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虽无血缘 他甘心为“儿子”生命奔波

时间: 2014年05月27日03:52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李明,有两个身份:董事长、父亲。他开着一家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公司,规模不算小,小有所成。但这不足以让他引以为傲,他更偏爱父亲一职,除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他曾是7个孩子的“父亲”。“艰辛、贫苦的生活没有摧毁他们的梦想,我有责任帮他们一把,让他们飞得更高。”在他的资助下,7个贫苦的学生得以走进大学校门,他时刻关注着他们的成长,他希望有了自己的关注,他们从入学到生命之后的每一个阶段都能一帆风顺。 不幸的是,7个孩子中的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到一年,便被病魔缠身。李明身为“父亲”,不断奔波,求医问药,只想挽回“儿子”的生命。 “其实,我早发现他哪儿不对了,就是太粗心,没再多问一句,后悔呀!”5月24日,见到记者的李明,没有太多寒暄,他开门见山地说:“彦伟病了,病得很重,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给予帮助。”

热心公益 同时资助7个孩子

    说起与这7个孩子的相识,还要追溯到2009年的夏天。7月的烈日炙烤着大地,也让每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贫困家庭焦灼不安。因为没钱,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可能就意味着无缘大学。幸运的是,省慈善总会再次发起“圆梦大学”活动,李明看到了登在报纸上的活动倡议后,与省慈善总会取得了联系。“我要以公司的名义资助6个孩子。不用提公司名称,更不要提我个人的名字。”李明当时在电话中说。“既然遇上了,我怎能坐视不管?”李明告诉记者,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相继过世,他深知苦难的滋味。“随着父母的离去,我们姐弟几人只好相依为命,扶持长大。我太了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滋味了,如今,自己有了点能力,帮人一把,理所应当。” 不久,省慈善总会给李明打来电话,资助名单出来了,让他去选资助对象。“景层艳被山西财经大学录取、冀彦伟被西南财经大学录取、马红被北京邮电大学录取……”李明清楚地记着受助者的名字,以及他们被录取的大学的名称。“原本说定是6人,但在翻看贫困学生资料时,发现了唐蕾,她与我是同一所中学的校友,她父亲车祸致残,家中没收入,于是,我决定再加一人。” 确定了名单,李明期盼与孩子们见面的那一天,自己能将资助给每人的3000元交到他们手上。

父爱关怀 伴随他们共同成长

    209年8月25日一早,李明带着资助款项来到省慈善总会。 省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一一向他介绍着受助学生。“我看到每个孩子的眼神,都那样坚定、勇敢,他们个个都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李明回忆着当时见面的情形,他将满载着祝福与希望的资助金交付到孩子们手上时,他们个个满含热泪地望向他,由衷地说着感谢的话。 然后,大家坐下来,谈家庭情况、谈未来理想。其间,让李明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叫沈继龙的孩子,他是临县人,被内蒙古科技大学录取。“那个孩子坐在角落,问一句答一句,从不多说话,偶尔从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光,让人感觉不寒而栗。”李明拉着凳子坐到沈继龙身边,想问问他关于家里和学习的情况,但沈继龙极不配合地回答了几个问题后就低头沉默。在后来的时光里,李明经常给沈继龙打电话或发短信,告诉他要心无杂念地好好读书,如果家中有什么困难就说出来,不要一人承担。渐渐地,沈继龙开朗了起来,成绩也越来越优秀。 其实,以公司名义的资助只持续了两年,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李明的公司处境不佳,他不想其他股东利益受损。从第三年开始,李明独自承担起了这些孩子们的学费。 2013年毕业前夕,沈继龙给李明打来电话,向他倾诉时下就业难的困扰。李明马上开始联系自己的朋友,希望为他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可没过多久,沈继龙给他打来电话,说工作已找到,在内蒙古,是一家国有建筑单位,月薪颇丰。那天夜里,李明给妻子讲起这个孩子,夫妻俩都为孩子的自立感到由衷的高兴。 同年,景层艳也遇到了选择的难题。她虽然考上了研究生,但却与公费失之交臂,面对高额的学费,景层艳却怎么也不舍得放弃。她到学校报了到,但学费迟迟未交,学校一再催促,景层艳不得已,只好给李明打了电话。“我让她在校门口等着,马上给她送钱过去。”这通电话,让李明既心疼又生气,气的是这孩子没把他当亲人,遇事儿不说,心疼的是,为了这点学费,这孩子肯定夜夜难眠。“我见到她就跟她说,‘姑娘,放心念书,只要你想念,我就供你’。” 其实,这么多年,7个孩子从李明身上获得了如父亲般的疼爱,李明同样得到了这些孩子们的爱。“前年冬天,我妻子腿摔骨折,景层艳就让自己的妈妈过来照顾。每到放假,孩子们只要回太原,都会给我打电话,来家里坐坐、聊聊,还用自己省下的零用钱给我买东西。”李明欣慰地说。

