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王丹:26岁太原女女掌舵交响乐

时间: 2014年06月18日04:42  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A 背对观众的演员
在一场交响乐演出中,有一个人背对观众、始终站立,那就是指挥;每次演出,和观众只是匆匆照面,却又沟通着演奏员与观众,那也是指挥……作为一个交响乐队的“舵手”,指挥可能不是演奏最好的那一个,但指挥是最能把握音乐语言的那一个。
    王丹就是这样,每次演出,时而聆听、时而跳跃、时而思考、时而陶醉,完全沉浸在音符的世界中,用表情、用手势来调动整个演奏团队的情绪。王丹形容指挥的工作就是媒介,要揣摩作曲者的初衷,通过自己理解,传递给演奏员,演奏员通过乐器表达赢得观众的共鸣,这中间的种种传递,是指挥必须承载的。
    与香港中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爱乐乐团、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现代合唱团、香港演艺学院乐团、上海师范大学民族管弦乐团、交响乐团、香港舞蹈团等有多次合作;参与过“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节,在2011年香港指挥家艺术节上成功地指挥香港中乐团演奏的《云南回忆》和《黔岭素描》等乐曲受到热烈欢迎,并与香港舞蹈团合作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成功上演了大型原创史诗舞剧《迁界》;曾出访法国、柬埔寨等国,受到国际指挥界一致好评。这些令人歆羡的经历,是王丹成长的结果也是成长的过程。
    交响乐是很多乐器和很多思想的高度融合和统一,合奏的速度不对点,插入时间不恰当,力度不合等,都需要指挥一一纠正协调。从刚开始工作时的惴惴不安,到现在的成熟干练,王丹“摸石头过河”一步步走来。
    刚入职时最让王丹汗颜的是,在乐团中,很多演奏员的年龄比自己要大得多,并且有不少在个人领域是十分出色的演奏家。如何让他们的思想融在一起,又保留发挥各自的特色,王丹尝试过各种说服方法。正因为王丹真诚、对音乐的热爱达到狂热的程度,这些演奏员都乐于“听从”这个小老师的安排,每次演出,总能赢来鲜花和掌声,以及一次又一次的谢幕。
    “虽然背对观众,但我是最最有压力的演员。交响乐中,指挥最为关键,是整个团队的发号施令者。尤其在指挥行当里,女的很少,况且我这么年轻,每次登台,观众总会怀疑我的实力。不过,我正是在这种怀疑和肯定中成长起来。”王丹对自己的角色这样理解。
    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使演奏的状态有所改变。指挥有时候就像是演员,在自己清楚要表达什么之后,要想方设法让演奏员理解,排练时可以通过结合语言的表述,而音乐会现场就完全靠个人能力和魅力来感染所有人。
    在台上,她是指挥,更是一个全能的演员。
B 12岁离家的小天才
1988年王丹出生在山西省歌舞剧院的大院里。父亲是山西省歌舞剧院的笙首席,母亲是大学老师,文化教育和专业教育完美结合,让王丹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
    那时,王丹便经常跟随父亲王军平出入剧院,她熟悉这个院子里的每个角落,每个排练室,甚至知道每种乐器的名字。父亲排练时,她经常乖乖地站在一边,或是跟着音乐手舞足蹈。3岁学习笙演奏,她对这个需要技巧的乐器驾驭得很到位,这让父母暗自欣喜。
    因此,在王丹五岁生日的时候,得到了父母送的生日礼物——一架钢琴,在20年前,一架钢琴是弥足珍贵的。父母坚持“起步就接受正规教育”的理念,让5岁的王丹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请来的老师,每节课授课费用高达150元。也从那时开始,王丹的音乐世界彻底被打开,能吃苦,能坚持,小小的王丹,具备了学习音乐的特质。几年努力,她先后获得了省内外不少奖项,曾荣获山西省“乐府杯”钢琴比赛一等奖,全国首届笙演奏比赛专业组金奖,成为了歌舞剧院大院内人人皆知的音乐小天才。
