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村医侯贵增:山路奔波50年

时间: 2014年06月19日05:58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在太行山深处,绛河岸畔,黑神岭的大山里,经常能看到一个背着药箱、一瘸一拐地奔波在山路上的身影。他就是屯留县河神庙乡庙儿沟村乡村医生侯贵增。
    庙儿沟村周围的几十个行政村都没有医疗所,1000多户、近万名村民看病的重担就落在了侯贵增身上。几十年间,他一往情深,守护着这片土地上村民的健康。
    侯贵增今年69岁,祖祖辈辈靠种地维生。10岁那年,他不幸髋关节脱位,由于家庭困难,出不起14元的看病费,造成了终生残疾。勉强上了个完小,留在家中成了个吃闲饭的人,父亲便把他介绍到黑神岭村跟张天俊医生去学医,一学就是7年多。之后他到县乡医疗所、解放军拉练医疗所等地学习培训,学会了埋线、割治、结扎、针灸、接产等多方面的诊疗技术。他还买来中医书籍,蚂蚁啃骨头地钻研学习。
    靠着土洋结合的方法,侯贵增渐渐成了河神庙乡远近闻名的乡医。村党支书郭三孩的老母亲至今一见到侯贵增就说,“亲爸亲妈不如你这个‘瘸爸爸’。要不是你,咱这孩子早没命了。”拄着拐杖出诊的侯贵增随叫随到,有时半夜三更,有时赶上雨雪天气、道路泥泞、山高坡陡,经常摔得头破血流。
    一年深夜,侯贵增被拍门声惊醒,来人说任家庄村8个人因吃了变质驴肉,呕吐、高烧、翻白眼、直打滚。侯贵增急忙赶去患者家,经诊断为食物中毒。他东家出来进西家,挨家挨户进行抢救,愣是守了三天三夜,夺回了8条人的性命。乡亲们感动地说:“多亏了侯医生,要不我们这几户人家就家破人亡了。”如今,这些人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是他们都忘不了侯医生的救命之恩。
    几十年时光流逝,唯有不变的是萦绕心头的那份乡情。有些乡亲们生活困难,看病记下账却还不了钱。尽管自己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但侯贵增经过反复思考,和妻子商量后,一咬牙将这些记账单撕碎扔到火炉里。这一举动感动了父老乡亲。在物资贫乏的年代,逢年过节,不少人拿上鸡蛋、南瓜来看他,都被他谢绝了。
    去年,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身患冠心病,从长治市城区慕名来找侯贵增看病,当抓好了中药后,她突然心梗病发作,脸色发黄、呼吸急促,侯贵增当场进行抢救,老人病情缓解后被120车接走了。后来他主动与这位老人联系,听说已痊愈,才放下心来。
    在侯贵增的诊所里,中药品种有500多种,西药有500个品种。新农合执行前,他从未收过出诊费、检查费、注射费等。他从不开贵药,感冒、腹泻等常见病只开三天的药,仅需几元钱,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他出诊上门从不在患者家吃酒,更不要红包。为了保证药的质量,降低中药材的成本,他还时常到山上采药,自己泡制……现在侯贵增年纪大了,出诊不便,但是每天上门就诊的人还是很多,多年来为乡亲们减免的医药费更是难计其数。
    随着年龄的增长,侯贵增最放心不下的是,谁来接他的班?好在儿子从小耳濡目染,也爱上了医生这个职业。医科大学毕业后,儿子放弃了大医院的挽留,回到乡村诊所。有时遇到疑难病症,父子共同出诊、共同诊断,继续为乡亲们服务。

本报通讯员 王连成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