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同一单元的六个老奶奶组成“互帮团”(图)

时间: 2014年02月21日07:41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在自家过年的四位老姐妹合影


她们是28年的老邻居,她们的老伴相继“走了”


病了有人做饭、过节了相互送礼物、有事儿敲暖气管“预警”

在迎泽区老军营街办老军营小区二社区,一栋居民楼的同一个单元,6位八旬老太太互称姐妹,长期相互帮助,自发形成了小有名气的“老奶奶互帮团”。


1986年,她们同时入住一个单元,做了28年的老邻居。这十多年来,她们的老伴相继“走了”,孩子们虽孝顺都有小家,她们之间互相守望不寂寞,病了有姐妹上门照料,家里没菜了有姐妹帮忙去买,有“危险”了,还能敲暖气管传音报信……2月18日,本报记者见到了“老奶奶互帮团”的团员。


1 那些感动的事儿


当日上午9时许,站在单元防盗门前,按下门铃后,有老人详细打问:“你找谁,有啥事儿?”确认后才肯打开门。


居住在三楼的严大娘,85岁,是“老奶奶互帮团”的主心骨,她把几个老太太串到了一起。去年年底,一楼85岁的关大娘住院了,其他老姐妹一同去医院,端着一碗老关最爱吃的韭菜饺子。


严大娘说,她耳朵不好,对门86岁的郝大娘就好像自己的“耳朵”,有时她家电话响了,有客人敲门了,经常听不到,郝大娘会大幅度地敲门告诉她:“快接电话,你家来人了”。她接电话听不清了,就去对门把郝大娘请来接听,再给她当“翻译”。


老严耳朵不好但腿脚利索,恰好补了郝大娘腿脚不好的短,她就好像老郝的“拐杖”,扶着老姐姐出门买菜、一起去遛弯、去社区办事。


郝大娘说,去年,她扭伤了腰,卧床休息了两个月,电话接不了、有人来也开不了门,儿子和媳妇要工作,只能抽空回来照顾她,她就把家门钥匙给了严大娘一把。严大娘抽空就来陪她,帮忙做饭、打水,还替她洗头发。前几天,她出门忘了告严大娘一声,严大娘打电话“追”到了郝大娘儿子家。


老人们没有一张合影,今年过年,老人们的儿女提出,给6名老太太拍张合影,可是在家的只有4位老人,一楼的关大娘和四楼的李大娘没在自家过年,她们感到挺遗憾的。其他两位老人,彼此想念了就打电话问一下近况。


2 那些常用的联系方式


“老牛,说一下你自己家的电话是多少号?”“7654321!”“错了,错了,再回家记一下!”这是严大娘和四楼87岁牛大娘几天前的一段对话。


老牛是省城一家医院权威妇产科大夫,84岁才离休,年龄大了电话号码记不住了,姐妹们就经常提醒她。因为,同楼的六个姐妹最常用的联系方式就是打座机。她们把相互的电话抄在了笔记本上,号码还都排在了一起,搁在了床头柜、电视机旁等随手能够得到的地方。


有事没事,老人们每天都要打电话。严大娘说,这是她们相互报平安的一个约定,在她看来也是有效预防突发疾病没人管最有效的方法。老人手机里也存着彼此的电话号码,可是手机通话不如座机响声大,也就不常用了。


严大娘说,她有个老同学,在尖草坪区居住,也是一名独居老人,老同学和邻居打招呼说,每天她都会拉开窗帘,如果哪天窗帘没拉开,就是自己出事儿了。有一天,同学家的窗帘没拉开,邻居上门一看——老人过世了。


3 那些意料不到的“预警”方式


一个单元住着6位老太太,她们说,最怕遇到的就是突发事儿。老人们早有约定,如果谁难受了、发现有小偷进屋了等紧急事儿,就用提前准备好的铁管敲击暖气管传音“预警”。


有一次,靠西侧的郝大娘听到暖气管响了。老人说,她当时心怦怦跳,第一感觉楼上进贼了,赶紧敲打回应了一下,就往楼上跑。正巧,遇上了楼上往下跑的李大娘,82岁的李大娘还以为郝大娘家遭贼了。结果,这是一场误会,是5楼住户无意中碰了暖气管。


平日里,如果有谁遇到了进楼道的陌生人,准会打问一番,如果对方说不上来是找谁来的,就会被老人劝走。如果是邻居的老朋友,邻居又恰好不在家,大家都会热情招待。


4 那些珍贵的礼物


严大娘家有一条一米多长的青鱼干,老人有些不舍得吃。这是今年春节,对门的郝大娘家的姑娘从杭州带来送给她的礼物,感谢她照顾扭伤腰的妈妈。


严大娘是南方人,青鱼干可是她的最爱,她至少会四五种做法。可她知道,这条大青鱼干是花了170元才买来的,所以才不舍得吃了。


老人说,今年过节,她们楼道特别热闹,敲门声好像不停歇。她煮好了元宝蛋烧肉、醪糟汤挨个送到其他姐妹家中。二楼居住的88岁高大娘是吕梁人,老家捎来了长山药、红枣和核桃,她给大家送上门。


5 那些不同的兴趣爱好


严大娘是高校退休的语文老师,人好动,性格外向,每天晨练打太极拳;郝大娘是中学退休数学老师,喜欢安静,爱看报纸;牛大夫是女强人,个性认真,不太擅长家务事儿;高大娘曾是老居委会主任,喜欢帮助人……每个人喜欢做的事儿不一样,但只要她们在一起,都是你敬我我让你。


拿严大娘来说,她担心郝大娘出门少,不利于身体健康,晨练时总要拉上她,郝大娘和其他人聊天,她打太极拳,然后一起回家再看看电视。严大娘喜欢看新闻,郝大娘喜欢看《非诚勿扰》,只要郝大娘在,严大娘就调台到老姐妹看爱的节目。


谁要有个头疼脑热了,找牛大娘看下,推荐个药方准没问题。前一段时间太原下雪了,牛大夫请保姆帮忙扫雪,保姆把楼外积雪扫了个干净。保姆说,她常听出外打工的老乡说城里人不好相处,人与人不咋来往,来了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80多岁的老人们都能相互帮助,她多干一些活儿也是应该的。


延伸调查


这样的守望相助还有不少这样的和谐与爱还有很多


老军营街办老军营小区二社区主任冀瑞芬说,她们小区老年人多,这样互帮互助的事儿还有不少,如南区12号楼一单元的老年人也在这样的互帮,还经常在一起唱歌、打牌。


在海边街社区新建路40号院,70多岁的居民赵苏娇牵头,把十多名老人组织在了一起,冬天老人在一起晒太阳、聊天。如果哪位老人没来晒太阳了,大家准要上门去看一看。


南海街二社区36号楼的居民关系相处特别融洽,谁家出嫁姑娘了,门前搭起的大棚里,整栋楼的居民都出来帮忙,放炮的、摄像的、包饺子的,整栋楼居民就像一家人。


海边街社区主任胡贵云说,现在居民都住进了楼房,邻里间的沟通少了,甚至住在隔壁的也不认识,这是一个不好的发展方向。而能做到守望相助的老人,都是邻居关系相处融洽的单元楼。在她看来,一般老人不愿意离开小家养老,守望相助的养老方式值得推荐,关键是要有一个热心的“核心”人物,愿意牵头把老年人“拧”在一起。


她建议,老年人主动走出家门,多和对门、同单元、同楼的老邻居在一起,社区也应该多组织一些活动,让老年人关系更加亲密起来。


本报记者 马继玲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