    12岁那年,王丹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从此开始了11年一个人异地求学的生涯。“12岁本该是在父母跟前撒娇的年龄,孩子却离开我们去外面求学。当时经济条件不好,我只去陪了两三个月,那些年孩子一个人在外面受了不少的苦。”王丹的母亲现在说起仍耿耿于怀。但她后来觉得,王丹迈向上海的这一步,不仅仅跨越了地域,更跨越了观念。“当时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在全国只招收20个人,除了本地优惠政策占去12个名额外,对于外地学生来说,要在8个名额中厮杀出一条路,很不容易,所以我也很珍惜最后能得到学习的机会。一个人离乡在外,又要学习专业又要攻克文化课,根本没有享受像同龄孩子一样在父母跟前的自由、幸福。”王丹觉得那段时间是最苦的日子。初中、高中,再加上5年大学,在上海音乐学院,她一待就是11年。这11年,是她人生中最承重的支点。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和不服输的倔强劲,王丹这一路走来,貌似一帆风顺的背后,谁又知道汗水和泪水多少次浸湿过她的脸颊。
C 机缘巧合的指挥
现在的王丹,是国内职业院团里最年轻的女指挥。
    在这个鲜有女性的指挥行当里,王丹的出现,给指挥界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颠覆了“指挥界中无女人、指挥界中无青年”的传统观念。
    当然,这也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
    王丹最早学笙、学钢琴,又选择指挥专业。虽然同是音乐,但这是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
    这种专业方向的转变,得益于高一时候的一次“意外”。在音乐界,作曲和指挥不分家,因此在高一学习作曲的王丹,在一次创作课上,表现出她对于作曲的潜力。但是一段时间后,性格活泼的她发现自己坐不住,更适合在舞台上表演。于是,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向指挥方向靠拢,3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当时全系有23人,王丹所在的班有6个学生,2女4男。这样的比例,让王丹在学习中更加刻苦。她知道,要获得行业的认可,必须比男生具备更多的实力。
    大学最后一年,王丹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上海音乐学院公派去香港交流的实习生。“这个难得的机会,我作为助理指挥实际操作,提高了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我每天几乎就泡在乐团里,排练、看谱。香港的乐团管理模式非常先进,我有意给自己找机会去各个部门‘跑腿’。从乐谱的整理,到根据不同演出场地和人员改编谱子,行政管理,人员计划,演出设计安排,与外界联系预约等,我都参与。几乎了解了整个乐团的运营程序和管理方法。”在香港实习的日子,王丹记忆犹新。这段经历,让她具备了一个指挥必需的素质。
    2012年,王丹毕业,和所有毕业学生一样,她也开始求职。因为在业界指挥比较稀缺,当时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专业院团都对她发出邀约。“北京、上海的院团我也想去,但去了顶多是助理,毕竟我刚毕业,不可能给我太优厚的待遇。去南方吧,觉得离家太远。后来天津歌剧院决定让我接管该院民乐团的指挥,对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这无疑是展现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几乎没有和父母商量,我毅然决定去天津。”王丹说。
    指挥是通过排练表现出的点滴能力来树立威信的。在天津歌舞剧院,王丹经过快速的磨合期,融入到自己喜欢的事业中。
    2013年4月24日在天津大剧院中礼堂举行的“文化惠民”演出《金蛇狂舞》大型民族音乐会上,王丹首次亮相,一袭黑色改良中式服装,帅气、洒脱又精准到位的指挥,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亮相,和她预想的效果一样,这给了她很大的鼓舞,因此在以后的演出中发挥得一次比一次好,一次比一次创新。
