的父母,共同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4 一条爱河,异乡暖流铸就尊严
尽管李坤当年得到了数额不菲的赔偿,但随着医疗费用的节节上涨,她唯有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对此,李坤无奈地表示,“不说别的,仅一台呼吸机就四万元左右,这已经是第五台了。”
2005年,乐清市人民法院副院长赵顺鹏第一次从乐清赶到大同看望李坤,目睹李坤艰苦的生活环境,落泪之余,他萌生了帮助这名异乡高位截瘫女子的念头。“余款617750.40元分20年付清,每次在每年1月10日前付30887.52元。”这是乐清市人民法院对李坤始终践行的承诺。2012年执行后,赵顺鹏正式向院长杨际平提出援助李坤的建议,并立刻得到了杨院长的大力支持。“作为法院来讲,对李坤案件已经尽到了法律责任,但李坤的遭遇令人同情,面对这样一位特殊的当事人,法院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该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彻底。”经过讨论研究,乐清市人民法院决定提前考虑李坤案件20年执行期满后的解决方案,呼吁社会各界捐献爱心,并主动与赔偿义务人协商解决后续赔偿费问题,免去李坤的诉累。
2012年6月,赵顺鹏代表乐清市人民法院再次专程来到大同,并将3万元法院执行救助金亲手交给了李坤,“你有非常伟大的父母,我们大家都希望你能够树立生活的信心,早日康复!”
随后,三名在大同经商多年的乐清商人,合资送给李坤一台崭新的电动呼吸机和一张医用自动气垫床,这不仅大大改善了李坤的医疗环境,也温暖了她的心。
2013年春节前夕,赵顺鹏又一次赶赴大同。此行,看到李坤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看到李坤变得更加乐观豁达,他备感欣慰。平时,赵顺鹏每个月都会给李坤和她的父母打电话,以便及时了解李坤的康复情况及生活需求,在他心中,自己早已和李坤亲如一家人。
除了不能自主呼吸,由于气管切开长期暴露,肌肉萎缩使李坤的抵抗力大大下降,护工每天都要用紫外线为其消毒,此外,她还常年饱受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侵害。为此,今年三八妇女节,乐清市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除了为其送上四万余元的爱心捐款,还特意给她从乐清带来保养肺部的中草药材。
采访中,提及乐清市人民法院,李坤不禁潸然泪下,“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上,他们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们,我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平稳地接受康复治疗,也不可能拥有这样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的爱心,让我有尊严地活下去。”
5 满怀希冀,渴盼创作护理类书籍
7月3日下午,记者刚踏入李坤的卧室,便被挂在病床旁边的一张旧照所吸引:照片中的李坤浓眉大眼,樱桃小嘴,烫着时髦的卷发,穿着紫色的纱裙,像夏花那样绚烂。而今,她早已剪掉了青丝,肤色惨白,一动不动地平躺在病床上,一根透明的塑料管从她的颈部插入,塑料管的另一头则连着嗡嗡作响的呼吸机。
历经十八载春秋的治疗,虽然李坤的身体状况在往好的方面发展,但在关键的神经传导功能方面,仍没有实质性的恢复进展,因此,她觉得康复的过程太过缓慢了。注视着父母日渐苍老的身影,李坤深感愧疚,但却无可奈何。出事后,李坤最为关注的莫过于诺贝尔医学奖,她一直渴盼医学能够有所突破,助其早日康复,“那些伤痛的记忆,我不愿再去触碰,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摆脱呼吸机,能够生活自理,不再拖累家人,孝顺我的爸妈。”
采访期间,李坤的声音低沉而又沙哑,语速缓慢,每隔15分钟左右,她就需要护工用手动气囊为其供气,“这些天感觉呼吸机气不够用,人工送气,能够让供气量大一些,我也舒服一些,不管怎样,我还是相信科学能够把我的病治好。”当记者提出为其拍张照片时,李坤再三要求护工铺展被褥,“不能乱糟糟的,病人也需要整洁的形象。”
住院期间,李坤目睹一些病友由于护理不当而失去了生命,这让她感到特别惋惜,因此,她盼望根据自己的经验,创作一本护理类书籍,“因为家人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我才能存活下来,我想把18年的护理过程写出来,给其他患我这种病的人提供经验。”
然而,李坤的十根手指微微弯曲,都不能动弹一下,“如果有一根手指能听从大脑指挥,动一动,我就可以像霍金那样敲敲键盘,就能够着手创作了。”话及此处,李坤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现在空有想法,却没有能力实施,这成了我心中最大的遗憾。”
见习记者 宫雪文/图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