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汾河源头:污企少了 河水净了

时间: 2014年05月29日02:49  来源:山西晚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汾河,古称“汾”,又称汾水,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汾河流域包括忻州、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6个市41个县,全长700多公里,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流域内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1%,是山西的母亲河。
汾河发源于宁武县境内东寨镇的管涔山脚雷鸣寺泉域。作为“保护母亲河聚力汾河行”大型公益活动的首发地,5月28日,记者来到雷鸣寺附近进行实地探访,发现这里空气清新,泉水清冽,碧波荡漾,加之满山绿色,交相辉映。

    A修复汾河源头关闭沿线简陋煤矿

    宁武汾河源头美景的回归,也曾历经波折。上世纪,由于大肆地下采煤以及人为过度砍伐树木,汾河源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和污染,汾河曾一度断流。当地人形象称之为“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流污水”。
宁武县副县长张志峰表示,汾河在宁武境内全长42公里,流域面积1649平方公里,作为山西的母亲河,源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汾河流域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为修复遭到破坏的汾河源头,多年来,宁武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治汾工作纳入全县生态建设的战略中,坚持发展与治理同步进行。尤其是近年来,省委给宁武下了“治理汾河源,保护母亲河”的重要任务。宁武县一方面积极响应号召,在历年治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坚持保护和治理并举,科学发展,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和治污保水工作。
宁武原有煤矿270多座,在我省对煤炭资源整合的同时,宁武启动了煤矿地质环境修复工程,关闭汾河沿线简陋煤矿,仅保留矿井30座,为此年损失近30个亿;同时对汾河干流沿线的采石场、焦化厂等污染企业实施关停、搬迁和限期达标治理措施。
此外,为改善源头水质,宁武县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在东寨镇建成了3座具备日处理能力达1250吨的污水处理厂,使全镇人的生活污水全部进入处理厂,并取缔了汾河干流数公里范围内的排污口。

    B治理“汾河荒滩”实施绿化工程

    为了改善汾河源头的水质,宁武县一方面铁腕关闭污染企业,一方面积极不懈植绿。
张志峰向记者介绍道,宁武在汾河源头实施移民复垦和土地修复工程,投资1.4亿元对地处汾河源头的涔山乡、东寨镇的57个村7200人实施生态移民;在2012年,宁武县抓住综改试点县建设的机遇,又投资1.3亿元对汾河源头1.86公里的河道进行综合治理。
同时,县林业和水利部门相互配合,将工作重心前移:严格实施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河道干流植被建设项目,严禁在水源保护区内放牧和开采地下水;大规模实施绿化造林工程,连续5年投资5000万元,绿化汾河沿线通道62公里,整治汾河河道32公里等,为汾河源头构筑了一道绿色安全屏障。
经过多年的持续治理,宁武的汾河水域面积达到了10万平方米,出境的泥沙量减少了58%。据统计,全县目前有着80万亩的原始次森林在涵养着汾河源头,受益于此,2010年汾河水质在20年来首次达到了地表水Ⅰ级标准,特别从地下涌出的泉水,经过国家检验,矿物含量极高,已接近于饮用矿泉水。
而在汾河两岸,昔日垃圾成堆的“汾河荒滩”现在已被生态景观绿化所替代,汾河已初步呈现出“汾河流水清如碧”的景象,天鹅等候鸟再次出现在了这里。与此同时,汾河源的旅游品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省内外慕名而来的游客逐年增加,治汾工程终于取得了实质的效果。

    C治理初见成效还要更加努力

    从宁武县东寨镇雷鸣寺出发,前往宁武高速口,沿线有大片的河滩、绿草,汾河从中间静静流淌而过。时有附近村民在此悠闲地甩鞭放羊,几十只羊零零散散地分布在绿草中间悠然啃草。蓝天、白云、绿草、河流、羊群,眼前的美景令人忍不住驻车欣赏。捧一把河水洗脸,很清澈、很清凉,顿时不觉旅途劳顿。稍一留心,会发现在不起眼的岸边有泉眼,泉水不断突突涌出,汇入汾河干流。
雷鸣寺泉水不竭,汾河源清水更清。宁武县副县长张志峰表示,这只是治理成效的一个开始。在以后的汾河治理、生态恢复上,宁武还将继续下大力气,持之以恒,把汾河源头综合整治作为推动全县绿色发展的战略性工程,为将来汾河源头能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为宁武人民、为整个汾河流域下游的人民群众,留下永久的清澈碧水。

    ○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孟国霞:保护雷鸣寺泉水就是保护母亲河

    雷鸣寺,之所以被称为汾河源头,主要源于寺内一眼泉。在上世纪50年代,这里就被认定为汾河的源头。
长期关注汾河源头保护的省政协委员孟国霞表示,确保雷鸣寺泉泉水长流,事关“母亲河”生态健康。
雷鸣寺是汾河正源,泉域范围包括宁武县西部中段管涔山,北部跨入神池县,西接五寨县,面积约377平方公里,泉域水资源量为315万立方米,年开发量为157万立方米,实际已占到可利用量的50%。
但近几年雷鸣寺也面临泉水流量衰减等问题。“近几年来由于降雨量减少、森林植被破坏、煤矿开采等因素,造成泉水流量逐年减少。”孟国霞表示,相关数据显示,雷鸣寺泉多年平均流量减少了36%。
同时,泉域范围内的煤矿开采已对雷鸣寺泉造成威胁,少数工矿企业排水也影响到汾河源头的水质。为此,宁武县委、县政府近几年关闭了沿岸200多个工厂、矿山,包括洗煤厂、焦化厂、砖瓦厂等,并制定政策禁止在沿岸范围内发展畜牧业,退耕还林。
“这些做法对保护汾河源头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但对当地的经济形成了明显的制约。”孟国霞表示。
为此,孟国霞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及扶持力度,开展全方位水保综合治理。“根据宁武实际,重点实施汾河源头移民复垦和土地修复工程,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流域地表水调蓄利用工程。同时,科学划定汾河源区禁采、限采保护范围,规范矿山开采行为。建议汾河上游宁武段干流两侧万年冰洞国家地质公园和雷鸣寺泉等3公里范围内为禁采区;将5大一级支流两侧1公里范围内和9个泉城重点保护区等全部划为限采区。
在此基础上,孟国霞建议积极扶持当地开发旅游产业和替代产业。包括东寨旅游集镇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接待中心建设、四星级宾馆建设、农业生态园建设、高效玉米基地、脱毒马铃薯、优质小杂粮基地、曝光温室大棚蔬菜基地、经济林建设、人工种草、标准化养殖场、服务体系建设、环境监测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等。
“实际上,很多外地人非常愿意到宁武旅游,把旅游产业和农业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有利于当地转型发展,也有助于建立长效稳定的汾河源头雷鸣寺泉水的保护机制。”孟国霞说。

4、5版采写 本报记者 岳威 王斌 摄影 本报记者 闫飞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