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释放区域活力 终结城南旧事(图)

时间: 2014年01月24日07:47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南中环沿线塔吊林立


南中环加速了榆太同城化建设


一座立交高速通道,成了太原跟榆次互通有无的纽带;一条中环路,改变了沿街城中村村民的生活;由此前的南中环街变化成现今的南中环路,这条道路带给城市的变化,绝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


北张村火了、西吴村沸腾了,许东村涅槃重生了,这一切,吻合了修路之初政府设想的初衷。不可否认的是,城市建设中,主要道路的修建往往会带动城市区域的发展。而太原新南站、太榆同城化的元素注入,南中环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太原南部将释放更大的活力和能量。


“街”变“路”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名称


南中环街位于太原城市南部,长风大街以南和龙城大街之间。道路总体为东西走向,由西向东分别穿越晋源区、高新区、小店区。因此,它既是太原沟通南北客流的必经街道,也是贯穿东西城区重要的交通干线。


但是,在中环工程未实施之前,南中环街只是一条简单的主干道,它的对外出口主要集中于街道东端的坞城路和西端的滨河路,而这两条路都成南北纵向,方向单一,很难起到分流或快捷出行的目的。


程女士的孩子在太原志达中学上学,每天她都要开车在二营盘和南中环街之间往返,她说:“南中环这儿学生多,除了志达中学,还有山大、财大等很多学校,以前路不通的时候,一遇到下班和下学的高峰期,路上人就特别多,我开车一到南内环街和坞城路的路口就得堵,堵了还出不去,只能等着,不像现在车可以上高架分流。”


在“南中环街”变成“南中环路”后,一方面道路红线拓宽到56至67.5米,另一方面南中环路沿线通过高架、下穿、全互通式等立交改造方式,实现全线无红绿灯,汽车在通过南中环路时不再需要走单一的街道,而是可以自然地分流。


1月15日清晨,记者驱车沿坞城路向北张村方向行进,来到坞城路跟南中环路交叉口时,仅仅在拥挤的车流中缓慢前行了几十秒,便呼啸而过。“南中环路通车后,沿线路口基本上没有了堵点,行驶中,也很少遇到堵车,特别顺畅。”家住北张小区的秦先生说,“如果把这样的出行速度放在此前的南中环街上,谁都会认为不可能。”


路开通 带来的不仅仅是顺畅的交通


北张小区,一位王姓老板的饭店在张罗着开张。“以前我就在这开店,但是生意不太好,每天进去吃饭的就是断断续续几个人。路还没修的时候,因为南中环街不算通达,很少有远地方的人过来吃饭,来店里的主要是周围学校的学生。学生来消费的时间往往不固定,一到假期店里就冷清不少,一年到头能把成本赚回来就已经不错了。”王老板边贴着窗纸边说,“现在路修了,我打算换个门面再碰碰运气。”


南中环路周边涉及多个城中村,像北张村、西吴村、许西村等,虽然处在城中村的位置,但相比其他城中村的发展要慢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在以前的老太原人心里,所谓的太原市中心就特指长风街以北和府西街以南的城区,而我们这块儿只相当于郊区的位置,路也不方便,条件也没人家好。”北张村一位村民这样告诉记者,“虽然我们这儿属于小店区管的范围,但是小店区发展主要以小店区中心和南部那块儿的高新开发区为重点,我们这里的城中村发展并不被人看好。”


如今,南中环路的开通加快了物流的运输效率和人员的流动速度,并且在中环工程实施后,太原南站被纳入了中环的交通网络,作为直通南站的起点,南中环路将迎来巨大的人流和车流的集聚,极大地盘活了南中环城区的经济,出现了很多新兴的“黄金地段”。许多“窥探”已久的房地产商纷纷在此淘金,而原来冷清的南内环街上,也新开了许多高档餐饮店和娱乐场所。


