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加 快 职能、作风“两大转变”,全面提升研究发展、布局发展、支持发展、服务发展“四个发展”能力的要求,准确把握了中央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实质,紧密结合了山西省情和发展特点。我们要认真领会“四个发展”丰富内涵,全面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抓好简政放权,全力推进机关职能、作风根本转变;强化“四个发展”标尺作用,不断提升发展改革工作能力和水平。
按照省委统一安排,在省委书记袁纯清的直接联系指导下,省发改委紧紧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了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袁纯清书记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加快职能、作风“两大转变”,全面提升研究发展、布局发展、支持发展、服务发展“四个发展”能力。李小鹏省长指出,要重点抓好简政放权和新兴产业布局。我们深深体会到,“两大转变”“四个发展”的要求,准确把握了中央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实质,紧密结合了山西省情和发展特点,对深化全省发改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认真领会“四个发展”内在要求,全面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袁纯清书记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的 “四个发展”,是我省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重显绩、轻隐绩,重总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发展、轻民生的陈旧发展观、政绩观的摈弃和提升。“四个发展”着眼于发展、落脚在发展,但不是就发展论发展,而是对全省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发展政策、发展动力、发展能力、发展环境等各种发展要素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再整合、再提高,是把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与推动全省转型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难题,实现传统资源型省份的绿色低碳发展。
具体来说,研究发展是围绕影响和制约全省转型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调查研究、统筹谋划,科学制定全省、各区域、各行业发展的发展战略。布局发展是围绕发展战略、区域布局、重大项目等关键性问题,通过发挥规划、政策、标准的引导作用,促进总量平衡,推动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统一。支持发展是围绕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通过重要环节和关键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关系。服务发展是围绕创优发展环境,通过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做到主动服务、创新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四个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研究发展是前提,布局发展是基础,支持发展是核心,服务发展是关键。
我们对照反对“四风”要求,把加快“两大转变”、提升“四个发展”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主题。在学习教育、系统查摆、整改落实的各个环节,坚持聚神聚焦,不走神散光;坚持立说立改,不等不拖。针对“四风”及“四个发展”方面存在的21个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26项整改措施,其中16项立说立改措施已整改到位,10项长效机制建设也已取得积极成果。
集中抓好简政放权,全力推进机关职能、作风根本转变
“四个发展”能力不足,表面看反映出的是干部能力水平与本职工作不相适应,深入分析则是权力思想、部门意识作祟,职能转变、作风转变滞后,造成自身工作与群众要求相脱节。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因势利导、立说立改,集中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减”“放”“简”“监”文章:一是减少审批事项,取消4项行政审批事项,合并1项行政审批事项,保留行政审批事项由11项减少为6项,减少幅度达46%。二是下放审批权限,向市县下放审批权限8项,随审批权限下放审批流程2项,减少各类审批工作量60%以上。三是优化审批流程,出台新的投资管理流程图,减少前置条件和中间环节50%左右,明显缩短审批周期。四是按照“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加强”的原则,加强了项目实施的事中事后监管,抓紧研究起草了《山西省重大项目稽察条例》《山西省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建成启用了重大项目稽查监管信息系统,严格落实80字接待工作守则,“阳光发改”建设全面提速。
审批职能精简下放后,机关干部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权力由“抱在怀中”变成“放到下面”,项目由“催着我办”变成“我催着办”,行政效能大幅提高。2013年上半年,我们下达省级政府投资计划比例达90%以上,比往年大大提前,政府投资的引领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共审批 (核准、备案)项目1668项,涉及总投资10035亿元,未发生一起拖延、超时审批现象,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历史性地突破万亿元大关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四个发展”标尺作用,不断提升发展改革工作能力和水平
在大幅度简政放权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制定了“三个三分之一”工作制度,要求办理审批等日常事务的时间压缩到全部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基层调研,其余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谋划重大政策、规划和重大项目,推动工作重心由“务实”向“务虚”转变,由微观事务向宏观管理转变,由审批项目向谋划发展转变。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的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我们以“四个发展”为标尺,采取有力举措提升发展改革工作能力和水平。
围绕提升研究发展能力,着力加强经济形势分析,按月起草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加强对重大问题的深度研究。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提出建设性的政策建议,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加快研究完善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牵头起草了低热值煤发电20条、煤层气产业发展20条、化解产能过剩实施方案、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施方案、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研究发展考核制度,在承担省转型综改重大课题的基础上,围绕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每年再增加20个左右课题,由各相关业务处室牵头研究,并将研究成果采纳程度纳入年度考核。
围绕提升布局发展能力,抓紧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提出了对地区生产总值等增长指标进行适当调整的建议。积极推进“五规合一”,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国土规划、产业规划、环保规划的核心要素进行重组和整合;加快部署发展煤层气及相关产业、现代煤化工、电站设备制造、铁路装备制造、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等潜力产业,谋划推进山西科技创新城产业规划、晋北新型煤化工基地规划,努力实现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均衡发展。
围绕提升支持发展能力,完善转型综改顶层设计,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市县和企业按照省转型综改 “5111”实施方案和2013年 “1235”行动计划、2014年“3675”行动计划,研究编制本级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相互衔接配套的顶层设计体系。争取到国家委托我省核准 “十二五”1920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煤层气矿业权下放管理试点、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开展动力煤期货交易试点前期工作等三大政策赋权。积极探索实施民间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从制度上让“看不见”的手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让“看得见”的手更加规范有效。通过打破资源型经济的路径依赖,突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推动全省改革走在时代的潮头,实现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从主要依赖资源红利向更多释放改革红利的转化。
围绕提升服务发展能力,摒弃“有错推定”思维,树立“创造条件、勇于担当”工作理念,强化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全程服务、审批服务意识。建立对口联系各市发改部门工作机制,各党组成员分别对口联系一个市,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基层情况、解决转型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落实 “3个24小时直通车”要求,完善对重大项目审批、核准的“绿色通道”;加强系统信息化建设,对项目办理实行实时在线监督,建设视频会议系统、网上办公系统,完善纵向网络,降低了“三公”经费,加强了上下协同,提升了工作效率。(王赋 作者为省发展改革委、省转型综改办主任)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