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探访晋中电视问政(图)

时间: 2014年01月24日07:47  来源:山西新闻网 三晋都市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实事实办——面对面”三农专场节目录制现场。


曾经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的堡新街如今焕然一新。


让“一把手”在电视镜头前红红脸出出汗


从2013年3月起,晋中市委“全心全意解民忧、尽职尽责办实事”领导组办公室和晋中电视台联合推出了“实事实办——面对面”电视专场系列节目。将前期通过热线电话、微博等方式收集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归类,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节目现场,就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表态和落实。目的是为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


根据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晋中市已举办了民生、三农、项目建设、教育、医疗卫生、城建与民生等六个专场节目,先后有30名相关部门一把手登台亮相。


一把手们不仅要公开回应公众提出的问题,更要让公众了解各部门的职责,明白国家的政策。节目现场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有“两代表一委员”和方方面面的群众代表。现场提问环节更是考验着一把手们的业务能力和应对能力。“面对观众,面对镜头,无形之中就有一种压迫感,结结巴巴说半天解释不清楚,证明你工作没做好,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晋中市规划局局长武亮说。


“实事实办——面对面”节目提高了官员应对媒体和突发情况的能力,促进了职能部门工作作风转变,但也有人认为,该节目的问政内容属于较浅层次,问政尺度有限,是“动皮毛不动筋骨”。“问政若一直停留在这个层面,老百姓会不会厌倦?”一些参与过节目的官员也开始反思问政的价值。


“一把手”担心下不了台


“农村的路都硬化了,城里的这路咋还坑坑洼洼,就硬化不了?”在“实事实办——面对面”(民生专场)节目现场播放的视频短片中,晋中市榆次区堡新街居民王爱全毫不客气地对着镜头质问。


2013年3月14日,晋中市“全心全意解民忧、尽职尽责办实事”领导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解民忧办实事领导组办公室)和晋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实事实办——面对面”(民生专场)节目开播。


从节目策划到播出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我们先要收集大量问题,毕竟是第一次,没有经验”,晋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保安坦承。


晋中市解民忧办实事领导组办公室是这档节目的总策划,从问题的收集、筛选、把关,邀请相关部门的一把手,到整个节目的串词都是由他们完成的。


“有人问我,你们这是不是作秀,我很肯定地回答:不是。我们通过微博、电子邮件、来电来访等渠道收集到问题,必须要进行筛选,有些问题超出国家政策了,我们就无法给老百姓解决,这类问题不上节目,但要给提问题的人答复。”李保安说。


第一期节目主题为民生专场,当地电视台记者走基层收集问题,王爱全便把困扰堡新街居民多年的烦心事提了出来。“电视台采访完后我还想,这能给播吗?播出来管用吗?”王爱全对记者的采访没抱太大希望。


2013年3月14日,节目播出,晋中市人社局、住建局、教育局、民政局、卫生局、食药监局6个行政部门一把手登台亮相。节目现场的观众席上,坐着晋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志宏,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丁文禄。


虽然是录播节目,李保安还是提前与上节目的各部门一把手们进行了沟通:“不需要长篇大论讲道理,讲成绩,主要是回答解决群众问题。”而一把手们担心的是,如果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上节目后落实不了,“感觉有些下不了台”。


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的王爱全,不但看到了记者对自己的采访短片,还听到了晋中市住建局局长张耀明当场拍板承诺:“刚才短片中反映的堡新街道路硬化问题,已经列入小街巷改造工程,6月底前完工。”


“住建局答应要修,那肯定没问题了。”看完节目的王爱全放下心来。


节目播出半个月后,施工队进驻堡新街,不到一个月时间,堡新街硬化工程结束。


“以前也反映过,没人给解决,现在路宽了也有了路灯。”堡新街一小卖部老板对记者说。


打太极官员被迫“马上办”


官员的承诺是否兑现,公众的诉求能否及时得到落实解决,媒体的跟踪报道成为“实事实办——面对面”重要一环。前一天节目播出,次日,节目现场实录问答便会出现在当地媒体上,之后便是一系列的追踪报道,相关部门想偷个懒都没机会。


目前,根据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晋中市已举办民生、三农、项目建设、教育、医疗卫生、城建与民生6个专场节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现在,给解民忧办实事领导组办公室反映问题的群众越来越多。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群众反映的92206件急事、难事,办结率达到了80%以上。“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全部都在办理中,我们对官员都有一定的考核标准,这件事情办不了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说主观努力了,暂时得不到解决,要求相关部门限期解决;如果说是属于主观努力不够,责任心不强,我们要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单位的年终考评都要受影响。我们这个节目主要就是为了推动问题的解决。”


