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给96岁的抗战老兵过个生日(图)

时间: 2014年02月18日07:43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抗战老兵冯满为志愿者讲述当年的抗战故事

本报记者 武六红摄

昨日,10多名志愿者来到清徐县徐沟村一个普通农家小院


2月11日上午,在太原市清徐县徐沟村一个普通农家小院,10多名志愿者带着生日蛋糕、锦旗来到这里,为抗战老兵冯满庆祝他96岁的生日。


老人把志愿者当成亲人一样


当日上午10时,记者跟随志愿者们刚刚走进冯满老人家所在的巷子,远远就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站在院门前。“老爷子肯定老早就等上了。”志愿者杨柳一边说,一边加快脚步走到老人跟前:“爷爷,我们来看你了,祝你生日快乐哦!”老人高兴地把大家迎进门。“听说你们今天要来,老爷子五点多就起来了,一直坐在炕沿上向外张望。”刚刚落座,老人的四女儿就和大家聊了起来,“现在,老爷子看见你们比看见我们这些亲闺女都还要亲呢。”


“最近身体还好吧?”“有没有想我们呀?”……从走进屋子,杨柳就一直围在老人身边,问长问短,因为老人耳朵有点儿聋,大家的说笑他也听不太清楚,不管问什么,他都只是一个劲儿地咧着嘴笑,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儿。就像老人的四女儿所说,这几年来,他早已把这些志愿者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每次知道我们要来,老人就特别兴奋,早早就在院子里等上了。”杨柳说,自从找到抗战老兵冯满后,他们几乎每个月都要来看望他,有一个月由于大家都有事没能去,老人很失落地打电话问:“上次你们来的时候,我是不是说错什么话了,你们以后是不是都不来了?”


李淳也是和老人认识时间比较长的志愿者之一,老人亲切地叫他“老李”。“来了!”看见“老李”进门,老人拍拍他的胳膊,很是高兴。没有客套,就像看见自己的亲人一样。


给志愿者讲述当年的抗战故事


当志愿者将一面写着“忻口会战得从容全依原平抗战功浴血疆场驱日寇尽忠报国真英雄”的锦旗送到冯老手中时,老人非常感动,还给志愿者们讲起了当年抗战的故事。


冯满1936年参军,当时是国民革命军34军66师196旅413团二营四连的一名普通战士,日本进攻山西前,一直驻防阳泉。1937年9月底,日本坂垣师团攻打大同,阎锡山被困繁峙,命各部北上支援。冯满所在的196旅接到命令后,一路北上,到浑源时得到“大同失守”的消息,被迫南撤,日军一路追击,到崞县(现在的原平)时,196旅接到“死守七天”的命令。


于是,196旅3000多名官兵开始“誓死”守城。“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你不知道还能活多久。”老人一边说,一边卷起左臂上的袖子说,在接到守城命令后,为了表达他们誓死守城的决心,连长带领大家,在每个人的手臂上刺上自己的名字,作为牺牲后收尸辨认身份所用。而就在“冯满”两个字的上方,有一块刀疤,也是在原平守城时留下的。“接连守了10天,3000人剩下了500人,在和日本人巷战时,一个日本兵拿着刺刀刺在我这里,我一个反手也将刺刀刺向他,才保了条命。撤出原平时,我们整个旅就只剩下200人。”


回忆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老人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反而多了几分镇定。也正是这样的镇定,让在场的志愿者们都深受触动。一名志愿者说:“这些老兵为民族流过血、出过力,却生活艰辛,不为人知,他们应该在晚年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尊敬,这是我们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的初衷。”


志愿者四处奔波照顾抗战老兵


“总算可以歇歇了。”从冯满老人家出来,志愿者宋超告诉记者,从去年腊月二十三开始,他和其他几个志愿者一直都在为老兵们忙活。“腊月二十五、二十六,我们五个人开车去了趟运城,给那里的八个老兵送去了500元、1000元不等的慰问金,还有米面油等慰问品;腊月二十八来了趟清徐,看了看冯爷爷;腊月二十九,得知刘生老人生病住院,我们就去了医院,随后,马年正月初一、初三,我们都在医院陪侍;正月初五,南方的一名志愿者专门来给山西的老兵拍照片,我们陪了一天;正月初七,刘生老人去世,随后的几天,就一直忙活刘生老人的后事,直到初十把老人送走。”宋超回忆起今年春节前后的这段日子,充实之余感触颇多,“到现在,我都不相信刘爷爷是真的离开我们了”。


在山西的这个志愿者团队中,20岁的宋超是一线志愿者中最年轻的。最初接触老兵,只是由于好奇和对历史的兴趣,然而,一年多下来,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时间、感情都投入到了对抗战老兵的关爱中。“这些抗战老兵有子女的生活还好些,还有很多没有子女,可以说生活过得比较艰辛。我觉得不管是谁,和这些老人接触之后,心灵都会受到触动。”宋超说,经过志愿者这几年的努力,目前,在山西总共找到44名抗战老兵,遗憾的是,已经有4个老兵离世。“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我们现在能够做的,就是让这些英雄们在有生之年,生活状况能够更好一些。”宋超说,只要时间允许,他们就会继续坚持照顾这些老人,直到为他们送终。


期待更多的人真心去关爱他们


“在已经找到的44名老兵中,平均年龄94岁,怎么才能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一些,真的是一秒钟也不能等,因为他们再也等不起了。”采访中,李淳和很多志愿者,不止一次地发出这样的呼吁,他告诉记者,从2011年开始接触这些老兵到现在,每次探望老兵,通过各种线索,想尽办法寻找老兵以及为老兵送终时,他都深感自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为这些还健在的老人们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以前,只有我们几个人,现在,很多成功人士都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对于老兵,有了更多的希望和保障,这是好事。”对于队伍的壮大,李淳很是欣慰,然而,在这几年的志愿服务中,他见到太多的志愿者,只是一时兴起,对于老兵也只是三分钟的热度,当时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可过段时间就找着各种借口脱离了团队。“参与是好事,关键是坚持。经济上的帮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兵们的生活条件,其实,这些抗战老兵更希望得到心灵上的慰藉!”李淳期待更多人能够真心去关爱这些抗战老兵,他也更加期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给予这些老人更多的政策帮扶。“去年7月,民政部已经将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保障范围。”李淳高兴地说。


本报记者 薛琳 李莉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