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太原两名中学生:“梦想合伙人”地下室打造电子工作室

时间: 2014年05月05日08:50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时尚的自行车梁包移动音响、充满艺术气息的桌面功放、便捷的全自动浇花器、新奇的户外专用太阳能移动电源、高清投影仪……很难想象,这些独特而又实用的家用电器,全部出自太原两名中学生之手。基于同样酷爱电子制作,2011年暑假,13岁的仝易寒和12岁的李星皓将一间狭小的地下室打造成梦想的舞台,在这里他们沉浸在电子制作的奇妙世界中,用青春的汗水浇灌出一件件精巧的电子设计作品。
小小年纪,仝易寒和李星皓便颇具经商头脑,他们制作的电池组、流水灯等电子产品都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试水的成功,为其树立了创业的信心。成立一个太原青少年电子制作设计团队,则是他们心中共同的梦想,将梦想幻化成美丽的翅膀,而今,这两个阳光少年正在打拼着属于自己的浩瀚天空……

1志同道合 处女作“贪大”留遗憾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完美地诠释了仝易寒和李星皓的成长轨迹。
从小学一年级起,仝易寒就经常在放学后独自绕远路回家,只为途经电器维修店,在其门口的垃圾堆里捡拾废弃的电子元件。尽管父母戏称他为“垃圾大王”,但他依然饶有兴致地淘着宝。
只有两三岁时,李星皓就经常伸出手指触碰家里的插座,担心儿子有触电的危险,李星皓的母亲特意用导线和5号电池造成短路现象,并用发热的导线烫了一下儿子的手,以期让儿子对电产生畏惧。虽然被母亲告诫远离电器,但年幼的李星皓却喜欢上了用毛线搭建微型“高压电线塔”。回忆起儿子的童年趣事,李星皓的父亲难抑自豪之情,“上幼儿园时,皓皓就在手工制作方面展现出了天赋,我的同事朋友都知道他喜欢捣鼓电器,他们家中一有废旧的电器,就会主动送给皓皓。”李星皓的邻居恰巧是一名电工,他便经常跑去邻居家拜师学艺,“电工叔叔不仅拿出电表和交流接触器让我去拆卸,还会耐心地在一旁指导我,他是我在电子制作方面的第一位启蒙老师。”
虽然同住一个小区,仝易寒和李星皓却不曾相识。2009年,他们偶遇在小区的花坛前,当聊起电子制作的话题时,这两个有着相同爱好的孩子当下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对于大多数男孩而言,都渴望拥有一个遥控玩具,仝易寒和李星皓也不例外,他们共同完成的第一个作品就是遥控船。仝易寒和李星皓将废弃的泡沫作为遥控船的外壳,并用PVC管加以固定,还在船的内部装上电机,配以灯和遥控器。总共耗时三四个月,一艘一米多长、半米高的泡沫遥控船就完成了。然而,还未来得及欢呼,他们便发现结构设计不合理,成为这艘船的致命缺陷,“原以为船越大,显得越霸气,没想到,船身太高了,导致重心也随之增高,无法在水里稳定地漂起来。”
尽管第一个合作完成的作品充满了遗憾,但这却更加激起了他们从事电子制作的热情。2011年暑假,在父母的支持下,仝易寒决定将自家的地下室改造成工作室,以便安心钻研电子制作。其间,他和李星皓不仅一起将地下室中的杂物腾出,还变身为小木匠,亲自动手做起了桌子,“我们把货架当作桌子的支架,在它的上面装上木工板,一张结实的桌子就大功告成了。”接着,他们还用零花钱为工作室添置了示波器、焊台等设备。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创立这个工作室,他们最终只花费了四百多元。
每逢节假日,这两个痴迷于电子制作的男孩几乎天天泡在工作室里,时常忘记了吃饭,“周围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并不觉得烦闷。”

