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主办,吕梁市兴县县委等单位联合摄制的电影《密战黑茶山》在太原奥斯卡国际影城举行首映式。该片是为了纪念“四八”题词68周年所制作的特殊题材影片。该片由范思和导演、张威编剧,何美钿、于又川担任主演,讲述了68年前,“四八烈士”遇难后发生的故事。该片也是第一次将这一历史事件再现大银幕,山西兴县黑茶山也因此进入人们的视野。
再现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电影以“四八烈士”遇难事件为故事背景。1946年春,国民党政府破坏《国共停战协议》,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当时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为了向中共中央汇报请示,于4月8日和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共中央工委书记邓发、教育家黄齐生等同机返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机上成员不幸遇难。
当涉及这些人和事的所有影视作品故事的结尾都因为飞机的失事戛然而止时,《密战黑茶山》的故事却刚刚开始,飞机失事后,当地群众和共产党人随之展开了一系列寻找烈士遗体、保护机上我党秘密文件的活动。这也是68年来,第一部全面反映“四八”空难事件和其善后事宜的影片,该片既表达了对遇难烈士的缅怀之情,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晋绥边区人民在战争年代为革命和解放事业所做的历史性贡献。
据主创人员介绍,该片从2013年年初开始策划,组织剧本创作,后通过召开研讨会、征求意见、修改剧本、审核备案等程序,于2013年8月下旬开始拍摄。
主创齐心故事背后还有故事
此次发布会上,该片导演范思和告诉记者,自己与山西颇有渊源,“当兵时就在山西,如今又拍山西的戏,希望以后还能在山西拍戏。”这位从影30余年的国家一级导演,拍摄过《没有水的河流》《男人不败》《花木兰》《文成公主》《大漠皇妃》等影视剧。他坦言,《密战黑茶山》这部电影的题材不好写也不好拍,“影片要在秉承和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情节的编织,要保证事件的真实性,又要保证整个影片的可视性。”影片选择了一个神秘的、有悬念感的开场,让观众跟着主人公的命运入戏,告诉大家即将有事要发生,但剧情又没有顺着发展下去,剧中有智斗,有牺牲,有潜伏,也有千钧一发的扭转,直到最后,所有的悬念一点点铺排,让观众顿时感到恍然大悟。全剧主题突出,立意鲜明,架构恢宏,脉络清晰,富有历史的沧桑感与凝重感。但最让导演感慨、同时也会让三晋儿女熟悉和亲切的是,该片很多场景都在兴县黑茶山实地拍摄,“其中就包括了当年飞机失事的地方。此外,该片在创作过程中还采访了大量当时事件的亲历者,还原了很多人们并不知道的场景和故事。其中,四月天里,当地群众从山上搬下冰保存尸体这样的细节,是我们在这个事件中第一次听到。”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女一号是内地著名女艺人、前无线电视艺人何美钿。曾经是广东体操队一位体操健将的她,转战娱乐圈多年,因出演《少年英雄方世玉》中的凌小小而走红,出演了包括《刀马旦》中的阮菊玲、《笑傲江湖》中的仪琳、《天龙八部》中的钟灵、《连城诀》中的戚芳等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在与张卫健、恬妞等艺人合作后,此次是她第一次参与拍摄红色革命题材影片,虽然一向在古装剧中亲自上阵拍武戏的她,这次在片中没有多少打戏让其发挥,但拍戏的辛苦确实也没少,何美钿透露:“我在片中有很多骑马的戏份,第一次骑马差点儿从上面摔下来,幸亏有体操基础。”此外,在黑茶山崇山峻岭中拍摄影片,也让演员吃了不少苦头。
本报记者 张洁
○对话导演
范思和:一边拍摄一边找知情人核对剧本希望人们记住这些英烈
山西晚报:范导,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次《密战黑茶山》的拍摄历程吧?
