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晚上,伴随着最后一缕阳光消逝在地平线的西端,太原这座城市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也悄悄开启,这座城市中的无数夜场也将相继开门候客,迎接狂欢的夜晚。
霓虹闪烁之外,在太原市一个不起眼小区的不起眼角落里,一块写着“兰桂坊”三个字的招牌也悄悄亮起了紫红色的灯。三三两两的客人陆续前来,细心的人发现,他们之中很多是外国人,而且还有不少“名人”:山西汾酒男篮的外援查尔斯和马库斯也是这里的常客。
事实上,“兰桂坊”的存在鲜为本地人知道,它的经营者之一是一个美国年轻人沃登,和这家低调而神秘的酒吧一样,沃登的身份也显得很“神秘”:他白天是一位严肃的外教,偶尔还当起了中国电视比赛的评审,但当夜晚降临时,他又是这里的“主人”。
中国味十足的外国人“据点”
这是一间小型的酒吧,幽暗的灯光映衬着高脚杯中的鸡尾酒,爵士乐与慢摇混合,HIP-HOP在空气中流淌。楼上楼下一共才七十多平方米,如果你用心的话,可以从这间酒吧里找出很多“中国元素”,最显眼的就是沙发上的刺绣抱枕和每张桌子上铺的碎花桌布,红绿相间,很有乡土气息,还有二楼整面墙的京剧脸谱壁画。
但在这间到处是“中国风”的酒吧里,却有其他中国酒吧不同的地方。墙上投影正在播放美国&爱尔兰跑马节目;投影下方的台球桌前,一个黑人正和一个中国人切磋球技;不远处的两位白人正坐在吧台前,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更多的外国人来这里,就是为了结识更多的朋友。
此时沃登正从壁画前走过,他挨个和酒吧的客人们打着招呼,然后亲手捧着客人用完的酒杯下了楼。沃登是这间酒吧的经理,此时此刻,沃登的中国搭档,也是酒吧的女老板正在吧台后面忙碌。
沃登每周要来酒吧四五次,从晚上八点忙到凌晨两三点,负责客户招待和处理其他琐事。也许你想不到,沃登晚上是一个老练的生意人,白天却是一家英语培训机构里严肃的老师。而最近几天的沃登尤其忙碌,他需要经常出入太原外国语学校,在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中担任山西赛区评委。
白天当老师晚上开酒吧
四年前,沃登还在美国纽约,那时的他刚刚大学毕业,对未来满怀希望的同时也充满迷茫。当沃登正在犹豫的时候,恰巧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份太原培训机构招聘外教的广告。“我在想,到了中国之后可以学中文、旅游、认识朋友。我希望在读研究生之前做点不一样的事情,所以就来了。”沃登说。
和很多刚到异国他乡的年轻人一样,沃登来到太原以后经常跟着外国朋友出入各种夜店,刚开始沃登很享受那种“疯狂”,但是渐渐地发现自己有些吃不消:重磅的音乐,绚丽的镭射灯,大家喝酒不是为了放松,更多是追求刺激。
最让他受不了的是太原的“饮酒文化”“这里的人喝酒都是‘一口干!一口干!’像是比赛着喝酒,我虽然也是年轻人,但是受不了这个氛围,喝酒是为了放松,而不是为了喝酒而喝酒。”沃登说,他和一些外国朋友特别想有这么一个酒吧:人们可以坐下安静地喝喝酒,聊聊天,讲讲各自的生活。
两年前,沃登和一个中国朋友合开了这家酒吧。对沃登来说,经营酒吧确实是做的“不一样的事情”中最“不一样”的一件。“一般情况下外国人来到中国,不是做留学生就是当外教,做酒吧的人里我应该是第一个外国人了。”沃登说。
酒吧的客人中外国人和中国人差不多各占一半,很多中国客人并不会说英语,而沃登却需要招待他们,于是在这种环境下学会了中文。“我们做这个酒吧,就是想让外国人通过这里迅速融入中国文化。在这里多接触一些中国人。目前太原这样的地方只有这一个,很多在太原的外国人都会经常来这里。周末办Paryt的时候客人更多。”
