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红春在家中办起了课业辅导中心。
2014年4月3日,是很平常的一天。
对于坐在轮椅上的女孩苗红春来说,每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都值得好好珍惜,学生们欢欣雀跃的每一幕都值得储藏在记忆中。珍藏美好,就是为了迎接下一个挑战,尽管她已经度过了人生中最为艰难的阶段。
我省残疾人有200余万人,他们都有着各式各样有别于常人的不幸人生,“等待救助”也成为他们最为普遍的状态。面对不幸的命运,这个特殊群体最为艰难的,就是如何抉择命运。而苗红春的三次抉择,完成了自我变奏三部曲——自学高中课程、大学顺利毕业、开设学习培训班,直至今天她拥有了一段独立而亮丽的人生历程。
吸取知识——是她送给更多试图自立的残疾人的一份智慧箴言。
诡变的命运
苗红春,新绛县文庙社区北关村人。如今,每逢假期开班,总会有几十名学生慕名而来,争先恐后地认她做老师。这种认可让她甜蜜,也更让她自信。
但,25岁的她,还是会梦见幼年自己肆意奔跑的模样。因为是那场猝不及防的灾难,改写了她的人生方向。
“8岁那年的一天,上课时,我就觉得脊背特别疼痛。老师一摸我的背,发现背上都是汗珠,‘疼得这么厉害赶快回家吧,让爸妈带你到医院看看’。于是我忍痛往家里赶,赶到半路上,左腿没有一点劲儿了,只能拖着走,没走几步,右腿也没力气站了,我就摔倒在地上。”交谈中,苗红春捋了捋额前的头发,夹在耳后,清晰娟秀的面孔上,一双大眼睛格外闪亮。
据说,当时苗红春跌倒在胡同口,心里十分害怕,但她没有哭,她用两只手用力爬,硬是爬回到胡同尽头的家。
父母急急忙忙地将她送到侯马中心医院,当班大夫无法诊断,建议到大医院里就诊。
“晚上,父母带我坐上了通往北京的火车,我的腿从麻木逐渐到毫无感觉。那种麻痛感一直往上蹿,半路上,这种感觉到了我的腹部,我疼得难以忍受,列车广播员在广播上寻找大夫,提供给我止痛药,我才勉强挨到北京。”原来的苗红春,是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她爱笑爱跳,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烦恼,病痛让小小的她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残酷。
多方辗转求医,最终被确诊为“横贯性脊髓炎”,而这个病,却暂时无法治愈。“两年的寻医问药,让所有的亲人都苦不堪言,几乎没有什么疗效。最后,大家开始正视这个现实——我瘫痪了,下半身完全瘫痪。”苗红春说,有时候习惯了,也就是绝望了。
她又上学了。每天,父亲苗德龙推着轮椅,将她送到教室里,等下学后,再推回家。风雨无阻,就这样一直到上了初中。
痛苦的抉择
知识改变人生。没有积累的基础,就没有勃发的生命。
苗红春的自强经历,就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树立自信心的过程。“我觉得,一个残疾人,最难克服的就是心理上的障碍。爱心啦鼓励啦不是最重要的,最需要的就是周围人对他的一种态度,平等的态度。而初中的生活,同学和老师对我的尊重塑造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感觉到自己和其他同学没有什么不同。”
苗红春经常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也喜欢和她交朋友,假期推着她去野外玩耍,下学后到她家里一起做作业。“我不能落后,一定要和同学们一样优秀。”苗红春多年来一直不敢多喝水,因为上厕所不能自理——这是她迄今为止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小时候有父亲照顾,长大后由妈妈照顾,一般都是亲人将她搬运到厕所坐便器上。可是到了学校,她就只能依靠自己的毅力来控制上厕所的频率,“上学期间,我一次也不去厕所。下课后,我用这些空余时间复习功课。”
初中毕业了,苗红春想上高中。这是她人生的第一次抉择。“你说你也不方便,就别去上学了,上学又有什么用呢?你还是养女,父母为你付出这么多,你还不如学一项技能,早点工作回报他们。”一些好心人听到她的打算,都这样劝说她。
她是养女。是的,苗红春很久以前就知道了这个秘密。她是从亲生父母家过继到姑姑家里来的,她的姑父就是养父,姑姑就是养母,她还有两个哥哥。但,在这个大家庭里,她一点也没感到被冷落,大家都爱她,尤其是养父,用坚强的臂膀,为她这个养女撑起了一片晴朗天空。
众人的劝说,让苗红春心生怯意,但她心里却不甘心就这样放弃自己的梦想。她对养父说:我想上学。