据了解,在晋中市市直部门(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共性指标中,解民忧办实事占到了20分,考核占比最高。


李保安告诉记者,电视问政迫使一些习惯了对工作打太极的官员“马上办”。在他看来,官员们应对媒体和突发情况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就连说话也变得简练了。


晋中市规划局局长武亮认为,“实事实办——面对面”节目应逐渐向直播发展,这样更能迫使相关部门负责人加强自己的履职能力。


李军说,电视问政过程是一次宣传政策、解释施政困难的过程,运用得当的话,能增加社会公众对职能部门的体谅,减少施政阻碍。


晋中市“实事实办——面对面”节目促进了职能部门工作作风转变,但也有人直言不讳,该节目的问政内容属于较浅层次,问政尺度有限,是“动皮毛不动筋骨”。“问政若一直停留在这个层面,老百姓会不会厌倦?如何使干部作风得到根本转变,真正做到为民解忧办事儿,电视问政还需再深入一些。”一些参与过节目的官员也开始反思电视问政的价值。


春节临近,“平安”,成为这一季的主题,晋中市“实事实办——面对面(平安晋中建设专场)”节目正在紧张筹备中。


李保安表示,“实事实办——面对面”节目将会持续办下去,使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受教育,拓视野,提能力,转作风;也让群众在节目中消了愁,解了忧,顺了心,受了益。他希望将节目打造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品牌栏目。


镜头前官员诚恳道歉


“十八大召开第二天,晋中市委就启动了‘全心全意解民忧、尽职尽责办实事’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发现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很多,但不知道找谁去办,有些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办事拖沓。后来我们就想着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让一把手们直面镜头、直面观众、直逼官员解决问题——群众有什么呼声,各部门要回应;群众有什么疑惑,各部门要认真给予解答;群众有什么事情,要承诺落实。让群众观看节目后,今后遇到类似事情就可以知道去什么部门办。”参与整个节目策划运作的原晋中市委解民忧办实事领导组办公室副主任李军解释了创办该节目的初衷。


作为晋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保安也认为,群众的诉求能否得到解决,光靠各级组织的考核监督机制远远不够,还需要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各部门负责人在台上表态,回答问题红红脸,下去处理问题就得流流汗跑得快点。“开办‘实事实办——面对面’节目,就是要让干部经风雨、见世面、接地气,进一步转变作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新形象。”


每一期节目,解民忧办实事领导组办公室都要将整理好的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前分发给各单位,让各单位“看题给出答案”。再加上是录播节目,一把手们的压力并不是很大。


“教育专场,我一个人回答了5个问题,大多数问题主要是公众对政策不了解。我们教育局的行风评议近几年一直是高分,证明我们工作做得扎实,即使不进行事先沟通,我自信只要是政策范围内的问题,我们都能给予解答。”晋中市教育局副局长高晋峰自称一年要上两次当地电台举办的行风热线栏目,从幕后走到台前对教育局而言,只是换了个形式,“没什么压力”。


晋中市规划局局长武亮也有同感,他每年至少一次带着副局长和科长们去电台行风热线做节目,没有任何准备,“那1个小时比这一个半小时要紧张多了,谁也不知道听众问什么问题,有些问题让人措手不及。”


晋中市委新闻中心主任郭贵虎告诉记者,当时“实事实办——面对面”节目开播前,领导组办公室也曾讨论过是否以直播形式进行电视问政时,反对直播的声音占了多数。“主要是担心直播难以控制局面、政治风险大,我们当地电台在一次政风行风面对面现场直播时,曾出现有人抢话筒的情况。所以这个节目直播直接就被大家否了,有些敏感的问题,也不会让它出现在节目中,以免出现意外状况。”


在“实事实办——面对面”教育专场节目中,因对现场观众反映的公办幼儿园教师配备迟迟不能到位的问题,由于没有政策支持还一时得不到解决,高晋峰在电视上表示希望得到公众谅解。这成为节目开播以来,第一位坦然向公众道歉的副局长。


一把手们不仅要公开回应公众提出的问题,更要让公众了解各部门的职责,明白国家的政策。节目现场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有“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代表。现场提问环节更是考验着一把手们的业务能力和应对能力,“面对观众,面对镜头,无形之中就有一种压迫感,官员应变能力强些的还行,如果平时工作做不好,承诺事项未能兑现,根本没有底气面对镜头和观众,上去确实很尴尬。一把手必须来上节目,才能真正为工作加动力、加压力。到现在为止,我们办了6期节目,没有官员说拒绝上节目。”


本报记者 何玉梅 王怀兵文/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