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芮城县古魏镇王夭村,村民王伟77岁的老母亲躺在炕上,镇党委书记张波坐在炕沿上,张波说着话,老人“呵呵哈哈”地应答。因为身体偏瘫,王伟的母亲不仅行动不便,话也说不清楚,只是她的眼睛一刻也不离开地看着张波,说得高兴了,满脸堆起笑意。“我们村是全镇最穷的村,王伟家是最穷的一户。”村委主任贾彦刚说。
古魏镇即芮城县人传统所说的城关镇,县城所在地。王夭行政村地处中条山山麓,自然条件恶劣。王夭村的贫穷,是张波一直致力要改变的,而王伟家的窘境,则是张波心头难以忍受的痛。
最穷的村
他与最困难家庭结对子一心想帮农民脱贫
今年43岁的张波,25岁就开始在乡镇工作,先后走过4个乡镇,担任过副镇长、副书记、人大主席、镇长、书记等职务。在他任过职的乡镇,总会留下让当地群众长期受益的项目。
2011年5月,张波开始担任古魏镇的党委书记。这个新岗位的工作强度超过他之前工作过的任何一个岗位,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都觉得时间不够用。
2013年6月3日,张波清楚地记得这个日期。当时汛期将至,为保证群众安全,张波那天带着班子成员到王夭村进行排查。在茨沟自然村,走进困难户王伟家时,他被看到的情况震惊了。王伟兄弟三人中两人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老母亲和儿子们相依为命;全家4口住在3孔破旧的危窑洞中,窑洞上面的土崖已经裂开了十几公分的缝隙,用一根粗木棍支撑着,家里最值钱的是一台14英寸的旧电视机。
张波嗓子眼有些发哽,他当即掏出500元钱递给王伟的母亲,让她救急用。老人“咚”的一声跪在地上,哭着道谢。张波急忙拉起老人,那一瞬间,他的泪水也涌了出来。“我当时真的心如刀割,辖区内还有如此贫困的居民而自己居然才发现。她不应该感谢,而是应该质问我……”张波说。
在把王家窑洞的险情排除后,张波当即提议:全镇14个地质灾害高危户,够条件而没有办理低保的,立即帮助申请办理,不受指标限制;对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按政策予以办理;土地部门立即协调办理土地手续,让他们尽快搬出危窑;班子成员一对一帮扶,情况最严重的王伟家,由他本人包干联系帮扶。
随后,张波联系了同村的一所空宅院,将王伟一家人安顿了进去。2014年6月11日这天,张波第五次来到王家,帮助他们收割完19亩小麦,把粮食拉进家中才离开。
除了帮助王家,张波也想从根本上解决王夭村贫穷的问题。一是让偏远居民搬迁到沿山公路边居住,二是让山坡旱地提高产量。“大禹渡引黄工程原本在附近有三级提水站,我们建一个四级提水站,把黄河水引到山上,5个自然村的3109亩山坡旱地就能逐渐变成水浇地。”张波说,“先解决村民的生计问题,让他们生活有了信心,再结合实际解决发展问题。”
目前,该村已有23户居民迁出深山,提水工程也已进入实施阶段。
最富的村
他指导村民自制“村规”,让群众有目标有幸福感
“这是张书记指导制定的。”西关村村委主任赵泽祥递给记者一本名为《古魏镇西关村管理制度汇编》的册子。这是一本26页的白色封皮小册子,村民大到生老病死,小到吃喝拉撒,几乎都有规定。这相当于一部村民自制的“村规”。
西关村位于县城西部,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商业是村里的支柱产业,全村只有219户、805口人,村集体年经济收入却达到800万元以上。
西关村寸土寸金,为了多收一些租金,所有集体产权的房子都租出去了,村干部也各忙各的生意。2011年以前,村两委连办公的地方也没有。“失地农民虽然暂时富裕了,但如何让他们生活得有目标,有幸福感,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张波任镇党委书记之后,给西关村村干部提出了课题。
2011年10月,村里建起了办公楼,村干部开始按规定来办公,各项工作也开始逐步落实。“最开始是制止红白事攀比铺张,比如戒烟限酒,效果不错,村民们都认可。形成了红白理事会一整套的制度。再后来制定了民主自治的户代表票决制——每件大事,特别是财务收支,219户每户一个代表,60%以上同意才能通过。张书记参与了全部过程,很多具体办法都是他想出来的。”赵泽祥说。
在张波的主持下,西关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每月1日召开老年例会,每月20日晚上召开党员(扩大)会和民主理财会,每月25日晚召开户代表会议,村里除党员干部外,理财组、理事会、老年协会、卫生义务监督员等都充分发挥作用……
管理民主、干群和谐、风清气正,西关村自治模式被芮城县委树立为“西关模式”,号召全县乡村干部观摩学习。
最乱的村
他凝聚人心发展致富产业,建成全省最美乡村
