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跃为母亲喂牛奶
阳泉的陆跃照顾瘫痪母亲26年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57岁的陆跃,在单位是标兵,在家是照顾瘫痪母亲26年的好儿子。从而立之年到五十知天命,他用全部心血和精力照顾瘫痪、失明的母亲,母亲宋玉英94岁高龄。
伺候老母亲义不容辞
4月3日9时许,记者走进位于阳泉开发区德惠园小区的陆跃家时,他正给母亲做鸡蛋西红柿面。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陆跃是阳泉市供电分公司调控中心的职工。妻子邱成玲比他小一岁,在阳泉市120急救中心工作,患肠梗阻多年。
眼前的陆跃比同龄人略显苍老,双眼布满血丝,粗糙的双手关节粗大微微变形。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长期劳累的缘故。与普通人家不同,陆跃家的客厅里摆放着一张一米八宽的大床,床对面就是主卧室。里面摆放着两张小床,其中一张床上躺着宋玉英老人。陆跃把家中唯一向阳的卧室让给母亲居住,自己和妻子住在客厅里,方便夜里起来照顾母亲。
陆跃有两个姐姐,大姐在北京生活,二姐陆秀兰也在阳泉市供电分公司工作。陆跃的一双女儿在外地工作或上大学,平时就他与妻子一同照顾母亲。陆跃的二姐也常过来帮我照顾母亲。“其实最难熬的是每天夜里,母亲经常整夜不睡,有时还会大喊大叫。每晚我都会起来给她喂水、喂药。有时她大便不出来,我就用手去抠……”说起这些,陆跃眼角泛起泪花:“妻子身体不好,孩子不在身边,伺候母亲我义不容辞。”“妈,坐起来,喝点奶!”将牛奶加热至合适的温度再倒入杯中,陆跃耐心地将牛奶喂进母亲口中。每喂一勺,他就用纸巾擦一下母亲嘴角溢出的牛奶。
母亲26年前瘫痪
1988年7月,大腿股骨颈骨折的宋玉英突然病情加重,从此瘫痪在床。陆跃开始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一日三餐和端屎倒尿。1993年8月,老人又得了白内障双目失明。2007年1月,陆跃的父亲撒手人寰。由于妻子身体不好,还需要人照顾,无法替他照料母亲,从那以后,陆跃就独自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现在已好多了,2005年至2007年那段时间最辛苦。当时母亲在家需要人照顾,父亲在医院需要人陪侍,单位的工作还不能耽误。”陆跃说。怕母亲身上长褥疮,陆跃除了每天给老人擦洗、翻身,还一天换两次床单被罩;母亲爱吃面,他就变着花样做给她吃;年迈的母亲牙全部掉光,为了给母亲增加营养,陆跃就将肉、菜弄得软烂,再用小勺一点一点喂到嘴里……总之,只要听到母亲的一声呼唤,陆跃便迅速跑到她身边。
每当看到母亲萎缩的双腿、失明的双眼,陆跃都会落泪,“妈妈拉扯我们长大成人,一辈子吃尽了苦头,当儿的该孝敬她老人家。”在别人看来,照料瘫痪老人是十分辛苦的工作,但陆跃没有当成一种负担:“母亲给了我生命,我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她。”
26年来,丈夫把精力都放在照顾母亲身上,妻子邱成玲说:“孩子们都不在身边,我的身体也不好。我提出找人帮忙,陆跃执意不让,说换了谁伺候他都不放心。”
说起妻子,陆跃不住地夸:“她是贤内助,我离不开她!她做饭、收拾家,没有任何怨言,默默配合我照顾母亲。”“这与母亲的表率作用不无关系。我妈虽然不是父母亲生的,可她对我姥姥、姥爷很孝顺。”陆跃说。在陆跃的照顾下,宋玉英老人吃饭时尚能小坐一会儿,还能端着杯子喝水。身上也没有褥疮,这归功于陆跃的细心。“我妈身上抹爽身粉,胯骨两侧抹蛇油膏,润肤还防止褥疮。”
获敬老楷模称号
在家陆跃是个好儿子,在单位同样是好职工和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陆跃被省电力公司授予“敬老爱老好儿女”称号。2007年,被评为阳泉市“十佳孝老爱亲模范”。2008年,被评为阳泉市“十大孝亲敬老楷模”。2010年6月,获得阳泉市供电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这些年,陆跃总结出了侍奉母亲的经验:耐心、细心、不发脾气,处处替老人着想。他说:“现在已养成习惯,再难也会坚持下去!
陆跃的孝顺,单位同事和街坊邻居有口皆碑,大家都说他是一个难得的孝子。可他却说:“母亲养育了我,尽孝道是天经地义的。母亲能长命百岁,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所以要让母亲高高兴兴的。”
本报记者 霍雪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