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剑:省农业厅经管局局长
武小惠:省社科院研究员
石金平:蒲县山中村党支部书记
新闻背景
时下,土地流转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土地制度改革一直备受关注,今年中央政策更加明确。对我省来讲,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把土地流转做好做活,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已经成为“三农”工作一道重要命题。
前不久,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针对加快土地流转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做好健全服务、引导农民和提高效益三篇文章。当前全省土地流转情况如何?在加快土地流转中应注重哪些细节?下一步应把握哪些关键环节?记者就此对话有关人士。
土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土地流转,就没有规模经营
记者: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业、农民有什么好处?
白剑:现代农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前提是“有规模”。过去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土地的规模经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农村土地如果得不到合理流动配置,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化率就难以提高,农民转移就业愿望也会受到束缚,农民收入就会放慢脚步。
武小惠:国家对农村土地进行产权上的清晰并允许经营权流转,意义非同寻常。第一,当转移农民或者不愿种地的人将土地转包时,这部分人可从转包土地中获得收益,成为他们务工、创业和在城镇生活的本钱。第二,如果农村的土地逐渐集中到种植大户手里,就会更放心大胆地加大投入,粮食生产必定会迈上新的台阶,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第三,土地一旦向种养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就会调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向土地集中,农村土地、劳力等生产要素得以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记者:我省目前土地流转的总体情况如何?
白剑:近年来,我省在引导和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截至2013年底,我省农村土地流转大约670万亩,占全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14%。像新绛县,通过土地流转,形成了蔬菜、畜牧、粮食、水果、药材五大支柱产业,特别是蔬菜产业,播种面积达到30万亩,仅此一项就可为农民提供年收入的64%。
但我省的土地流转步子迈得并不大。去年全国土地流转面积达3.4亿亩,流转比例达26%。从统计数据上看,我省土地流转仍有差距。
石金平: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土地流转的核心是提高效益,我们对此深有体会。近两年,我们村先后流转土地2000多亩,连片种植无公害土豆、玉米。土地集中起来后,我们在施肥、用药上严格推行无公害标准,产出的土豆、玉米每斤都比市场价高出0.5元。特别是规模化种植后,机械化水平提高,很多年轻人腾出手脚外出务工,村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
警惕土地流转无序带来的负面效果,尤其是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等问题
记者:当前我省土地流转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武小惠:我省土地流转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既来自耕种土地的主体——农民,也有管理方面的缺陷。首先,很多农民在思想观念上仍有重重顾虑,把土地看作“命根子”,不愿意轻易转出土地经营权。其次,土地流转缺乏保障机制。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进城务工的农民又无法取得城市社会保障,土地转出后,如果转入方违约,生活就会没有着落。第三,土地流转不规范。我省目前土地流转的市场运作体系和相关服务平台还不完善、不健全。民间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流转行为,有些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仅是口头协商;有的虽然订立流转合同,但不规范。
石金平:大多数村民仅仅听说过“土地流转”这个词,对土地流转政策一知半解,土地究竟可以怎样流转,应该通过什么程序流转,履行哪些手续,一般都不知道、不了解。这就要求做好农民的引导工作。
记者:土地流转一旦操作不当,也会带来负面效果。
白剑:确实有一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有的地方一味追求土地流转规模,将土地集中起来大量转租、转包,招商引资。但事与愿违,引进的项目占着土地、圈而不用,导致大量耕地长期闲置或抛荒。
有的被流转出去的土地非粮化、非农化情况严重,直接被企业用作建设用地。近年来,我省特色现代农业吸引大量工商资本下乡,这为农业带来可观的资金投入。但资本具有逐利本性,在种植粮食比较收益相对低的情况下,种植其他附加值更高的经济作物、林木花卉乃至搞养殖业便成为追求。可是,“非粮化”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长期下去,必将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
还有就是在流转过程中侵犯农民利益。有些地方的土地流转全由村干部一手包办,但又拿不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流转合同,流转主体错位,形成暗箱操作空间。
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守住底线、审慎稳妥推进
记者:在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如何保障农民利益?
白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更强调鼓励流转的是经营权,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权利。一号文件把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意图是在维护农户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的基础上,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开拓发展空间。一号文件也明确要求探索建立工商企业流转农业用地风险保障金制度,严禁农用地非农化。工商企业租赁农地必须从事农业,还得用保障金的形式来防范经营风险可能对农民利益造成的损害。
记者:我省的土地流转今后将如何加以规范?
武小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在中央统一部署下,按照 “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审慎稳妥推进。
白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指出,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前提是要尊重农民意愿。而规模经营也应适度,要与农业人口转移、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社会化水平相适应。所以,土地流转首先要“讲条件”,要与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不能片面追求快和大,不能搞强迫命令、行政推动。
在流转的过程中,要坚守底线。流转后的土地不能改变集体所有权性质,不能改变农户承包的主体地位,不能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能降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记者:农民群众对土地流转的管理有什么要求?
石金平:有些村民宁可把地荒着也不流转,因为怕流转出去了收不回来。一些想包地的大户也和村民沟通过,但双方不够信任,经常谈不拢。所以,关键还是要健全服务,要加快建立完善的流转市场。
白剑:下一步,我省将以农村经营管理体系为依托,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步伐,加强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和县、乡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机制、风险保障机制、纠纷调处机制,建设好土地流转平台和良好的流转环境,推动土地经营权在公开的流转市场上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有序流转。
本报记者 武俊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