范思和:说实话,这部电影真的是不好写也不好拍。这种类型的题材,不能太虚构,但也要加入电影创作成分。为了把这个红色题材的现实故事表现得生动感人,去年3月,在该剧创作前,我们主创人员专门到吕梁兴县,经过当地政府找到当年最先听到和发现战机坠毁的年轻人,也就是影片一开始出现的那两个小伙子。现在这两个人都已年过八旬。
通过他们的真实回忆和在黑茶山纪念馆的历史记载,我们创作了这部剧。拍摄的时候,为了增强故事真实性,我们一边拍摄,一边找知情老百姓核对剧本。其中有一个片段,就是经过核实后,根据老百姓提供的线索临时改动的——片中百姓找到英烈遗体后,寄存在山上的一个小庙里,因为天气原因,怕遗体腐烂,老百姓就从离庙很远的大山上,人工凿冰,再从山上把冰背到庙里,用来保存遗体。
这个片段非常感人,在这期间,还有百姓提供线索,当年村里有一个老太太,把给老伴准备的棺材都捐献出来了,这个我们也一并加了进去。
在开机仪式上,我们还专门去黑茶山纪念馆为英烈献花。
山西晚报:听说您已经不止一次来过山西了,以前也与山西有过艺术合作吗?
范思和:我对山西一直都有着不一样的感情,我曾经在临汾当过兵,对这片土地,我很有感情。1987年,我在山西拍摄了第一部电视剧《刘守真》,而且近两年也一直和山西有合作。前年、去年一直都在山西拍摄,比如《吕梁铁骨》也是一部不错的红色影片。
山西晚报:看来您确实和山西有着不解之缘,面对山西百姓应该也感觉很亲切吧。那么在这次电影拍摄当中,您对吕梁当地老百姓有什么印象?
范思和:这里的百姓真的很淳朴、很热情,拍摄过程中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去年8月开机,拍摄期间,吕梁经常下雨,平时的小雨就不说了,有3次下大雨,差点儿没有拍成,但每次都是虚惊一场。
第一次在黑茶山拍摄飞机失事后百姓寻找遗物的场景,从凌晨开始大雨倾盆而下,但是到中午1点左右,大雨突然停了,天空放晴,蓝天白云特别美。当时我就在想,一定是这片土地上“四八烈士”的事迹感动了上天。
第二次是在当地拍摄追悼会,准备把英烈遗体运回延安的一个片段,这也是让所有剧组人最感动的。当时,从凌晨5点开始下雨,场景都已经布置好了,但是大雨压得天空黑漆漆一片,我们还担心拍不成了。当时当地的几百名老乡,自己走了几十里路赶到拍摄地,在大雨里等候了大半天,谁也不走。直到下午两点,也是天空突然放晴,我们顺利拍摄完。拍完后,听一个百姓说,当年开追悼会时,就和拍摄时的情景一样,也是下着大雨,也是这么多百姓送行。
第三次是在向阳村拍摄时,同样也是大雨突然停止,村里的小门楼上还有泛起的青苔,特别原生态。这里的每一个村民都特别热情,拍摄前,向阳村的村长听说我们的拍摄缘由后,立刻把红条幅打出来。村民们都热情配合我们拍摄,就连老太太们都是给我们端茶倒水。而且在拍摄时,每个人都是真情流露,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他们对英烈的怀念和敬重。
山西晚报:能不能通过山西晚报,向读者们介绍一下这部影片?
范思和:推荐大家应该好好看看,这部影片是以“四八烈士”遇难事件为背景,同时也是为纪念毛主席为此题词68周年专门创作的。从以往的“四八烈士”事迹的影视创作上看,很多都是在记录英烈的生平,到了黑茶山就基本结束了,而我们这部影片更多的是挖掘了在英烈遇难后,吕梁兴县的人民对烈士的深厚感情,寻找烈士遗体和保护那份保密文件,很多场景就是在黑茶山实地取景的,而且影片中飞机失事的位置,就是当年英烈遇难的位置。这部影片也是希望大家能更多地关注吕梁兴县人民,感受他们的淳朴和热情,还希望大家能关注和记住这次空难中的英烈们。
本报记者 路丽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