不过沃登似乎不太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地方,“你可以报道我们酒吧的名字,但是最好不要写地址。我们想低调一些,不需要太多关注。你知道的,More people,more trouble (人越多,麻烦越多)。”
准备继续经营酒吧但不会放弃当老师
沃登家中的案头上摆着厚厚的一摞书,大部分是美国带过来的。最上面的一本,是毛泽东的传记,这本书沃登已经看了一多半,“我既然来到中国,就应该了解中国,所以读一读中国历史。”除了这本,还有一本书同样显眼,是三毛写的《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是朋友送给我的,还没有读。”这是沃登的第一本中文书。最初来到中国的时候,他一句中文都不会,现在已经可以进行日常口语交流,还能编写一些简单的短信。
沃登刚来中国的时候因为语言不通闹过一个笑话,当时他自己去吃火锅,服务员问他:“你要不辣、微辣、还是特辣?”沃登不能吃辣椒,但是又听不懂服务员在说什么,比划半天也没有用,最后靠自己的直觉选了“特辣”。“当时我刚吃了一口我的眼泪就下来了,太辣了,一顿饭吃下来辣得我都头晕。”沃登回忆起这件事时都止不住地笑,“现在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而且我慢慢也能吃辣椒了,现在我什么中国菜都能吃,除了肥肉和乌龟。”
沃登刚来太原的时候,有一次跟着同事逛街,在广告牌上看到了歌手王力宏一幅很大的照片,顿时惊呼:“哎?这不是我大学同学吗?”原来,沃登毕业于美国的威廉姆斯学院,那里同样是王力宏的母校,但沃登从来没有留意过这个亚洲男生。直到来了太原才发现当年的大学同学竟然是中国的巨星。“每个人知道我和王力宏是同学时都会尖叫,哈哈。”沃登笑着说。
沃登来到山西已经四年了,暂时还没有回美国的打算。说起以后,沃登笑着说要“顺其自然”,他准备继续经营酒吧,顺便寻找最新的商业机会。“我不会放弃当老师,我享受那种感觉。”沃登说。
○山西人眼中的沃登
他是个会“来事儿”的“好学生”
太原一家培训学校的李校长:最初认识沃登是在他来我们学校当老师的时候,刚开始关系一般,后来渐渐变成了挚友。因为工作关系,我认识很多外国人,但是沃登和别人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的适应能力极强,不光是生活习惯方面,对中国人心理把握得也很准确。用太原话说,就是他特别会“来事儿”,如果他想找朋友帮忙的话,会专门置办酒席请大家吃饭喝酒,然后在酒桌上提自己的请求。而且沃登很爱学习,特别喜欢看任何关于中国的书籍,而且每天都坚持读书,在我眼里,他就是个“好学生”。
○洋眼看山西
这里的婚礼很有意思
前一阵我一个朋友的女儿在运城结婚,我去参加了那场婚礼,那也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山西婚礼。之前没有经验,所以我按照美国的习惯把自己打扮得很正式:西装、衬衣、领带、皮鞋。到了现场以后我发现所有的人都在看我,每一个人都穿着休闲装,连新郎都没有我穿得正式,自打那以后我参加婚礼也穿得很随意了。
而且在其他方面,中国和美国的婚礼差别太大了!美国婚礼一般在教堂举行,有时候在户外,嘉宾正装出席,整个过程庄重又严肃。而且流程更多,牧师主持,新人宣誓,然后大家吃饭喝酒,一般要从晚上六点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
但是山西的婚礼更像一场 “秀”,有唱歌的,有跳舞的,还有表演乐器的。和美国的婚礼相比,山西婚礼更娱乐,更随意,现场闹哄哄的,但是很有趣。而且山西的婚礼是在中午,比美国早。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婚礼进行得太快了!我来中国之前从来没有想到婚礼也可以这么办,哈哈,很有意思。
本报记者 姚杨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