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要突出“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资源型产业循环发展”的山西特色。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改造传统产业,打造煤基产业低碳升级版。
●以煤层气开发为重点,着力推进“气化山西”,建设山西综合能源基地。
●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契机,狠抓建筑与交通节能,发展低碳建筑与低碳交通体系。
●以生态修复为重点,着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增强我省森林碳汇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编者按
6月10日是第二个全国低碳日。低碳,主要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气候变化作为重大全球性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低碳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低碳”成为新世纪的标志。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已经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
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山西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在低碳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就这一主题采访了省发改委主任王赋。
低碳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记者: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已经行动起来,形成我们所熟知的《京都议定书》等协议和共识,推动全球经济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在我国,低碳发展是如何定位的?在山西推进低碳发展有何意义?
王赋:进入21世纪以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各国一致目标,可以说,低碳发展是世界发展潮流。在我国,低碳发展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山西资源型经济高能耗和高碳排放特征十分突出。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高达90%,非化石能源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约3%。我省是全国碳排放强度较高的省份之一。未来一个时期是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十分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低碳发展符合山西发展实际,符合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山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记者:我省较早就展开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经过几年发展呈现哪些亮点?
王赋:我省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工作层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成立应对气候变化司,省发改委于2009年成立应对气候变化处。我省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副省长为副组长,相关30个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同时,我省在全国率先安排了省级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出台《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办法》,在全国率先以地方政府规章的形式规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制定《山西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将碳排放指标分解各地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重点任务分解相关部门。6月9日,我省正式发布《山西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 (2013-2020年)》,这是全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打造煤基产业低碳升级版,构建低碳能源体系
记者:山西“兴于煤也困于煤”,我省不可能避开煤炭谈论低碳发展。那么,我省的煤炭及其相关产业如何才能实现低碳发展?
王赋:我省实施低碳发展战略,总体要突出“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资源型产业循环发展”的山西特色。
省政府明确提出将山西打造成为煤基科技高地,要以科技创新促进山西煤基产业的绿色转型。一是实现煤炭“高效、清洁、低碳”开发利用;二是实施“电力、焦炭、化工”等传统煤基行业的低碳化改造。两者的根本动力在于科技创新,核心在于低碳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简言之,就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改造传统产业,打造煤基产业低碳升级版。
因此,我省高起点推进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打造国家煤基科技及产业创新高地;启动具有山西特色的低碳创新行动计划,推进低碳重大工程、产业减碳计划、企业减碳行动、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创新低碳发展机制。
记者: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的潮流下,世界范围内能源体系正发生重大变革——“以化石能源为支撑的高碳能源体系向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低碳能源体系过渡”。山西优化能源体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王赋:能源体系的重大变革,能有效降低能源碳排放强度,减少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是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提出,以煤层气开发为重点,着力推进 “气化山西”,建设山西综合能源基地。
我省为国家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能源体系的优化需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一是加快实施 “气化山西”战略和有效落实 “煤层气20条”,推进地面煤层气开发和井下瓦斯抽采,构建六大煤层气勘探开发基地和五大瓦斯抽采利用园区,加快扩大社会和企业用气规模和范围,有效降低煤炭消费比例,优化调整化石能源消费内部结构;二是在充分发挥煤层气资源优势的同时,积极挖掘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潜力,加快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有效降低能源碳排放强度。
发展低碳建筑与低碳交通,加强生态修复,应对气候变化
记者:交通和建筑碳排放是社会活动的主要碳排放源,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两大领域的碳排放量占全社会的比例将逐渐上升,对此我们应展开哪些应对措施?
王赋:目前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和建筑部门碳排放已取代工业部门,成为全社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据此,我们要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契机,狠抓建筑与交通节能,发展低碳建筑与低碳交通体系。
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要抢抓我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机遇,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契机,发展低碳建筑与低碳交通体系。在建筑领域,重点强化并严格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建筑能效;交通领域重点以实施车用燃料替代、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积极发展绿色公共交通、慢行交通、智能交通为重点,构筑低碳交通体系。以建筑和交通低碳发展为两大抓手,将低碳、生态、绿色理念融入山西省城镇化建设中,转变城镇建设模式,缓解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环境约束。
记者:生态修复是我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一大任务,也是增强我省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重要举措,在这一方面应该加强哪些工作?
王赋:与我省产业蓬勃发展相对的是突出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环境地质灾害、河流生态退化、环境质量恶化等,生态质量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所以,要以生态修复为重点,着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增强我省森林碳汇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具体而言,要稳步推进造林绿化,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减少对森林的破坏,确保全省森林面积进一步扩大,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森林碳汇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的保护,促进退化生态系统的功能恢复;完善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建设,防止生态系统退化,增强生态调节能力,提升我省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本报记者 张临山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