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父亲节,“社区老爸”有话说

时间: 2014年06月13日02:49  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筷子兄弟的一曲《父亲》,唱出了无数子女对父亲的深情。如果说,母爱似海,那么,父爱是山。我们习惯于来自母亲温柔细语的呵护、时常滴落的泪珠……生活中的细节总容易唤醒我们对母亲的感恩。然而父亲却没那么幸运,大多把时间交给了工作,也没有母亲那样善于向子女表达情感。父爱虽然总是羞于表达、羞于张扬,却一直以其特有的深沉方式影响着我们。在6月15日父亲节来临之际,身为老爸的居民们有哪些话要对孩子说?身为子女,又是否知道老爸对你的爱和期许?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爸们的心声。

“只要小两口过得好,我就高兴”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周援朝,家住太原市万柏林区和泽苑社区,在2009年就已经荣升为姥爷。谈到想对女儿说的话,周援朝感慨地说:“也没啥可说的,只要他们小两口过得好,我们也就过得好。”
    周援朝和爱人于1981年结婚,1983年有了女儿。从那以后,全家人的生活都是围着女儿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女儿始终没有离开他们。可大学毕业后,为了事业,也为了爱情,女儿远走上海安家落户。女儿2006年结婚,2009年有了自己的宝贝儿子。“说实话,当初她要走,我们老两口是不舍得的,但孩子坚持,我们也就没有强留,毕竟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
    当记者提出让周援朝说说他最想对女儿说的话时,他考虑良久,慢慢地说:“小霞(女儿的名字)啊,你在上海开创事业,爸爸妈妈都很支持,但是你们一家的生活状态我们也很担心。虽然你们不说,但我们都看在眼里。在这里,我只想说一句话,只要你们自己过得好、过得幸福,我们老两口你不用操心,因为你们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幸福。”

本报记者 赵全磊

“下次爸爸给你开家长会”

    儿子庞德轩今年五年级了,可学校的老师都没有见过他的父亲庞清远,更别说看到他给孩子开一次家长会。学校里不少孩子都取笑庞德轩“没有爸爸”。每次回到家,看到儿子不高兴地噘着嘴把成绩单递给他,庞清远都很难受,这时,他总会对儿子说:“下次爸爸给你开家长会。”
    家住太原市尖草坪区兴龙苑社区的庞清远现年36岁,是一名铁路职工,负责高铁桥梁架设,一年有半年的时间都在外边度过。无论儿子的生日也好、特殊纪念日也罢,庞清远总会和工程项目结合起来。比如,儿子生日是7月9日,他就会把儿子和哪座铁路桥的通车记在一起。庞清远告诉记者,如果不这样记,生怕忘了儿子的生日,但这样小家伙会更生气。每次工程结束回到家,庞清远都觉得有说不完的话要跟儿子讲,可往往话到嘴边却又说不出来,因为儿子连珠炮似的责问又把他噎了回来。“下次爸爸给你开家长会”成了庞清远对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因为这句话一出口,儿子马上就能破涕为笑。“我真的特别想把这句话兑现,我欠孩子太多了。”庞清远无奈地说。这次,庞清远能在太原待半年,欠儿子的玩具、游乐场、肯德基应该都能补回来。至于那句承诺,庞清远告诉儿子:“不用等下次了,这次爸爸一定给你开家长会去。”

见习记者 何光晖

“不必把高考当成人生的全部”