“儿子”生病 希望唤起更多爱心

    想着拨开云雾见月明,等孩子们一个个毕业后走向社会,生活会越来越好。可是,灾难却悄悄降临。 今年初,李明因公司业务拓展,一直在全国各地奔波。其间,他接到过“儿子”冀彦伟发来的两次微信。同样的开头:“您现在身在哪里?”李明回复是在外地,并问他有何事?隔了一段时间,冀彦伟回复李明:“没什么事儿,希望您注意身体。” 5月19日,出差的李明接到冀彦伟的电话。电话那头终于传来了一个虚弱的声音:“李叔,我病了……得的是间质瘤,现在情况不太好。”李明顿时觉得天都暗了下来,怎么可能?什么是间质瘤?怎么会得这种病……无数的问号涌上了李明的心头,“不要急,我明天就回太原,回去再说。” 5月20日,回到太原的李明,直奔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来到病房,看到病榻上枯瘦如柴、面无血色的冀彦伟,与之前阳光健硕的冀彦伟判若两人。“李叔,您来了。”看着虚弱的冀彦伟,李明的心隐隐作痛。“这个孩子就是心事太重。”李明告诉记者,其实,早在2007年,冀彦伟就已知道自己得了病,但经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之后2010年,正在上大学的冀彦伟再次发病,为此切除了部分胃,但冀彦伟却与他只字未提;2012年,再次入院,命悬一线,但事后冀彦伟仍没有跟他提及。“事不过三,我怕自己这次顶不住了。”5月25日,记者在医院病房见到了冀彦伟。他悄悄告诉记者,其实,他还有个心愿,就是能叫李明一声“爸爸”,因为这么多年,李明给他的爱不亚于自己的亲生父亲。站在冀彦伟病榻一侧的母亲也抹着眼泪说:“他父亲天生残疾,只能在建筑工地打点零工,一天挣80元钱。为了节省路费花销,父子俩一年只能见一面。他李叔这么多年一直帮他,他就该叫人一声爸。我就跟他说,若他这次能好,就认人家李叔当干爸,好好孝顺人家。”冀彦伟也说,五年前,他第一次见到李明时,就感觉到心里暖暖的。李明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以后有什么事儿就说出来,我会帮你。” 一连几日,李明天天跑医院、找大夫,向冀彦伟的主治医生了解病情。“其实,我知道,治疗我这种病唯一一种特效药,叫格列卫,是瑞士生产的。但价格昂贵,一盒要2万多元,如果能常年服用,工作、生活都能正常进行。但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根本无力承担。”说着,冀彦伟低下了头。但他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因为遇到了李明,完成了大学学业;去年毕业,赶上太钢集团招聘,他直接进入了总公司的计财处。 可是为什么幸福稍纵即逝?李明找到主治医生梁小波时,梁医生遗憾地说:“目前,冀彦伟的病情正在恶化,胃切除只剩30%,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肝脏与腹腔。救命药只有格列卫,但这是自费药,不在医保范围内。”李明找到格列卫的医药代表,人家也摇头:“现在厂家只有一项活动,买三个月药送九个月药,一年7万2千元;或者申请免费用药资格,但需三年低保证明,材料寄往北京,排队等待免费资格。”可是李明了解到冀彦伟的低保只有两年。“那只能等待,也许有一天,间质瘤进入大病医保范围就能报销了。”医药代表说。 李明夜夜难眠,出去谈生意、见朋友时,也先问对方有没有办法帮帮这个孩子。“如果买不到这种药,冀彦伟只能等待死亡。我希望能有人伸出手,跟我一起帮帮这个孩子。”为了冀彦伟,奔波多日的李明鬓角显现出银丝。

见习记者 王 倩 文/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