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好人韩会林:6个孩子一个妈(图)

时间: 2014年04月02日07:45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韩会林和丈夫赵占元正在收拾院子里的玉米


15岁时,两个失去父母的侄女已跟在身后,偷偷地喊她“妈妈”;自己的女儿出生后,大哥的孩子们相继成家立业了,她又接过弟弟的一对儿女。


3月20日,从昔阳县好人事业促进会传出消息:继获得“昔阳好人”称号后,该县赵壁乡西平原村的韩会林,又先后获得了昔阳县妇联和晋中市妇联颁发的“孝老敬亲”“好儿女”称号。


●说起当年,现在已是昔阳县东关小学教师的韩华斌用“不是母亲,胜似母亲”来形容他的姑姑。


●提起姑姑,韩华青讲起当时每个周末离家的情景:姑父赵占元都给孩子们收拾行囊,检查书本落了没,干粮、咸菜带上没。姑姑韩会林则忙里忙外,让孩子们再等一等。“炒一瓶辣椒,蒸一笼馒头,姑姑、姑父就害怕我们在学校受苦。”韩华青说。


庞大的家庭


3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昔阳县赵壁乡西平原村韩会林家。韩会林正擦洗着家具,一边的厨房内传来高压锅“刺刺”的声响,锅里是沙甜的南瓜和红薯。


孩子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去了;丈夫趁着春日午后的阳光,也赶往田里刨玉米茬。得知记者来采访,韩会林早早便蒸上了一锅农家特产。她说,平日里她和丈夫都是吃简单的米饭或面条,只有孩子们回来,才会炖上一锅“好吃的”。


今年54岁的韩会林出生于昔阳县赵壁乡南思贤村,家中有4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在那个年代,孩子多的家庭并不罕见。但现在,如同她家一样,一家6个孩子的当地根本没有。她却是6个孩子的妈妈。确切地说,5个侄儿、侄女,还有自己的女儿构成了如今这个庞大的家庭。


坐南朝北的5间平房,被她收拾得里外干干净净,每个屋里都摆放了床铺,“只要孩子们回来,都会住上一两晚上。”


说起这个家庭,村民韩三货的认识是“不可思议”:“为了哥哥的孩子,她晚婚不说,还舍弃了生育二胎的机会。收留弟弟的两个孩子后,她为让侄儿、侄女读书,却说服亲生女儿早早离开学校,到附近的电厂打工。”


带着“儿女”去上学


“华春、华青,你们怎么又来了?”1976年春的一天早上,15岁的韩会林带着10岁的侄儿韩华斌正赶着去上学,忽然发现两个侄女又偷偷跟来了。


5岁的韩华春已懂事,看到姑姑有些生气,便不敢吭声。两岁的韩华青却实话实说:“姑姑,我们想妈妈。你不就是我们的妈妈吗?我们愿意跟着你。”


孩子们提到“妈妈”,韩会林的眼眶湿了。半年前,韩会林的大嫂因病去世,留下了这3个侄儿、侄女。大哥在十余公里外的皋落小学当老师,孩子们本来随母亲生活,但他们平时总跟着姑姑,不论上学还是在家。“那到了学校,不许捣乱!”韩会林擦干眼泪,背起韩华青,拉着韩华春,向学校走去。一个上午,韩会林身处教室却担心着孩子们。两个孩子则懂事地坐在教室门口,一边晒着暖暖的太阳,一边等姑姑下课。放学了,韩华青欢喜地爬上了姑姑的肩头,韩华春牵着姑姑的手,和哥哥韩华斌相跟着回家。“快到家门口时,韩华青忽然稚气地说:‘姑姑,我叫你妈妈好吗?你就是我们的妈妈。’”3月24日,回忆着曾经的经历,韩会林满脸泪水。她说,那时想到去世的嫂子,还有在外教书的哥哥,她坚持让孩子们还是叫她姑姑。


18岁的“成人礼”


灾难的再次降临,是1978年。生活的艰辛和长年对儿子的思念,韩会林的母亲也因病离开了人世。


18岁,对许多同学来说是对未来工作、家庭、婚姻的憧憬,韩会林却不得不从母亲手中正式接过3个孩子的抚养重任。说起当年,现在已是昔阳县东关小学教师的韩华斌用“不是母亲,胜似母亲”来形容他的姑姑。


那时候,韩会林已经初中毕业,跟着懂医的父亲学习看病。家中,除了3个孩子,还有爷爷、父亲、四哥和五弟。上世纪70年代的昔阳县,人们的温饱还难以解决,更何况是这样的大家庭。每天早上,韩会林熬上稀饭,掂量着家中的玉米面捏好窝窝后,自己便坐在屋内,一边擦汗,一边看着家人吃饭。


韩华斌至今还记着,姑姑脖子上挂条毛巾在锅台上忙碌的身影。而每到最后,韩会林往往只能喝上几口剩下的稀饭,便又得拿起碗筷去忙家务。“她不是不想吃,而是知道那点窝窝头根本不够,所以先让大家吃。”韩华斌说。


