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寻找案发现场困难重重 警察模拟“绑架”受害女子

时间: 2014年05月28日01:46  来源:山西晚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刑警,公安队伍中的尖刀,而刑警队长,无疑是这把刀上最锋利的刀尖。被他们抓获的众多罪犯中,有人已走向刑场,有人将终老于监狱大墙之内。面对各类恶性刑事犯罪的“挑衅”,这些身经百战的刑警队长,用智慧和勇气一次次向罪恶“亮剑”。作为最优秀的刑警,在已侦破的数百起案件中,哪起案子让他们记忆深刻?当走进案发现场时,这群特殊的警察又如何抽丝剥茧,追寻罪犯留下的零星线索?
本报今起推出《刑警故事》系列报道,走近这群山西最优秀的刑警队长,听他们讲述在命案侦破、千里追逃、线索分析等各个领域,那些不为人知又最让他们记忆犹新的故事。

  ○记者印象

    与薛德胜的谈话被有关案情的电话打断数次,他用浓重的烟呛嗓,不停向记者说抱歉。但只要电话一接通,他便好似立即变了个人,“我觉得这个案子,你可以这么换个思路……”一说案子,薛德胜总会习惯点上一根烟。他说,刑警是熬夜最多的警察,香烟和浓茶是他们很难舍弃的。
薛德胜是长治市公安局高新开发区分局刑警队大队长,做了14年的刑警,他已经荣立三等功两次,个人嘉奖一次,多次被评为长治市、县公安工作先进个人。他不知道今后还要破多少案子,还要将多少犯罪嫌疑人送上审判席。他说,刑警其实就是社会的清洁工,多扫掉些污秽,生活在这儿的百姓才能有个更安全干净的环境。

  这是一起表面看似可轻易侦破的案子:一名女子半夜回家被人掳走,此后被人在一小树林内劫财劫色。掳人时,劫匪用了轿车,此后还用女子的银行卡在ATM机上取了钱。按惯例,警方调沿路监控,或是ATM机的监控。只要找到车,就能抓到劫匪,案子也就容易侦破了。看似如此简单的案件,对身经百战的薛德胜来说,却印象深刻。

  女子深夜回家被劫财劫色

    2012年7月的一天,女子刘某在长治开发区一歌厅上班,凌晨的时候,她拿着钥匙打算开门进屋,却发现锁眼被塞了纸片。当时,刘某有点气恼,以为是遇到了恶作剧。当她低头从锁眼里掏纸屑的时候,两个大汉突然从暗处窜出。堵嘴巴、戴头套,刘某还没来得及呼喊,便被强行塞入了路边的一辆轿车。事后死里逃生的刘某回忆,车辆行驶中,她始终被套着头套。后来被拖下车,在踉踉跄跄走了一小段路后,刘某的头套才被摘掉。
一片小树林的深处,刘某被迫说出了银行卡密码和家里放现金的位置。此后,一名劫匪驾车离去负责取钱,另一名劫匪在树林内看管刘某。其间,刘某被强奸。数小时后,取钱的劫匪归来,听说搭档劫了色,便要对刘某下杀手。对此,劫色的那名绑匪不同意,二人争执一番后,刘某在郊区一偏僻路段被赶下车。轿车要开走时,抢走刘某两万多元的劫匪,从兜里摸出一百块钱,用白手套搓了许久后递给刘某,让她打车回家。“给一百块钱,都要用手套搓,怕留下指纹。绑匪的反侦查意识真不是一般的高。”案发后,薛德胜和队员调取刘某房屋周边的视频寻找线索,但因地处城中村,监控盲点太多。尽管搜集了沿路大量的监控和ATM机取款视频,但案件却依旧没有头绪。
此时刘某回忆,自己在小树林短暂被去掉头套时,曾看到树林远处的楼上有霓虹灯。除此之外,识字不多的刘某无法提供更多线索。
找车这条线索进入“死胡同”,侦查工作开始由“案发地”刘某的家向“劫色地”小树林转移。

