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4日晚,高考成绩揭晓,就读于太原师院附中19岁的王越考出了593分的好成绩。
6月28日,王越突发高烧,连烧3天仍不见好转。
7月4日,医院诊断结果显示:她得了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7月15日,网上查询,王越被厦门大学金融系正式录取。
8月1日,厦门大学官方回应,王越可推迟一年报到入学。
2014年2月,王越在北京接受骨髓移植手术。
“我们在小区里走走吧,边走边聊,可以吗?”“你的身体允许吗?”“没问题的,每天晚饭后,我都要外出散步一个多小时呢!”
白色运动帽、灰色T恤外套蓝色格子衬衫、灰色长裤、红色运动鞋,眼前的王越胖了不少,脸上肉嘟嘟的,一身运动装扮,青春活力,依然带着灿烂的笑容。
王越,去年高考以高出一本线100分的成绩被厦门大学金融系录取,却不幸被查出罹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本报曾连续报道)。经历了化疗、骨髓配型、移植等漫长的治疗,今年高考结束的这个夏天,王越恢复良好,离京返回太原的家,再恢复一年将回到厦门大学读书。“这一年,虽然我的身体遭受了痛苦和磨难,但来自家庭、老师同学、社会各界的爱让我迎难而笑,为我编织了一个个幸运,重新开启了我美好的人生!厦大,等着我,我会回来的!”6月16日,漫步在小区花园中,鲜花掩映下,回想生病这一年,王越的微笑如阳光般灿烂、温暖,充满希望。
父母之爱坚强微笑送上生命希望
“刚刚确诊,拿到诊断结果的时候,爸爸妈妈流过一次泪,之后这一年的治疗,我再没有看到过他们二老流过泪,总是用微笑给我希望和力量。”王越说,爸爸妈妈快40岁时生下了我,平时对我特别疼爱。这个病犹如晴天霹雳般,让他们无法接受,我也是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他们流泪。但那次过后,我再也没有看到爸妈流泪,他们把难过化作微笑,用无微不至的爱鼓励我加油前行。
在山医大二院住院时,有一次病情恶化,发高烧、头晕,连坐也坐不起来,在床上躺了整整七天,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妈妈每天喂饭、端屎倒尿,24小时不能休息,困了就打个盹儿,人整个累瘦了一大圈儿。尽管我没力气说话,但全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当时都有点恨自己,让爸妈这样辛苦。
配型成功后,在北京骨髓移植时,化疗、放疗的过程让我感觉特别累,心情烦躁,一句话不对就发脾气,有时忍不住还摔东西。爸妈没有嫌我,总是耐着性子哄我,直到我高兴为止。“有的人移植过后皮肤会发黑,而我在北京恢复的那两个月,一天比一天好,皮肤没有发黑,头发还长出了不少,黑黑的。看着我越来越好,爸爸经常会看着我呵呵傻笑!”王越说,爸妈这一年的付出,说也说不完,但每当我看到他们俩慈爱的笑容,我就觉得自己一定要坚强,一定会好起来!
社会关爱病房里为我跳舞,病房外募捐
刚生病时,同学们排班帮忙照顾;化疗后头发掉光,有人给买来了假发;顶着烈日,同学们四处募捐……说起生病后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爱,王越一脸幸福。她告诉记者,生病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有几位学长还专门来太原看过我,他们带来了厦大明信片和相关专业书籍。其中有一本特别的集子,上面贴满了未曾谋面的厦大学长学姐们对我的鼓励。还有一位学长送来了他的课堂笔记,他告诉我:“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你的梦想和人生才刚刚开始绽放。加油!”
病房外,王越所在的太原师院附中20名同学组成募捐小组,顶着烈日四处为其筹款,有的同学嗓子都喊哑了。还有素不相识的外校同学义卖自己的读书笔记,为王越治疗募捐。病房里,同学们排班轮流照顾;把她喜欢的书《名侦探柯南》下载到ipad上让她看,给她读;有的同学过来放音乐、给她跳舞……“手上的注射管、臂上的留置针以及骨髓穿刺,这些带给我身体的痛苦,但同学们的贴身陪伴却让我有力量微笑,有力量坚强”王越说。
除了社会各界的捐款,来自天南海北的网友也给王越送来了精神鼓励,为她加油。“帮助过我的好心人,爸爸都记在一个小本子上了。以后我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尽全力的!”王越说。
移植成功按下美好人生重启键
配型高配成功,顺利完成骨髓移植手术,并且术后恢复良好,离京返并的王越说:“是爱和微笑为我编织了幸运,我的美好人生已经按下重启键!”
王越告诉记者,自己真的很幸运,与她配型成功的是一名90后的小伙子,而且是高配(高配排异反应小),给了自己好多血,手术都没有用完呢。今年3月13日,手术完成后,自己走出造血干细胞移植层流病房(简称“出仓”),转向普通病房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后来,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白细胞数值逐渐提升并稳定,直到两个多月的观察结束回到太原的家,现在的状态很好。“回家十几天了,除了每天吃4种抗排异的药,就是休息,看英文电影,动画片,听听流行音乐和轻音乐,学学英语,看看大学的课本,感觉自己跟健康人没什么两样。”王越用“舒服”表述自己康复中的生活。
今年9月可以到厦门大学报到吗?王越说:“医生告诉我,体育课不能上,不能去人多的地方集会,还是要多休息,有很多限制,还是再休养一年比较好。因此,只能等到明年再去上学了,反正学籍可保留6年呢!我就再好好休养一年,到时健健康康地去上学!”
本报记者 李莉
(责编: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