    今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对于太原市迎泽区水西关街二社区居民韩春生来说,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和一般的高考生家长相比,韩春生显得更为紧张,因为儿子韩阳已经是第二次参加高考了,他从没想过去年只差一分的戏剧性故事会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
    6月9日,记者见到韩春生时,他正在水西关街二社区居委会里和大家讨论今年的高考形势。几位社区干部了解他家的情况,纷纷询问韩阳考得怎么样。韩春生说,从韩阳考完后的表情看,估计考得不是很理想。去年成绩出来后,韩阳的分数距离二本分数线只差一分,一些学校在降分后向韩阳伸出橄榄枝,但被韩阳拒绝了,因为韩阳梦想去更好的大学。全家人商量后,决定让韩阳复读。
    为了不给儿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韩春生很少过问韩阳的复习情况,只是偶尔关心一下。今年高考前一天,韩春生将自己喜欢的一段寄语摘抄下来,放在儿子的书桌上。“多年过去,当再回忆起高考,本质上没有考得好与差的说法,重要的是所有年轻人在一起,做份试题,然后决定去哪座城市,做什么工作,今后和谁相识,和谁一起旅行,和谁走一辈子。不管故事怎样,结局如何,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不必担心,放松一点,快乐一点,成功一定属于你。韩阳,爸爸在乎的是你有过这份经历,不必把高考当成人生的全部。”

见习记者 王婷婷

“女儿的事由女儿自己做主”

    50岁的聂先斌在太原市晋源区姚村中学工作,他的女儿聂方圆目前在外地上大学。对于女儿的教育和培养,他和爱人一直十分重视,没有体罚教育,没有威胁教育。他们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女儿去顺从他们的意愿做任何选择,他们担任的角色是帮助分析利弊,对于女儿自己的事情,她绝对有发言权,能够自己做主。
    聂先斌说:“女儿读初高中的时候,不少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成绩的好坏,总是认为考第一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我们家,考试成绩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我们不会因为成绩的好坏来评判女儿,成绩好不会有特殊的奖励,成绩坏也不会有特殊的惩罚。不是说不重视,而是我们希望培养孩子的一颗平常心,同时也让女儿认识到,考试这个事情是她自己的事情,好与坏都应该自己去承担,即使是最亲近的父母也不能分担。”
    这样的教育方式当然是会有回报的。在高考的时候,聂方圆的成绩不理想,但是她没有选择妥协,而是顶着课改的压力选择了复读。那一年不只女儿有压力,聂先斌和爱人也很担心,只是他们不说出来。最终,女儿考上了外地一所好大学。“做人比做事更重要,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孩子走好以后的路,我想女儿能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聂先斌说,平日里,他和爱人相互尊重,从不吵架。不仅孝顺老人,还爱岗敬业,乐于帮助有困难的邻里,这些都无形中影响着孩子。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聂先斌说只有他自己做好了,才能更好地教育女儿。

本报记者 张小林

“家里都好,不用挂念”

    “儿子,家里都好不用挂念。”一句简单的话,刘广汉憋了半天才对着电话讲出来。电话那头,是他远在英国的儿子刘中保。其实,刘广汉的家里并非一切都好,母亲最近白内障越来越严重,而自己的公司效益也不太好,好几次妻子都想让儿子回来看看奶奶,帮助他打理公司,可刘广汉却坚持说:“等他学成回来再说,不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
    刘广汉今年53岁,家住太原市尖草坪区梅园社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靠跑运输起家,现在虽说不算是“有钱人”,可家境还算殷实,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刘中保。由于工作原因,刘广汉从儿子出生后就没怎么照顾过孩子,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应酬上,就连儿子上大学他都没抽出时间去送一下。从小到大,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儿子充足的物质资源,还好儿子很争气,不但没有被惯出一身的毛病,反而考上了一所好的大学,并被保送去英国留学。可这样一来,刘广汉见到儿子的日子就更少了。去年年底,儿子从英国回来,光是礼物就带了满满两行李箱,大部分都是给他的。刘广汉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可平时不苟言笑的他,并没有对儿子夸赞一句,反而习惯性地责备儿子乱花钱。“其实夸他一句又掉不了二两肉,可是说不出口啊。”刘广汉笑着说。
    最近,刘广汉的公司效益开始下滑,年迈的母亲眼病也开始严重,每次儿子打来国际长途,妻子总想告诉儿子让他回来帮忙,可刘广汉一次次的阻止了妻子。他告诉记者:“还有一年儿子就要回来了,不想让他最后一年为家里担心。”虽然平时很少跟儿子沟通,可刘广汉还是很了解儿子,万一他心里担心,肯定不会好好留学,那么这么多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见习记者 何光晖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