  警方通过模拟作案寻找事发小树林

  有楼又有霓虹灯,小树林的位置一定不会太偏。薛德胜分析,如果锁定小树林的具体位置,也许附近的监控就能提供宝贵的线索。为了尽快确定小树林的具体位置,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办案手法。他认为,当人的视觉感知被完全限制后,其他感知系统就会被最大限度地调动。尤其是人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常常会意想不到地调动这种潜力。
基于此种分析,一场警方模拟“劫匪”,重现案发过程的破案方法开始实施。一样是在家门口被“塞进”汽车,一样是全程双眼被限制,薛德胜启动车辆缓缓行驶。他让刘某尽可能回忆当日被劫持后,那些潜意识留在身体里的感觉。“她说车速有点慢,我就适当提点速,她说第一个路口向右,我就驾驶车辆向右拐。她说记忆有点模糊了,我们就把车开回原地重新再来,这个过程从上午8点,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整整8个小时后,原本在车上始终紧闭双眼的刘某,突然睁眼喊了一声:“停车!”这是长治市开往壶关县的一条环路。独自下车后,刘某在路边先是愣愣站了一会儿,然后便头也不回地冲进了路边的一片树林。薛德胜和队员紧紧尾随在后面,在往小树林深处走了几十米后,果真找到了刘某被强奸时遗留的一些卫生纸。而在小树林的一侧,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所酒店的广告牌。“找见了小树林,案件的突破口就找到了。”薛德胜介绍,因为刘某被控制在小树林时为凌晨,此时路上的车辆正是最少的时候。通过调取沿路视频监控和综合利用多种侦查手段,很快,嫌疑人靳海波和郭小鹏进入警方视线。通过一系列秘密侦查后,警方发现二人联手作案后便不再联系,并且作案车辆也在案发不久便被处理。
2012年8月2日,警方在长治市居民区内将靳海波抓获。但面对破门而入的警方,靳海波却装作一脸无辜,对于刘某被劫持一事。他说:“没有证据,你们警察怎么抓我,以后就得怎么放了我。有本事就把证据拿出来!”

  遇到棘手嫌犯警方另寻突破口

    薛德胜开始正面接触靳海波,这已经是案发之后的一个月了。“那天晚上你去哪儿了?”“我不记得了。”“你是否参与抢劫案?”“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在靳海波的住所,警方进行了仔细搜查,然而有关案件的分毫线索都没找到。房子干净得如同被水洗过。最让薛德胜印象深刻的是,自己从警14年,各式各样罪犯有数百人之多,但像靳海波这样棘手的,从来没有遇到过。
“靳海波的手机里从来不存任何号码,要联系谁他全凭脑袋记忆,只要是打完的电话和短信,立即全部删除一个不留。”警方在他的家中,还搜出了一张纸片和一个作业本。在那张纸上,密密麻麻写着各种人名,在每个人名后面的括号内,靳海波全部进行了备注。例如:王五(此人可利用);赵六(小人);张三(此人不可用)。更让薛德胜震惊的,是靳海波的那本作业本里所记的内容,“那简直就像我们在警校学习时,专门积累总结的侦查笔记”。
“第一条:每天要坚持负重跑步3公里,保持充足体力防备警方抓捕。第二条:一旦被警方抓获,一定要以不变应万变……”谈起此本内容丰富的“犯罪笔记”,薛德胜对靳海波连用了三个“这人太危险了!”面对警方的审讯,靳海波一副“有本事就抓我”的态度。
放人?不甘心。不放?找不着证据,就算刑警队的所有民警心里明镜般知道“就是他干的”,也没有一毛钱的价值:别说法院了,检察院这关先就过不了。很明显,此人的反侦查能力超强,而且心理素质极其过硬。在他明知没有露出破绽,而警方又找不到过硬证据的时候,想从他的嘴里得到线索?压根没可能。
案子再度重回原点。在经历数次挫折后,另一名嫌疑人郭小鹏落网。和靳海波相比,此人心理素质就差得多了。薛德胜和队员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审讯策略,做足了心理准备来啃这块“硬骨头”。
在审讯当天,薛德胜只是把材料轻轻往桌上一放,冷冷盯着对方就那么干坐了三分钟,郭小鹏便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全说了。当晚,他们经预谋劫持了刘某,并成功抢了两万多元现金。对于小树林里强奸一事,郭小鹏说自己也是临时起意。因为担心此事留下线索,靳海波还狠狠骂了他一顿。
至此,一个最初看起来异常简单,侦破起来却困难重重的凶杀案全部告破。

本报记者 辛戈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