    天津歌舞剧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一级作曲家李崇望这样评价王丹:“她起拍的手势强悍而健美。随着乐曲极速进行,她的手势多变,一会左手柔情似水地启发乐员演奏,一会又像雄鹰翱翔在天空似的震撼着大地……一场音乐会演出成功与否,关键是指挥的水平,指挥就是乐队的灵魂,王丹既有女性柔情的手势,又有男性健美的造型。尤其她的左手能力表现得特别好!落落大方,多变而准确,绝没有音乐内容之外,卖弄技巧的动作,最善于指挥大手笔、大气势、宏伟、颂扬、悲愤和抒情乐段和乐曲。处理作品感动人心,并善于把乐员的演奏情绪调动起来感染观众,台上台下能互动地欣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能有业界前辈级老师这样肯定,王丹的潜力不言而喻。
D 陶醉事业的女汉子
王丹最好的状态就是在各种各样的乐器、各种装束的演奏员、各种风格的乐谱中间进行协调指挥。这个年仅26岁的姑娘,每次在排练厅内说话都不急不躁,但铿锵有力。尽管在演出团队中,多数演奏员年纪都比她大,但她依然不怯不羞,不卑不亢下达每个指令,几乎准确到完美。
    这是她对自己事业的陶醉,就如登台指挥时忘我陶醉时一样。
    “年龄小,又是女孩子,如果在排练中我表现出一点犹豫,就会让演奏员也摇摆不定,所以我在工作中特别‘女汉子’。但在生活中,我不喜欢自己太严肃,也尽量把自己调整到邻家女孩的状态。”王丹说。
    王丹自己也坦言,“年轻指挥是非常不容易的,出现众口难调的情况首先要向演奏员解释你为什么会这么处理。让大家认同你的处理,并心甘情愿接受。因为每个人对于乐曲的理解都不完全相同,需要指挥有力地说服所有人。这既是专业能力,同时也是沟通能力的体现。”
    这次接受山西省歌舞剧院的邀请当客座指挥,王丹是在百忙中抽时间的。是家乡的情结,又有爸爸的牵线搭桥,王丹也欣然为家乡做点事。一边要排练天津团里的演出,一边要回山西排练,整个5月,王丹每周往来于天津和太原之间,圆满完成了各项演出,几乎没有休息的间歇。
    这个年轻的指挥,一登台就让山西的观众耳目一新。
    “指挥的双手十分重要,手势的不同往往能够影响整个曲目的风格。一般指挥的右手是不停下来的,只要音乐在、速度在,右手就起打拍子的作用。而左手是在音乐情绪有一定需要时锦上添花的手法,需要很丰富的肢体动作来传达音乐的形象,时而连贯、时而短促,且高低左右一直在变化。把乐队当成自己的乐器,在指挥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王丹的父亲王军平说。尽管在父亲的眼里,女儿很出色,但真正要做好一名指挥,还需要“历练与坚持”,这也是王军平对女儿的要求。7月在香港即将参加的国际比赛,父母总给她减压,说贵在参与,尽力就行,王丹也这样觉得。对于她来说,能有机会参加高规格的国际赛事,这本身就是一种荣耀。
    做指挥,要经得住孤独。王丹说自己压力很大,脑海里总充斥着演奏曲目最完美的和声。如何才能把这个声音呈现出来?如何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融会贯通?正是这样的坚持和执着,王丹锐步前行,离梦想很近。
    在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山西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推出的《“六一”儿童节交响童话》专场音乐会带孩子们畅游了如梦如幻的音乐世界。这场音乐会是山西省第二届(2014)交响乐音乐剧其中的一部分,音乐会的指挥,是一个26岁的女孩,阳光、率真,似乎和“指挥家”这个名头联系不起来。
    女孩名叫王丹,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但对于山西歌舞剧院交响乐团来说,她是从天津请来的“指挥家”。今年6月,王丹被山西省歌舞剧院选聘为该院交响乐团常任客座指挥。
    7月中旬,王丹将参加香港“国际中乐指挥大赛”的复赛。从来自世界各国的50余名选手中通过初赛,成为17个进入复赛的选手之一,王丹对于进入下一轮半决赛前7名选手满怀信心。

本报记者 王 芳 文/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