有一句话叫“破屋偏逢连阴雨”,家庭的不幸又一次落在了韩会林头上。1977年夏天,一直默默在大田里劳作的韩会林的父亲韩守义,因心脑血管疾病瘫痪在床。哥哥、姐姐们来照顾一段时间后离开了,伺候父亲的担子便落在韩会林身上。


已近20岁的韩会林出落得标致、美丽,媒婆纷纷上门给她介绍对象。可一提到带着3个孩子,还有生病的父亲,男方就退缩了。


沉甸甸的“嫁妆”


1984年6月,韩守义与病魔抗争多年后,永远地离开了亲人们。送走父亲,韩会林继续背起药箱,走村串巷做起赤脚医生。当时,赵壁乡卫生院正好需要一位妇科医生,上级卫生部门了解到韩会林的情况后,提出给她转正,去当正式医生。但想到3个孩子,韩会林婉言谢绝。


看到她过得艰难,大哥韩会国提出将3个孩子带到学校随他生活。但孩子们摇着头,说愿意继续跟姑姑;韩会林也说有她的一口汤,就有孩子们的一口饭。那时,她肩扛起家庭的不幸,一天天来去于村里给乡亲们治病。村民们则对她冠以“大姑娘”的同时,纷纷给她做媒,寻找好人家。


通过热心人牵线,赵壁乡西平原村的赵占元上门提亲。媒人介绍着韩会林的种种好时,她自己忽然闯了出来,明确提出,哥哥的3个孩子她得带着,“你要愿意,就娶俺。如果不愿意,走人!”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媒人有些难堪。赵占元却憨厚地笑笑说:“她漂亮也好,富有也罢,我都不在乎,但冲着她对3个侄儿、侄女好,我愿意找她。”


1985年正月,在乡亲们的欢送声中,25岁的韩会林终于找到了婆家。妹妹出嫁的当天,韩会国特意把3个孩子带回学校。但3天后,孩子们便又吵嚷着到姑姑家生活。


就这样,人家姑娘出嫁,娘家给带的是大包小包的嫁妆,韩会林在婚后3天便带着3个孩子,在家中当起了“妈妈”。


有一种深情叫“母爱如山”


3月25日,记者再次走进韩会林家。已经41岁、在昔阳县子弟小学当教师的韩华青恰好回家。提起姑姑,韩华青讲起当时每个周末离家的情景:姑父赵占元都给孩子们收拾行囊,检查书本落了没,干粮、咸菜带上没。姑姑韩会林则忙里忙外,让孩子们再等一等。“炒一瓶辣椒,蒸一笼馒头,姑姑、姑父就害怕我们在学校受苦。”韩华青说。


艰难的生活,在日起日落中度过。1985年8月,韩会林的大哥因病去逝。“欲哭无泪啊。”韩会林说,“也是从那时候起,3个孩子真的成了孤儿。”


1989年,韩会林在年近30岁时,迎来女儿的出生。此后几年,尽管村民们劝她再生个儿子(农村政策允许二胎),但考虑到身边孩子多,她总是含泪摇摇头。


到2007年,大哥的孩子们相继毕业,各自成家工作。可韩会林没想到,五弟的两个孩子韩青梅、韩青松这一年也成了孤儿。韩会林的五弟媳早在1999年,就因病离世。2007年,五弟也因肝硬化撇下一对儿女去世。“弟弟离世前,拉着我的手不放,说:‘姐姐,你就认命吧,孩子们给谁我都不放心。你怎么带着哥哥的孩子们过,还得怎么带着弟弟的儿女生活’。”


五弟看着她坚定地一次次点头,才放心地合上了双眼。可回到家中,韩会林有些犯愁了:自己的女儿已17岁,五弟的大女儿韩青梅也17岁了,小儿子韩青松刚10岁。一番思虑后,韩会林红着眼睛把上高中的女儿叫到身边:“俺孩儿已经长大了,要不你到附近的企业打工?”听了妈妈的话,女儿懂事地点点头。一年后,女儿在亲友们帮忙下,进入了附近的一家电厂打工。韩会林却让侄女韩青梅补习一年,直到她考入内蒙古大学。


“现在好了,大哥的3个孩子都毕业成家了。弟弟的大女儿韩青梅已大学毕业,正找工作;小儿子韩青松也在昔阳中学上高一,成绩名列前茅。我的家虽清贫,但我不能苦了孩子们。”韩会林说。


姑姑韩会林的清贫,今年41岁的韩华青深有感触。采访中,她提起早年的一些事,韩会林每年过年时都设法给他们或改、或做几件新衣。多年来,姑姑韩会林却从来舍不得买一件像样的衣服。前些年过春节,孩子们给她买了一身漂亮的衣服。“可姑姑几次拿出来试试,都说老了不能穿。后来,她搭配着别的旧衣服,才一件一件陆续穿了。”


“人都说,父爱如山,我要说一声母爱如山。姑姑,请允许我发自肺腑地叫您一声妈妈。父母去世后,是您用母爱的臂膀,将我们一一揽入怀中,抚养、呵护。曾经的青春逝去,您和姑父光滑的脸庞布上了皱纹。我才发现,我和兄妹们用所有的青春,都难以回报二老过往的付出。”回忆起上左权师范学校时写给姑姑的一封信,韩华青泣不成声。


本报记者 任俊兵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