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4日是太原解放65周年纪念日。65年前的那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反动派在华北的最后据点发起总攻,解放了太原,推翻了阎锡山长达38年的黑暗统治。这场战役创下了“多个之最”,太原成为国内军阀割据时间最长、最难攻克的城市,是解放战争期间被包围时间最长、攻城时间最长的城市;这是一场国共内战期间,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攻城战,也是敌我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役。
在太原解放6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追访当年的参战英雄,听他们述说亲身经历,追忆那段烽火岁月。
我们打仗时只当英雄不当狗熊
阎锡山在太原建立的碉堡是最难啃的骨头
畅子正老人今年已经100岁高龄,尽管有些耳背,但是精神很好,谈起解放太原时的事情,老人说:“解放太原那一仗非常惨烈,但我们打仗时,只当英雄不当狗熊。”
畅子正是运城人,1937年加入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曾经担任过战地记者,解放太原时,他在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担任军法处处长。
解放太原的前期战役从1948年10月就开始了,当时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主要负责清理太原城外围的敌军。“阎锡山的部队有炮兵,又有碉堡,装备十分精良,是块难啃的骨头。”畅子正老人介绍,阎锡山早在抗日战争开始前,就依托太原周围险要、复杂的地势,构筑防御工事。可是,他没有抵抗日寇入侵太原,反而在日寇投降后,又以留用技术人员为名,以日军军官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军事顾问,指导训练部队,加修城防工事。“当时,阎锡山在太原修建了数千碉堡,有方碉、圆碉、梅花碉、子母碉、人字碉等,而且起了好多名字,有什么好汉碉、卧虎碉、百川碉。所以,太原成了重重叠叠的碉堡城。”畅子正回忆,当时阎锡山凭借这些碉堡,对守住太原城抱着必死的决心,他甚至在城外摆出棺材,表示人在城在、人亡城亡。
抱着必死的决心打下淖马要塞
当时,太原东山地区是防守最坚固的地区,东山上有四大要塞,分别是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4大要点阵地,畅子正所在的部队负责攻下淖马要塞。阎锡山的碉堡特别坚固,只能靠人海战术,我方的人员伤亡惨重。“牺牲后谁把我埋了,我就谢谢他。”畅子正回忆当时大家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一次又一次攻上阵地,敌人一次又一次反扑。阵地上,焦土三尺,弹痕累累,敌尸成堆。焦土不能筑垒,战士们就用敌尸堆积成墙,防御作战。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徐向前司令员还坐着担架来到前沿阵地指挥。
在解放军猛烈的攻势下,“钢筋铁骨”打造的碉堡被摧毁,4大要塞被先后攻破。“东山被攻下后,阎锡山坐飞机到南京搬救兵,之后就没有回来。”畅子正说,攻下淖马要塞后,他所在的部队开了一个简单的庆功会,他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时刻,这张照片他保存至今。
骑着敌人的大炮留下了合影
1949年4月20日,解放太原的总攻开始。突然,1300门大炮齐鸣,太原城像受到巨大的地震,城墙、碉堡一批批垮掉。4月24日,太原的城墙被炸出缺口,畅子正和战友们一拥而上。“当时每个人都在大喊着往前冲,即将胜利的喜悦战胜了一切恐惧。”畅子正回忆。
当他们的部队冲到柳巷附近时,遇到了敌人激烈的反击。当时阎锡山在柳巷修建的土货商场是全市最高的制高点,一共有3层,国民党的顽抗分子就躲在楼上拼命反击。眼看胜利在望,战士们不顾一切一阵猛冲,从一楼冲上三楼,将楼内的敌人全部歼灭。拿下全市制高点后,畅子正和战友们向绥靖公署进军。
在途中,畅子正和战友缴获了一门大炮。“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炮,大家都高兴极了。”畅子正将相机挂在了大炮对面的树上,和其他战友骑在炮筒上,为这一珍贵的瞬间留影。
