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以该学校名义申报骗取教育专项资金。
被变卖的学校。
父子两任村官前腐后继
近年来,为从根本上解决边远山区特困群众的脱贫问题,让深山窝铺告别闭塞落后,我省各级各部门持续加大力度,拨付移民、教育等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一些地方,这些惠民资金却成了“唐僧肉”。
最近,吕梁离石区枣林乡一个名叫柳树局村的村民们就向本报反映,称国家历年来补助给村民的扶贫移民资金,以及用于建设学校的义务教育专项资金都不知去向,他们一分钱也没有见到。相反,村干部还向每户居民收取上千元的限期建房保证金不予退还,而且村里历年来利用巨资建起的三所学校也都被村干部以各种名义贱卖,变卖后的款项也下落不明。与村民们的贫困状况相反的是,这个纯农业贫困村的原村支书与现任村主任 (两人系父子关系)一家却拥有面积达数千平方米的十余处房产。即便如此,其家人还享受着低保。更让村民难以接受的是,有关部门虽已查实父子两人的相关问题,但其子仍然担任着村主任一职。
国家明确规定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更不得随意侵占。那么,事实是否真如村民所述?这些国补资金究竟补给了谁?记者赶赴离石进行深入调查。
■房子盖起了,却不见补助款
柳树局村位于吕梁市离石区西部的山区内,一条县道蜿蜒经过村前,县道一侧是一排排平房。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一片正是村里的部分移民房。
据了解,2001年以来,我省把扶贫移民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四大增收工程之一,加大了扶持力度。扶贫移民的补助资金也在十余年间从 1000元、3000元、4200元,增加至如今的5000元。柳树局村是一个纯农业的贫困山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千余元。大约从2003年起,该村就被确定为移民重点村,不仅本村原居住在山上的村民逐步移民至新村,也有其他村的村民移民至此。
村民们回忆说,大约在2004年、2006年和 2010年,柳树局村进行过三次移民。这三次移民,仅本村从山上旧村搬迁下来的就有700余口人。
按照国家扶贫移民的相关政策,每个村民在移民建房时应能得到国家发放的建房补助。但是,让村民们颇为不解的是,这个政策在柳树局村似乎不存在,他们不仅没有得到过一分钱的补助,相反,村支书刘秋生还向每户居民收取了限期修建押金。盖3间房的交1000元,6间房的交2000元。粗略统计约有65户村民共交纳约7万元。但是,村民们盖起房子都几年了,这笔钱至今未退还村民。
村民们告诉记者,刘秋生等村干部还采取虚报假报等手段,将根本没有移民也没有建房的农户列入移民名单上报,非法骗取国家拨付的移民建设补助款,然后,再将这些人的建房用地指标低价转让或先建后卖,出售现房谋利。新农村建设中的地基也被他们作为商品随意变卖。
村民提供的证据材料显示,在移民名单内实际上没有移民的有本村的刘贵德、刘珍普、李奴英等8户,椿树峁村的渠振荣、渠奴许、渠奶清,以及任家山村的郭继许、郭贵平、杨志荣等户。被村干部低价出售的宅基地已知的有34处,涉及金额约17万元。
而且,村民们还反映说,仅村支书刘秋生一家就建起了总面积达数千平方米的宅院十余处。这些宅院建起后被其以自己和儿子名义变卖。村民们提供的卖房契约显示,其家庭共出售现房7处,售房得款共计16万余元。
■学校卖出去,钱款不知所踪
村民们告诉记者,2011年,刘秋生下台后,采取种种手段,将其子刘永明推上了村委主任的位置。让村民们没有想到的是,刘永明上台后,竟然联合其父亲,一起骗取、贪污了国家清偿建学校欠款的义务教育专项资金二十余万元。
在柳树局村共有三所学校,除一所学校是上世纪80年代所建比较陈旧外,其余两所学校都是投巨资修建的新学校。其中建于2001年的学校,包括上下两层近20间教室,设施齐全,外部墙体贴满了白色的瓷砖。学校内部的一块石碑记载:2001年时,当时的吕梁民政局,吕梁荣军医院捐资新建了柳树局小学的主体,离石市委办资助完善了扫尾工程。“该工程投资十五万八千元,建筑面积三百六十余平方米,附属工程配套,教学设施齐全。”为建该所小学,村里还组织了大型的捐款,石碑背面还记载着村里捐款者名单。但是,这所巨资修起的两层楼近20间教室的学校,却在2008年卖给了临县人吉连斌。
在村民手中,记者见到了这所学校的卖房契约:“今因新村新建学校资金不足,原村委土和树底学校,使用和管理不便,经支部、村委等研究决定,转让给吉连斌名下。”该学校在2001年修建时投入10余万元,7年后,房价地价都上涨的情况下,其永久转让费仅5.6万元。这让村民们颇为疑惑和不满。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该村于上世纪80年代、2001年、2008年投资建设的三所学校都被卖给了个人。所得30余万元的款项也不知去向。