其实,南内环的发展机遇远不止这些,2012年2月初,太原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太原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以南部区域建设为龙头,为此,将高标准建设南部区域,而南部区域的建设,距离上看最先辐射的将是南中环。


业内人士称,在全新的太原城市规划方案中,小店区被定义为推动太原发展的“浦东新区”,而如今条件优越的南中环建设速度飞快,势必将领跑小店区的经济发展。


通南北 同城化不再只是一个设想


在新型城镇化的大前提下,太原的发展首要之急,就是太榆同城化。


在太原打工的榆次农民工小孙说:“以前过年回榆次能走的路就几条,从太原市里面拐出来也没有直达的路,需要再拐很多路才能回去,往往回家要花超出半天的时间。现在龙城大街修好了,太榆也路通了,从太原市里面出来走哪都挺方便,家里如果有啥急事,我也可以尽早回去了。”“没修路那会儿榆次这地方挺偏,和太原比起来就像进了山一样,条件各个方面都远远比不上。现在去太原方便了,过节在榆次东西买不到了,上太原买也挺快,家里面需要的电视电脑早就备齐了。”家住榆次聂村的村民老徐笑着和记者说。《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太原要加快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和太原都市区建设。特别是要推动太原晋中两市道路、供水、供气、供热等设施对接共建,实现互动、互通、共享,在同城化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在高标准打造南部区域时,太原市还将构建南部区域与老城及晋中市区畅通便捷的交通网络,形成现代化商务中心,推动城市重心南移。


而畅通便捷的交通网络的一个重担,便落在了环路上。事实上,随着南中环路的开通,太原市南下的步伐势不可挡。2002年当太榆之间的城际公交开通的时候,太原市还止步于长风街,甚至更北的南内环街,10年光景城市向南推进了五六公里,几乎与发展中的小店区相连,多条大街在南部新区出现。


2014年,随着太原建设路改造为快速路,一条横跨太原、榆次的南北大通道,将真正实现太榆同城化之交通同城。


区位发展


一个城中村的梦想和现实


横亘在许东社区与太原市城区的铁轨拆除了。这是一辈辈许东人的梦想,而今,一朝实现,许东人奔走雀跃。


此前,村子三面被其他村落包围,村里唯一进出市区的道路坑洼不平,尽显破败。这是许东人留给城里人的印象,也是一辈辈许东人难以言表的伤痛。这条马路是从市区唯一直通许东村的道路,也是村民进城办事的唯一通道。道路西侧是火车道,越过火车道,就是太原繁华的主干道之一——太榆路。恰是这段绵延数公里的火车道,犹如分水岭,将许东村落隔绝在城市之外。对于许东这样的村庄而言,它们在城市中都有着代名词——“城中村”。一个兼有城市和农村元素的特殊地带。在城区以外的农村看来,它是城市的一部分,如同是城市中的一个社区;从城市居民看来,它俨然仍是农村,与城市格格不入。


从行政区划来看,许东村位于小店区北营街道,东到太行路,西达太榆路,南至中环街,北靠龙堡街,整个村子占地面积900多亩,涉及275户宅基地,村民近1300人。事实上,如果不是此次太原道路大修,打通了中环街与太行路,村民出去至少得走一个小时。


中环路的开通,新南站的建设,都让许东村人开心不已。1月8日,当记者来到许东村时,处处可见动工的项目。现在村里220亩建设用地将全部用于开发住宅、商品用房。当然,为了保证村里今后的发展,规划时,还特意预留了10%的工业用地。


“新南站建成后,许东村将与飞机场、南环高速路、长风大街、龙城大街等连成一个面,未来,村庄将实现真正的四通八达。”许东社区书记赵俐说。


事实上,中环路正式通车后,许东村仅仅是沿线村庄变化中的一个普通村庄,南中环周边的北张社区、西吴社区,也正摩拳霍霍,加入到村庄变城镇,村民变城里人的浪潮中……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赵德伟 实习生 王栋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闫飞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