从参加革命到解放,畅子正共拍摄过上万张战地照片,与解放太原有关的这两张照片他一直小心保存。“这些照片记录了一段历史,见证了太原解放的瞬间。”畅子正说。
解放太原是我经历的最激烈的战役
总攻前战士们都很兴奋
“解放太原是我一生中经历过最激烈的战役之一,尽管是60多年前的事了,可很多事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闫生贵今年88岁,忻州定襄人,1947年参加革命。“我的老家在农村,1947年时还属于国民党占领的地区,每到晚上,共产党、游击队就会在村里活动。”闫生贵回忆,那时经常有共产党员为村里的年轻人讲党的政策、国家的形势,他自己就受到这些影响,才决定放下锄头参加解放军。
参军入伍后,他经历过很多战役,当时同村一起参加解放军的有6个老乡,陆续有人牺牲。他知道父母家人一定非常挂念自己,自己也非常想家,但是由于担心自己参军的消息泄露,家人受到牵连,所以一直没有和家人联系。
1949年3月,闫生贵任华北野战军66军197师代理排长,他刚从平津战役战场上下来,就随着部队开拔到了太原城外阳曲县以北的地区。“当时我们知道要攻打太原城了,战士们非常兴奋,因为大家都知道解放太原是华北地区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只要拿下太原,全国解放的日子就不远了。”闫生贵回忆,尽管当时每天都有敌人的炮火轰炸,但是,战士们的情绪非常兴奋,有人想着战争结束回家看看父母,有人想着打完仗找个媳妇成家,还有人想着回家抱抱孩子……“我当时也想赶紧拿下太原,全国解放了回家好好伺候老妈。”闫生贵说。
城墙下遇到激烈反击
在战士们热切的期盼中,战术方针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很快,闫生贵就接到了上级的作战方针。“首先穿插分割,连续攻击,歼灭外围之敌,占领机场,而后,集中火力全力攻城。”闫生贵对当时的指示还记忆犹新。闫生贵介绍,其实,从1948年10月,解放太原的战争就已经打响。前期的战争,徐向前的部队已经重创了太原城外围的敌人,而他们部队的任务就是和其他兵团一起发动总攻。
1949年4月20日,解放太原的总攻开始。当时解放军的两个炮兵师对太原进行了猛烈的炮击。闫生贵记得,他所在的197师从北面向太原城发起进攻。在阳曲县附近,敌人的一名团长听到解放军打过来了,就带着400多人前来投降。“战斗刚开始,敌人就投降,来了一个开门红,大家都非常高兴。”闫生贵说。
闫生贵所在部队打到皇后园附近时,发现了敌人的一个师部,在兄弟师198师的配合下,他们拿下了敌人的师部。随后,部队进攻到太原城外的一个工厂区。工厂区有很多敌人建立的碉堡,火力猛烈。“敌人的碉堡实在太坚固了,两枚炮弹打上去,看着已经歪歪斜斜,我们刚要往上冲,敌人的机枪又开始扫射。”闫生贵回忆,当时他带领排里的突击队压制敌人的火力,爆破组的战士将爆破筒从机枪眼里塞进碉堡,才把里面的敌人消灭。1949年4月22日左右,部队推进到了太原城下。“我刚好在敌人大炮的射程之外,当时敌人用的大炮号称‘老虎炮’,射程短,但威力大,炮弹有小枕头那么大。”闫生贵回忆,当时太原城已经被层层包围,敌人像疯了一样向外突围。197师590团二营的战士们一天之内打退了敌人9次突围,后来敌人使用了毒气弹,二营的战士伤亡惨重。
太原解放后只待了两个小时
就在双方僵持的阶段,1949年4月23日,阵地上传来一个好消息。“同志们,咱们的部队已经打过长江,打进南京了!”连指导员在阵地上高声喊。“打进太原城!杀!杀!杀!”阵地上喊杀声震天。1949年4月24日凌晨,闫生贵所在部队在小北门开了一个口子,有战士将红旗插上了城墙。一时间,战士们一拥而上从缺口冲进城。
这时的太原城,街上没一个老百姓,到处是浓烟和灰尘,解放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城里。“进城后,从阵地战变成了巷战,对野战军来说还真不习惯,不过好在敌人看大势已去,大部分放弃了抵抗,缴械投降。”
闫生贵只在城里待了两个小时。当时只有一小部分部队留下来整顿社会秩序,大部分都撤出了城。一两天后部队就开拔,准备北上攻打大同。
在解放战争中,和闫生贵一起参军的6个同村青年,有4人牺牲。闫生贵的战友牺牲了多少,他也记不清,“太原的解放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能在战争中幸存就是幸福。”
本报记者 王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