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至,春节近,年味显,东奔西跑的人,南来北往的客,也踏上了温暖回家路,重寻乡味,重温亲情。春节,不单单是亲情的回归,更造就了体量巨大的年货市场,在部分无良商贩眼中,这是赚钱的“盛宴”,于是乎,各种手段轮番上阵,消费者良莠难辨,假冒伪劣产品肆虐,百姓苦不堪言。
遭遇假冒伪劣年货成了百姓眼中的烦心事儿,这样的尴尬令人纠结。年年过年年年喊,打击过后又反弹,过个安全、舒心的春节是百姓们新年第一愿。
年货市场是块“大蛋糕”,涉及面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的守卫者,把与老百姓节日消费密切相关的食品、生活用品等商品作为监管重点,对各种、各类商品交易场所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不讲诚信、制售假冒伪劣的不法生产企业和个人的打击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要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加大对不积极作为、不认真履职、监管不力人员机构的问责力度。
有了日常的整顿、监管,职能部门还得搭建起高效、快捷的平台,全面提高全民的质量安全意识,营造全社会重视质量安全的浓厚氛围,当消费者在消费中发现制假售假行为时,不管这些行为是否于己有关,都应积极向执法部门举报。只有鼓励消费者举报,才能形成对造假者、售假者强大的震慑力,唯此,不法商贩才不敢胡作非为。
无信不立,不诚不行,售假、贩假已成为“病毒”,一不留神,便会死灰复燃。各类媒介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直接将违法、违规者的不良行为暴露在阳光下,对制、售假者以及身后的保护伞形成威慑,使其不敢恣意妄为。
当然,消费者也要提高辨识能力,理性消费,不要贪图便宜,以免上当受骗。要学会通过“望闻问切”,挑选那些标识完备的产品。同时,要注意保留购物凭证,作为维权的依据。只有消费者都行动起来,那些制假、售假者才会成为过街老鼠,消费者才能真正做到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过一个祥和的春节。
永威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