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一位非体制内残疾教师的27年坚守

时间: 2014年04月29日07:01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自打记事起,他就双腿瘫痪,爬出爬进,但坚持念完了小学、初中;12岁,在放羊汉子的启蒙下,学会了拉二胡;19岁,他以代课教师的身份站上讲台,本来以为是短暂的谋生经历,却一站就是27年;如今,对于讲台和学生,他更多的是责任、坚守以及一种深深的眷恋。

爬行的童年也多彩

平常人走5分钟的路程,段立新拄着双拐要走上十几分钟。因此从成为代课(后转为民办)教师的第一天起,他就住在学校,以减少距离带给他的煎熬。即使这样,每天上课从办公室到讲台,他也有意识给自己预留充足的时间,按时出现在讲台上。
段立新是长治市沁县郭村镇池堡学校的民办教师。因患小儿麻痹致双腿残疾,靠拄双拐行走。27年的代课(民办)教师生涯,他不仅取得了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书,还取得了小学一级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这些头衔在常人眼里,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段立新来说,这是对他艰难付出后的认可。
段立新1969年出生于长治沁县北神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从记事起,他的两条腿就是瘫痪的,不能直立行走。不过这种能称为“与生俱来”的缺陷,并没有影响段立新对世界的认知,虽然那会儿生活贫穷,缺吃少穿,但整天爬出爬进的他,和小伙伴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段立新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村里有两个放羊汉,一个喜欢唱,歌声和石占明没有什么两样;另一个喜欢拉二胡,不识谱,却什么曲都拉得出来。那时候,两个放羊汉的“一拉一唱”就是村里男女老少的精神食粮,不忙的时候,村民们聚在一起边听边唱。那样的场景是段立新最为神往的。后来,村里每户人家都安装了广播,不少人家还陆续有了收音机,这些传播渠道让段立新和外面的世界联系起来。他每天坚持听新闻、评书、歌曲,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他通过收音机多次收听张海迪的报告,同样的不幸经历,张海迪的自强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他觉得即使身体残疾,以后也一定要做个有用的人。
童年时候就喜欢上了音乐,这是他后来教学音乐的前奏。说起来,段立新也算是个心灵手巧的人,这种天赋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来。就是在放羊汉子的启蒙下,他想学二胡,但家里经济条件绝对不允许他实现拥有二胡的梦想。于是他自己琢磨,把窗户的窗纱抽出来做弓毛,又找来木棍、木板制作二胡。自己拼凑的二胡五音不全,但他就是在自制的二胡上学会了第一个曲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身体残疾使他的求学之路异常艰难,有时自己爬行,有时姐姐、弟弟或小伙伴们背着他在村里念完了小学,又拄着双拐走出山村到镇上念完初中。初中毕业后,他辍学,之后一直坚持自学高中的课程。他明白,学习知识是改变自己命运最好的方法。

代课实现了自强梦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988年,因农村学校教师短缺,他被县人民政府招录为民办教师。得到消息的那一刻,他掉下了眼泪,之后的几天,他兴奋得睡不着觉。“代课后有工资收入,虽然少但也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能够自食其力,是最大的愿望。”段立新现在说起那段经历,还觉得就是眼前的事。
代教的学校在离家几十里开外的另外一个山村,劝慰了家里人的担心,自己暗自鼓劲,他做好了面对一切困难的准备,拄着双拐站在讲台上。在孩子们的惊诧和家长们的怀疑中,段立新不卑不亢,用自己的知识证明着自己。一节课、两节课,一天、两天……他讲的语文课声情并茂,时有穿插历史背景,成了孩子们心目中“啥都知道的段老师”。在给孩子们设立了音乐课时后,不管是课堂还是放学后,总有学生们围绕着他,让他的生活也充实起来、阳光起来。“短短的一个月,我就爱上了孩子们、爱上讲台,是他们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虽然代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段立新和记者的交谈中,毫不掩饰自己的内心感受。
父亲工作忙,接送他回家、返校的任务由母亲来承担。每个星期六,母亲用自行车把他推回家,星期一又推着把他送到学校。“那会儿40多岁的母亲推着我走山路,每次看着母亲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我的心犹如刀绞却无能为力。想着只有自己把这份事业干好,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段立新说。“农村学校取暖条件差,每年冬天,是段立新最难熬的日子,两只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肿胀得连鞋都穿不上,经常疼痛难忍,但我还是坚持备课、给学生批阅作业,不落下孩子们的一节课。”
1999年,段立新在孩子们的依恋中告别坚守10年的学校,被调到离家近一些的池堡学校。这是一所寄宿制小学,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孩子们长时间见不到父母,有时就会闹情绪,为了让孩子们安心,他又选择住在学校。“我给他们充当父母、老师的角色。天冷了,提醒他们增加衣服;看到他们情绪不高就和他们聊天;有的孩子想父母了,我就让他们拿我的手机给父母打电话,看到他们破涕为笑,我也会高兴起来。时间长了,我的手机经常有学生家长打过来,询问孩子学习情况之余,也跟我拉拉家常。但在学习上,我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哪怕一个字的笔画写得不到位,我都一遍一遍纠正。”“记得刚上班时,在家长们的普遍怀疑中,有一个孩子的家长曾经说,残疾的老师肯定能静下心来教孩子们。就这么一句话,我一直记得,也是这句话让我从教27年来一直兢兢业业。”段立新说。

27年守得桃李满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普九”攻坚期,那时农村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都很紧张,给孩子交不起学费是常有的事。
那些经历段立新至今记忆犹新:“完成学生巩固率非常棘手,我作为班主任经常拄着双拐去学生家里走访、做工作。有的家长没什么文化,认识不到孩子上学的重要性,说上学还不如放羊。我就苦口婆心一遍一遍地给他们讲道理。这期间,有的家长能接受我的建议让孩子重返课堂,有的家长则认为我是为了赚他们的钱,反正说什么难听话的都有。”
有一次,段立新家访碰壁后在回学校的路上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本来正常走路都困难的他在泥泞的路上跌倒爬起、爬起又跌倒。那一刻,他感到很孤独、很无助。但就是这些经历,让段立新也不断坚强起来。困难过后,他总乐观地对自己说:阳光总在风雨后!
因为他的付出,很多辍学的孩子又重返校园读书。如今,他的学生,有的正在上大学,有的已参加工作,成为工程师、公务员、村官,还有医生、教师等。看着学生们各奔前程,段立新觉得这就是延续了自己的梦想。
民办教师每月的工资少得可怜,以至于30多岁后,段立新才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如今女儿6岁了,由妻子在家照看,他自己依旧坚持住在学校。和以前唯一的区别是,他学会了骑三轮摩托,每周可以回家和妻女团聚。“其实我也产生过离开民办教师岗位,去学医开药铺的想法,但孩子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让我不忍离开。特别是有一次下雪,在我不小心滑倒的那一刻,孩子们一拥而上,用他们那稚嫩的小手,把我扶起,给我擦身上的泥土。逢年过节,学生的家长给我送来月饼、粽子等。”一次次犹豫中,他才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学校和孩子们了。他心里清楚,不管是孩子的渴求,还是家长的肯定,都是他选择坚守讲台的理由。
很多次,段立新所教的班级成绩名列全镇前茅,他自己也曾多次被沁县县委、县政府授予“模范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尽管他至今仍然是民办教师,不在体制内,但在他心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他说,能教书育人,足矣。

本报记者 王 芳 文/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