古魏镇汉渡村地处黄河岸边,站在岸边的高台上放眼望去,村里到处都是葡萄树,极其壮美。“看着美吧?我们搞的是集种植、采摘、深加工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庄园式产业……”汉渡村支书兼村委主任赵水全颇为自豪,他正是该村葡萄产业的带头人。看着意气风发的赵水全,很难相信他曾被村民打跑不愿回村。
汉渡村曾是古魏镇最乱的一个村,1300多口人,分了几个派别明争暗斗。赵水全不属于任何派别,却是村里出名的能人,因此曾被选为村委副主任。有一次,他去给村民调解纠纷,一方当事人不服,一拳头打得他半边脸都肿起来。赵水全一气之下辞职不干了,到县城专心做生意,村子里的事情再不参与。
汉渡村的乱让很多干部都头疼,但张波是出了名的“爱啃硬骨头”,上任不久即去汉渡调研。对于该村乱局的产生,他认为根子在于没有一个产业让村民能投入其中。发展产业需要能干的人,村民提起了赵水全,张波一再劝说后,赵水全终于回了村。“我当时提出个要求,给我配一个支部书记,关键时给我出主意,我来做村委主任。张书记说,汉渡村乱,乱在意见不统一,还不如你一肩挑。你就当我是你的村支书,有事咱俩商量!”赵水全说。
张波说当村支书,绝不是一句玩笑。从那时起,村委会的办公室就成了张波的另一个办公地点。每每在县城忙了一天,他再开车跑到汉渡村。经过考察,两人最终商定种植葡萄,利用该村毗邻黄河的优势,打造一个沿黄河观光带。
村集体没有钱,村民们都在观望,他们又说服本村一个在外做生意的人回乡投资。如今,该村的葡萄园已经近2000亩,所产的葡萄供不应求。村里的村风村貌也大为改观,大家都一门心思想着把葡萄庄园搞起来。
今年全省公布最美乡村评选,在公示的50个村子的名单中,芮城县汉渡村榜上有名。“我原先做生意每年少则赚十多万元,有时甚至赚几十万元,现在舍了生意,豁出命跟着张书记干,就是因为他把老百姓的事当事!他细致、实干的劲头,实在是让我佩服!”赵水全说。
本报记者 胡增春
○个人简历
张波,男,1971年出生,1990年参加工作,在乡镇工作18年,2011年至今任芮城县古魏镇党委书记。
○工作实绩
1996年,张波担任陌南镇副镇长,分管林业工作。他主抓果业发展,使该镇在全县最早实现“人均一亩苹果园”。如今,果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钱匣子”“金罐子”。
2007年,担任永乐镇镇长后,他根据当地南低北高、一面向阳坡、光照充足、水利设施完善的实际,决定大力发展大棚菜产业。如今,永乐镇的大棚菜已热销晋秦豫三省。
2011年,张波调任古魏镇党委书记。他制定了产业调整、典型引导等措施,让古魏镇初步形成“沿山果业盖顶,平川蔬菜大棚,河滩生态水果,四关商贸绕城”的产业布局,该镇的大樱桃、红香椿、早熟杏、生态葡萄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他人评价
“张波对老百姓有一份朴素的情怀,他从内心中希望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因为他就是出身于一个农村贫困家庭,对于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他有最切实的感受。张波还是一个有思想有担当的干部,干工作总是把最难挑的担子留给自己。另外,张波最大的优点就是勤和实,几乎每件事情都要到现场去,自己去过了才听别人汇报。”
——芮城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主任关泽博
“没接触之前,从来没有想到张书记干工作那么细、那么务实。我们村的各项工作他都亲自参与指导,他真是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来办。”
——西关村村委主任赵泽祥
请您投票选出
“山西最美乡镇干部”
投票时间:5月27日8时—6月19日18时
投票方式:网络投票 1、打开山西新闻网网站,进入山西晚报数字报网页,即可进入“山西最美乡镇干部”评选活动专题页面。2、打开新浪山西网站,进入“山西最美乡镇干部”评选活动专题页面 。 网 址 :http://shanxi.sina.com.cn/news/zt/zmgb/index.shtml(注:每个IP每天给每个候选人限投1票。)
短信投票 山西省内手机(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可编辑“XP”加候选人编号发送到1062800108。如:01号候选人,编辑XP01发送到1062800108。(注:每个手机号每天限投20票。资费:每票1元,不含通讯费)
咨询电话:0351—4281062候选人名单及编号:01马 健 02王存玲 03申飞飞 04白卫平 05石双喜 06刘会平 07成拉旺 08毕振源 09李天福 10吴生权 11杨良贵 12张 波 13李明霞 14陈 剑 15李培斌 16李喜爱 17曹永红 18崔振堂 19葛根朝 20魏 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