而更让村民气愤的是,原村支书、村委主任刘秋生,伙同其现任村委主任的儿子刘永明,2011年左右,借着国家集中清偿2005年以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欠款的政策,将2008年所建的该所学校指鹿为马,让村民渠某以工程承包方的名义,伪造2005年承建学校的合同和46.9万余元的工程决算,非法骗取国家义务教育拖欠专项资金26.8万余元。该款项直接打入原村支书刘秋生的儿子、现任村主任刘永明的账户中,随后被三人私分。
■绕过村民,建房补助被领走
村民的反映不是空穴来风,在近日离石网,记者找到一篇题为《吕梁离石:枣林乡柳树局一村干部骗取国家教育专项资金25万余元被查》的稿件。稿件称,离石区检察院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依法贿赂犯罪专项活动”以来,对枣林乡柳树局村主干涉嫌违法一案,进行了初查,负责此案的干警在十天时间里搜集相关材料3份,档案资料47页,账证500多页,形成证人证言材料20余份,在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和犯罪嫌疑人进行了接触。经查,此人先后骗取国家义务教育专项资金252154.47元,非法占为己有。
据了解,因骗取国家义务教育专项资金,刘秋生被检察机关于2013年5月23日执行了刑事拘留,此后其办理了取保候审。而作为同案犯的其子刘永明还依然在村里担任着村委主任的职务。
国家义务教育专项资金被父子二人骗取已为不争的事实,那么事关700多口移民者的移民补助又去了哪里,记者来到离石区枣林乡政府做进一步调查。
没想到,上班时间,该乡干部几乎全不在岗,几经周折,记者才在政府办公楼侧面的生活宿舍区内找到了躺在床上办公的乡书记、乡长和蒙头大睡的几名干部。面对记者的采访,该乡李建国书记称自己刚上任不久,不了解情况,让乡干部吴某接待记者。
吴某告诉记者,据他所知,在2010年时,柳树局村的确进行过一次移民,移民人数为100人。此次移民项目,国家下拨了每人4200元的资金。其中,包括每人3400元的建房补助资金,和每人800元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每人3400元的建房补助的确没有补给村民!”吴某说,这笔钱没有补给村民据说是因为枣林乡及柳树局村的山势地形复杂,要盖房就需推山,800元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不够用,所以就占用了村民们的建房补助。
“按政策,建房补助应该直补到户,没有经过村民,这笔钱村干部是怎么从镇里领到的?”面对记者的追问,吴某以不太清楚作答。记者提出翻查该村历次移民名单及资金领取签字情况的档案,吴某以档案在乡财政所,财政所负责人在外做经济普查不在为由,予以婉拒。
据村民说,刘秋生采取的是私刻村民名章,到乡财政所以村民名义将国家拨给移民户的建房补助领到其一个人手中。对乡干部的“推山”推出宅基地耗费太大的说法,村民们不予承认。“只是将地基整理平坦,实际没花了多少钱。”“退一步说,即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补助不够用,也不该不与村民协商,未经村民同意,就私自挪用应归村民的建房补助!这是违法行为。”
在主管扶贫移民工作的离石区扶贫办公室,该办主任李晋肃明确告诉记者:移民扶贫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挤占。当记者问及,如果其800元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不够用,村里是否可以此理由向有关部门打报告占用村民的建房补助时,李主任回答:“他可以打报告,但我们绝不会批准。”该扶贫办副主任刘某也确定,柳树局村在2010年时有100口人进行了移民。
据了解,2004年,山西省财政厅发布晋财农[2004]327号《扶贫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补充办法》明确规定:移民建房资金要直补到户。实行“补助对象、补助标准、补助发放”公示公告制度。项目申报,工程预算和决算,搬迁补助人口及补助标准,搬迁地点等重要内容要全程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但记者在离石区扶贫办欲调取柳树局村历次移民的名单及资金拨付分配情况,却被以“不方便不合适”的理由拒绝。虽然李晋肃答应记者会尽快就此事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报告发给记者。但半月后,记者问及调查情况,李晋肃以“最近单位事太多,将再次安排调查”作答,记者最终未能拿到其调查结果。
即便只以2010年100口人被列入移民,每人补助340元计算,村民们被侵占的建房补助也高达34万元。如村民反映属实,就涉及上百万元,如此重大的截留、挪用、挤占移民扶贫资金的非法行为,一级扶贫部门理应予以重视并积极调查,给公民一个交待。
基层村干部本是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柳树局村的父子村干部不是为民谋福利,而是为己谋私利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本报将继续关注调查此事。
本报记者 张海鹰 文/图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