2奇思妙想创意点子“装备”妈妈

您听过“梁包移动音响”、“茶叶盒移动音响”、“PVC管移动音响”吗?您用过户外专用太阳能移动电源吗?您玩过松木制成的“纸飞机”吗?走进这间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室,您总会发现惊喜。
4月27日,记者跟随仝易寒和李星皓穿过黑暗的地下室楼道,来到他们的工作室。当仝易寒用钥匙打开紧锁的铁门时,记者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在这间不足4平方米的工作室中,不仅摆放着示波器、数控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五位半台式万用表等电子制作方面的专业仪器,还整齐地陈列着上百种电子元件,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个性十足的墙壁涂鸦,美丽的动漫挂画,平整光洁的地板……当仝易寒告知记者,工作室的装修设计都是由他一个人完成时,记者着实吃了一惊。“原来的工作室是红砖墙、水泥地,十分简陋。今年寒假,我不仅独自粉刷了墙壁,还铺了地板。其间,虽然爸爸主动提出帮我铺地板,但我一口回绝了,因为我觉得亲力亲为更有成就感!”
移动音响是在这间工作室中诞生的第一个作品。2011年8月,仝易寒妈妈的移动音响出了故障,便向儿子求助,仝易寒为音响的电路板接上新的喇叭后,妈妈的音响立刻“起死回生”,由此他萌生了自己动手制作移动音响的念头。通过网购,买了功放、喇叭等与音响相关的配件后,仝易寒把废弃的茶叶铁盒、PVC管等日常用品巧妙地做成了移动音响的外壳,最终成功设计出五六种不同材质的移动音响。
自己生日那天,当收到儿子精心制作的移动音响时,仝易寒的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仝易寒还利用自行车梁包,为自己做了一个移动音响,并将其装在了自行车上。上学的路上,他一边骑着单车,一边听着音乐,引来同学无数羡慕的目光,甚至还有不少同学想要他也帮其做一个“梁包移动音响”。
仝易寒一直对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很感兴趣,2012年3月,他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将太阳能和移动电源相结合的灵感,“当时,移动电源在市面上还未流行起来,是个新兴的事物”。敢想敢干的仝易寒还将太阳能移动电源做成了笔记本电脑的造型,“打开盖子后,就可看到两块太阳能电池板,用数据线把它和手机连接起来,并放在太阳下,就可以为手机充电了。此外,可以将太阳能发出的电提前储存在锂电池里,这样就算是在黑夜也能够用它为手机充电。整个制作成本花费90元左右,它的平均寿命为三到四年。”仝易寒妈妈仅花费一个小时,就可用儿子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移动电源为自己的手机充满电,环保而又快捷,这令她爱不释手,就连去单位上班时她都将其装入包中。
考虑到妈妈喜欢户外运动,为此,孝顺的仝易寒花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特意为妈妈设计了一款户外专用太阳能移动电源。这款移动电源展开虽然长80厘米,宽60厘米,但却可以折叠为成人手掌那么大,加之太阳能电池板贴在塑料膜上,总质量不足0.5公斤,由于它随时随地都可以给手机、户外灯、笔记本电脑充电,仝易寒称其为便携的发电站。“爬山的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碰碰,所以,我专门将太阳能电池板的封装形式做成PET层压板,这样就起到了防磕碰的作用了。”看到这款充满孝心的移动电源,驴友们无不发出啧啧称赞,这令仝易寒的妈妈感到无比的骄傲。
采访中,记者的目光被一个精致的铝合金手提箱所吸引。原来,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手提箱,而是一个专为笔记本电脑充电的移动电源。每当停电时,李星皓就困扰于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很快耗尽,无法继续工作。2013年10月,他用锂电池为储能载体,设计了这款移动电源,“它可以持续为笔记本电脑供电5到8个小时,至今我都在用,效果不错!”万能充电器是李星皓最新的电子设计,“它适用于市面上所有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功能相当强大。”
李星皓还曾用松木为材料做成了好玩的“纸飞机”,“站在高处,把它扔出去,最远可扔15到20米,它比我们平时玩的纸飞机飞得更稳更远。”

