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申飞飞:猫路上走出的阳光警察

时间: 2014年06月16日04:21  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曹操)、“上党从来天下脊”(苏东坡),这些诗句在长治市壶关县鹅屋乡得到了最好的诠释。该乡位于壶关县东南端,毗邻河南省辉县、晋城市陵川县,西北与著名的太行山大峡谷相伴,距县城100多公里,是上党地区交通最闭塞、生态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乡镇。
    俗话说,穷山恶水方显英雄本色。从2008年开始,一位年轻警察的名字回响在太行山上,并越传越远。这位警察名叫申飞飞,短短6年间,他先后获得“长治市公安局先进工作者”“山西省阳光警察”“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从警之初苦中找乐
鹅屋派出所是壶关县警力最少的一个基层派出所,所里只有两名正式民警,一个是所长魏斌,一个是指导员申飞飞。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申飞飞一人承担起了办案、治安、户籍、巡逻和内勤等多项业务。他对来所里办事的群众态度热情、不厌其烦;对待老人和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众,就耐心解释,将所需材料和办事程序为其写在纸上;对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群体,就登门服务,宁愿自己多吃苦,不让百姓白跑路。
    2008年从警校毕业后,22岁的申飞飞被分配到鹅屋乡。当时,他只是听说这是壶关县最偏远、海拔最高、条件最恶劣的地方,并没有切身感受过。那时,从鹅屋乡到壶关县城的道路没有开通,往返须从晋城市陵川县绕行,有时甚至要绕道河南辉县。经过的道路就像歌中唱的“这里的山路十八弯”,甚至是八十弯,车行四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鹅屋乡。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地交通有所改善,但从壶关县城到鹅屋乡仍需两个多小时。
    大山里苦寒、寂寞。在鹅屋乡,对申飞飞来说,最大的困难首先是生活苦。因为当时经费有限,雇不起食堂师傅,民警们只能自己做饭。刚分配到所里时,有4个民警,其中一个民警由于用火不慎导致煤气中毒,在医院里治疗了一个多月才恢复过来,病好后调走;另一个民警后来也因为身体不适调走。
    其次是心里苦,缺少同龄人和同文化层次人的交流。时间久了,申飞飞就学着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排遣这些苦闷,拍照、看风景、写东西。“白天看风景、晚上看星星”,申飞飞这样戏说着自己在鹅屋乡的生活。
    再就是爱情苦,找对象很困难。女方一听是在这样的穷乡僻壤工作,条件又这么艰苦,大都不愿意嫁过来。后来,申飞飞找到了现在的对象 (当年的大学生村官)。但是,婚后俩人工作都很忙,聚少离多。为了能多陪陪妻子,申飞飞希望妻子向组织上申请,调到鹅屋乡工作,妻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而这时,申飞飞感到的不是高兴,而是对妻子的愧疚。
“猫路”之上服务万家
鹅屋乡辖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共有18个行政村、172个自然村,自然村之间没有公共汽车。所有乡村遍布深山,沟壑纵横、道路崎岖,有人将这里的山路戏称为“猫路”(只有猫才能走的路),村民们出行全靠步行。面对村民们束手无策的“猫路”,申飞飞立下誓言:要用脚步丈量每一个村庄,走进全乡千家万户,从每件小事做起,真心实意服务百姓。
    立于言,践于行。申飞飞是那么说的,也是那么做的。2012年以来,申飞飞通过走访群众了解到,当地一些老年人因行动不便,不能到派出所办理二代身份证,致使其办理医保、养老金等比较困难。他费时两年,或周末,或午休间隙,或步行,或租用村民的摩托车,前往20余公里的百头凹、岭后等多个自然村,为百余名孤寡老人办理了二代证。同时,他也成了在“猫路”上步行最多的人。
    据不完全统计,6年多来,由申飞飞经手办理的身份证有3700多个,出生上户800余人,处理群众求助600多次,办理户口迁移1100余人,办理其他类户籍业务2000余次,建立各类档案百余册,成功调解民事纠纷上百次,办理各类案件40余起,下乡办理、发放二代证件100余次。
优秀事迹传遍四方
六年来,申飞飞为鹅屋乡的老百姓办了无数件好事。
    2010年10月的一天,申飞飞到黄崖底村下乡,刚进村委,一位老大娘就领着两个大约六七岁的小女孩找他哭着说:“你可得帮帮俺,俩孩子没户口,连学也上不了……”原来这两个小女孩是其母亲与一河南人的非婚生子女,后因家庭纠纷,其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回到壶关老家。因为没有结婚证,孩子的户口一直上不了。经过几次走访调查,他将两个小女孩及其家庭困难的真实情况写成详细报告,经领导核实后,顺利地为两个小女孩补录了户口。
    2010年12月,正在值班的申飞飞接到一个重要警情:一名犯罪嫌疑人在河南焦作以打车为名,将一名出租车司机骗至黄崖底村,并将其打伤推下深沟后,驾车逃窜。申飞飞迅速赶往现场。行至西壶陵水村附近时,他发现了可疑车辆,并看见嫌疑人正向附近一户农家走去。情况紧急,申飞飞快步上前,和对方打招呼,“你是叫张某某吗?”答曰:“不是。”“那你叫什么?”“我叫李×。”就在对方话音刚落的一刹那,申飞飞一个箭步冲上去,使出一招“稳、准、狠”的擒拿手,将嫌疑人撂倒。随后,申飞飞在他随身携带的包里搜出了匕首、斧头等行凶工具和两把轿车钥匙。原来这名嫌疑人曾两次入狱,身背多起劫车案。事后,许多老乡问:“飞飞,你当时咋想的?你就不害怕?”申飞飞笑着说:“哪顾得上害怕,我是警察,我不上谁上?”
    2009年初春,他下乡进行治安巡查时,在南倒寺村了解到,该村的王大爷与老伴年迈多病,他们的儿子王拴江有先天性耳聋,且患有严重的智障疾病,家庭生活比较困难。返回所里后,他及时向所长进行了汇报。整整一个夜晚,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白天王大爷一家人的境遇不时地浮现在眼前。第二天,他专程给他们送去了两袋面粉和一些零花钱。从此,或是平时,或是逢年过节,他经常到王大爷家看看缺什么,需要什么帮助,直到前年这对老人相继过世。如今,王大爷的儿子王拴江成了他结对帮扶的对象。虽然王拴江与人交流有困难,但每次看到申飞飞出现,总是露出笑容。
    梅花香自苦寒来。六年的鹅屋从警生涯,让申飞飞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户籍警变成声名远播的“阳光警察”。正是这些大山里的苦难,成就了申飞飞职业警察性格上的“蜕变”,学会了理解苦难,学会去改变苦难,更学会了融入当地民众,警民一家亲的理念在大山里开花结果。

见习记者 张晓利 文/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