养父苗德龙说:“女儿,我支持你,上吧,只要爸爸能办到,就会竭尽全力去做。”苗红春每一次抉择的关键,都有爸爸伟岸的身影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她,用苗红春的话来说“有爸爸在,我就不怕”。
最终,因高中学校距离家有好几公里,苗红春决定在家里自学,不给操劳的父母再添麻烦。
继续学习,苗红春暗自给自己鼓劲。她买了整套的教材,一个要好的朋友每天下学都会过来告诉她学校的学习进度,并将学校的辅导教材给她多订了一份。“看不懂的,就上网校听老师讲课,一次听不懂就多听几次,英语发音,也依靠网校的教学。然后,她还购买了《疯狂英语》,一次次地强迫自己练读。”真正让苗红春头疼的,却是“有时候朋友来看我,最后我才发现一天过去了我什么也没有学”。
为了改变这种惰性,苗红春将每天的计划都写在一张即时贴上,粘在书桌前,严格督促自己依照计划学习,“这样的效果非常好,我将这个习惯保持到现在。”
三年高中课程学习生涯,苗红春很充实,朋友带回来的考试卷,她每次自测都能考80分以上。
绽放的梦想
其实,苗德龙起初答应苗红春上学,只是为了让她走出家门,多接触世界,这样就不会那么孤单。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给了女儿一把种子,女儿给了他一片果园。
高中课程完成后,同学们一个个都去上大学了,苗红春每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里就痒痒的,她想和同学们一样。于是苗德龙带着她,坐着客车到了运城,去找一些大中专院校,希望学校能收下苗红春。
转了一圈,父女俩失望而归。“爸爸,我还是想上学。”看着女儿认真的表情,苗德龙决定再试一试。终于,他打听到山西师范大学招收自考生。
“自考就自考,我能上学就行。”很多人告诉她自考很难,可能最后也拿不上毕业证书,苗红春却丝毫没有退缩,她觉得自己肯定能行。她做出了第二次抉择——坚定不移地求学。
自学靠的就是自律,苗红春报考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她将每一本书都翻了又翻,还做了大量的试题。每年考试两次,每次考试,父亲和哥哥带着她奔走在考试指定县城。考试期间,亲人就在考场外等候,一考试,一般都是整整两天。“考完试,我浑身都快虚脱了,更别说等在外面的爸爸和哥哥了,如果不是我的亲人,我想我真的坚持不下来。”
每次的成绩下来,是全家人最开心的时刻。“平均分数都在80分以上,最高考90多分,只有一门逻辑学是考了两次才过。”然而,当大专毕业证书拿到手时,苗红春再次处于人生的抉择口。“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她开始叩问自己。
在此之前,亲戚家一位背部有残疾的小女孩曾到苗红春这里学过英语。“小女孩一直很自卑,她在这里补习了一个月后,直接上了海泉中学,第一次考英语,她拿到了全年级第二名的成绩。她父母也来感谢我,说小女孩受到了学校的肯定,自信阳光了不少,学习成绩也一点点上去了。”或许是因为她长期的自学,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苗红春隐约觉得自己在辅导学生上有一些诀窍。
苗红春做出了人生的第三次抉择——当老师。
在学校的几年,是苗红春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她在那个环境下,得到了全身心的放松和解放。上学对于她而言,是美好的,而教授过她的老师,无一不给她留下亲切的回忆。老师则是她接触的第一个职业,她崇拜老师,更喜欢做一名老师。“我认为,一个好老师,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苗红春决定做一名培训老师。
2013年,苗红春在家中办起了课业辅导中心,为学生辅导语文、数学、英语课程。这年的暑假,有40多名家长从县城的各个地点赶来,将孩子放心地交给了苗红春。“每天晚上放学,很多学生都会到辅导中心来做作业,我很忙碌,也很幸福。”苗红春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她还想报考自考本科,并且在新绛县公益岗位的招聘中,报了残联的岗位,“我想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残疾人,让他们自强自立起来。”
本报记者 高 辉 文/图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