3乐趣无穷自己搞定家用电器

在这间工作室的角落,还摆放着仝易寒的电子琴,兴趣广泛的他,不仅痴迷于电子制作,还喜欢音乐和绘画。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外形酷似木质音乐盒的桌面功放,这也是他亲手设计制作的。当他将功放和音响打开时,婉转动听的动漫音乐顿时传播到工作室的每个角落。
2012年9月,仝易寒在网上看到关于大学生亲手制作投影仪的视频后,决定也要挑战一下自己。在好友李星皓的帮助下,仝易寒花费了一个月时间,反复做了20多次试验,终于完成了投影仪的制作,“制作难点在于要将整个光路调整到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让投影仪成像效果清晰。”仝易寒用自家客厅墙壁为幕布,使用自己制作的投影仪播放电影,清晰的画面让他信心倍增,“就连像素点都清晰可见,投影仪制作的成功让我觉得自己在电子制作方面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潜能。”考虑到工作室位于地下室空气流通不畅,仝易寒还为其设计了换气扇,“它具有定时功能,每天早晨6时到下午1时,它都会自动工作,这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清新。”
仝易寒的家中养有许多花草,但苦于父母时常出差,无暇照顾这些花草,今年3月,读高一的他面对紧张的学习,便拜托李星皓为其制作一个全自动浇花器。依照网上的电路图,李星皓仅花费3个小时便制作出了全自动浇花器,“当土壤湿度低于设定值时,它就会自动启动水泵浇花;当土壤达到合适的湿度时,水泵便会自动关闭。”
2013年12月,李星皓用512个LED灯做成“光立方”,当将其插上电源,便可变化出30种不同的灯光图案“如果把它放大,便会是理想的舞台装饰,还可成为企业很好的宣传形式。”
太原每个电子市场,都留下了李星皓的足迹。他和无线电资深爱好者于世平就相识于太原五一东街的电子市场。继而,于世平引导李星皓走进了无线电的世界。学习中,李星皓萌生了改造电子发报键的想法,“传统的电子发报键是需要动手操作的,我觉得可以在电脑上输入文字,利用单片机代替它进行发报。”此外,李星皓还认为单片机可以运用到无线电测向运动中,“这项运动需要运动员戴上耳机听信号源的声音,但要是在测向机中装上单片机和显示屏后,就可以只需通过查看显示屏判断信号源的位置。”

4踌躇满志“合伙”踏上创业路

2009年,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李星皓开始在太原市少年宫智能机器人制作班接受培训。随后,他凭借自己改装的六脚虫机器人,在2009年太原市第二届智能机器人大赛中夺得第一名。
在接触机器人的过程中,李星皓发现了机器人原装电池组的弊端,“由于原装电池组容量小,这导致没用多久,机器人就没电了,更尴尬的是,有时在比赛中机器人就因此突然趴下了。”这同样也让李星皓和仝易寒看到了潜在的商机,“少年宫的许多朋友都需要持久耐用的电池组,但制作电池组对于我们来说不费吹灰之力。”制作售卖电池组,让他们初次尝到了创业的甜头,“每个电池组售价为230元,可从中净赚三五十元,总共卖出了十多个。”
今年情人节前夕,仝易寒动手制作了一些心形流水灯。情人节当天,他在校园里成功将这些流水灯卖了出去,“制作一个流水灯需要20分钟,成本价为30元,售价为45元,有不少的利润。今年我准备得不够充分,以后每年情人节我都会去卖。”
仝易寒是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的一名高一学生,虽然电子制作占用了他大量的课余时间,但他的学习成绩却一直排在全班前10名,“我感觉电子制作没怎么影响学习,而且我也能够合理安排时间。”今年开学之际,他在学校创建了电子社,社团一成立,就吸引了60多名学生前来报名。最终,身为社长的仝易寒从考察动手能力的角度出发,从中挑选出10名学生作为社团正式成员。
为了鼓励学生电子制作,学校还为电子社提供实验室作为活动基地,“每星期平均举办两次活动,我不仅定期会为社员们讲解电子方面的知识,还带领他们做流水灯、感应加热器等作品,并获得了老师的肯定。”对于仝易寒而言,创办电子社只是为了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一直想要成立一个青少年电子制作设计团队,以便共同交流和研究,但现在工作室就只有我们两个人,所以需要找到更多对电子制作感兴趣的同龄人。”
如今,仝易寒正在着手制作3D打印机。目前正处于设计阶段,预计6月中旬便可问世。据他透露,一家文印店的老板已向他订购了这台3D打印机,“一台3D打印机的市场价为5000元左右,但成本价却只有1000元左右,可见其中蕴藏着很大的利润空间。等到第一台3D打印机制作出来后,就可用它轻松地复制出第二台,我希望可以将它长期地做下去。”
就读于太原市尖草坪区实验中学初三的李星皓,则希望通过制作出售电机驱动为自己的创业之路奠定基础,“不少少年宫的朋友反映机器人的电机驱动不够稳定,他们都有这方面的购买意向,我有信心设计出比厂家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的电机驱动。”对于创业的规划,他们渴望未来能够批量生产自己的电子设计,“年龄不是问题,关键是技术,等到我们的技术成熟后,希望能够和相关厂家合作,在市场上推广我们的电子设计。”
成为一名电子工程师,这是仝易寒和李星皓共同的理想,对于未来,他们未曾感到迷茫,因为他们正坚定地行走在抵达理想的道路上……

见习记者宫雪文/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