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太原西山脚下25人业余时间开荒种地12亩

时间: 2014年06月06日00:59  来源:三晋都市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在太原西山脚下,碎石丛生、数条纵横交错的铁路围成的一块荒地上,有着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荒郊野岭中怎么会出现这样一块让人神往的去处呢?是农家小院,还是一所庄园?都不是,它的名字甚至让人难以与绿色、田园风光联系在一起。因为这里是太原北站玉门沟抑尘站,它承担着官地矿、杜儿坪矿、西铭矿、白家庄矿数个大矿的运煤列车喷洒抑尘剂的工作。这样一个整天与煤打交道的单位,是如何成为“世外桃源”的?如何成为太原北站“八小工程”最大的菜园子?6月3日,记者来到太原北站玉门沟抑尘站——朝阳种养殖基地,与建设者们一同翻开了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开荒史。

荒地变“绿洲”

    6月3日,在一条坑洼不平的公路尽头,记者找到了太原北站玉门沟抑尘站。一走进这里,干净整洁的地面、楼房与周边的杂草丛生的荒凉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甚至有点格格不入的感觉。院子北面一堵白色墙壁上“朝阳种养殖基地”几个大字特别引人注目。漫步其中,不时入耳的鸡鸣声、猪叫声和从一个个大棚内隐约透出的绿色交织在一起,带给人一种田园生活的气息。
记者有幸见到了带领职工建造“朝阳种养殖基地”的两名创始人之一的太原北站玉门沟抑尘站站长郭爱民,他带领记者走进了养殖基地,讲述了他与同事们如何利用业余时间开垦出这10多亩种植养殖基地的艰难过程。
太原北站玉门沟抑尘站“朝阳种养殖基地”现有4个日光温室占地面积达2.4亩、6个春秋大棚占地面积达2亩、养殖场带圈舍占地面积达3亩、露天菜地占地面积达5亩。2013年生产蔬菜2.5万多公斤、鸡蛋550多公斤、肉鸡161只、生猪近百头,解决了太原北站近20个食堂的用菜问题。2014年,预计生产蔬菜3.5万—4万公斤,鸡蛋2000公斤、肉鸡500多只、生猪120头。
“以前这里跟外面一样,十分荒凉,石头多,开荒时只能用手一块块往外刨。”郭爱民指着围墙边的一堆石块说,“这是我们前段时间开垦土地时挖来出的,其他的都扔掉了,如果把这些年挖出的石头都留下,可以堆成一座小山了。”
谈起当年如何想到创建这个养殖基地时,郭爱民哈哈一笑:“当时没想到搞这么大。建站初期,这里周围都是荒地,职工生活十分枯燥,同时吃菜也不方便。为了丰富职工的生活,解决吃菜难的问题。我们便产生了开垦荒地的想法。”有了点子说干就干,站长郭爱民和经理高建新带领着23名职工,利用工余休息时间开始了开荒。一天天、一点点地捡乱石、清杂草、倒垃圾。硬是凭着一种执着的精神,用自己双手开垦出了一片“绿洲”。
随着一片片荒地开垦出来、一座座大棚建设起来,不但解决了抑尘站职工的吃菜问题,同时也成了太原北站“八小工程”主要的菜园子。同时,这里的职工也逐渐成为了种菜、养殖方面的能手。
张国庆,今年57岁,主要负责大棚里的活,别看年龄大,在经理高建新的言传身教下,他学会了不少种地的本事。张国庆说:“我们这几年既干本职工作,又干种养殖基地的活,都是这么过来的。虽然很累,但大家很开心,过得很充实。”
侯国庆今年46岁,黝黑的脸庞,中等个,身体很结实,看上去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主要负责养鸡。他说:“养鸡的学问不小,我是从高建新经理那学的,开始不懂就请教,自己买来书学,后来基本上掌握了,现在500多只鸡我一人照料。”
听着师傅们朴实的话语、感受着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八小工程”硕果多

  3年前,太原北站按照太原铁路局关于开展民生建设“八小工程”——小伙食团、小单身宿舍、小浴室、小庭院(小菜园)、小活动场、小文化室(小书屋)、小互助会、小药箱的要求,大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建设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为引领的安全精神文化,努力提升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太原北站玉门沟抑尘站“朝阳种养殖基地”的建设成功,正是“八小工程”硕果满地的真实写照。成绩面前,太原北站玉门沟抑尘站的职工们并不满足,而是开始盘算如何将种养殖基地扩大,为更多的职工提供新鲜的蔬菜。据了解,他们计划再开垦出12亩左右的土地,在上面建设日光温室、春秋棚、猪舍等。
不久的将来,太原北站玉门沟抑尘站“朝阳种养殖基地”将不再是“小菜园”,而会成为一个“大菜园”。与此同时,太原北站“八小工程”中的一些小工程必定会向着大工程的方向发展,职工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将更加美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本报记者李志江文/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