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北中环
俯瞰北中环
从东到西只需15分钟,从南到北不超过20分钟,中环速度不仅仅是一条路的速度,也刷新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时速。这条中环路不仅是太原、更是全省的第一条城市快速环路。如今,太原正式告别平面交通,步入立交时代。
对于太原人来说,中环开通并不仅仅是畅快的通行感受,更多的是一种出行方式的改变。
以前去公园50分钟 现在10分钟
从滨河西路到森林公园该咋走?别看这两个地方直线距离并不远,就隔着一条河,过去想去一趟公园可要费老劲了,怎么也得50多分钟。“眼瞅着公园就在河对岸,可就是过不去。”家住省城滨西花园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过去每逢周末,他想带孩子去森林公园玩可是一件麻烦事,必须绕到胜利桥才能过河,过了河还得往回返一段路程,“又费时又费油,玩得还不尽兴!”刘先生说。“现在好了,过河方便多了,10分钟不到就到公园门口了。”北中环通车之后,刘先生再准备到森林公园,直接开上北中环桥,一下桥就到公园了。北中环主线高架桥段双向6车道,地面整体路双向8车道,北中环桥设计全长1300米,主桥跨度310米,由西向东依次跨越滨河西路、汾河、滨河东路,成为东西方向新的交通“主动脉”。值得一提的是,北中环全程无红绿灯,大大缩短了大家的出行时间。
与北中环一起和市民见面的71路公交车,贯穿省城东西。该路公交车司机告诉记者,从小东流到服装城现在只需55分钟,这趟公交已经成为附近居民出门的首选。家住在选煤厂的赵师傅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用他的话说就是“体验一下大都市的感觉。”原来去一趟服装城得一个多小时,先坐10路,再倒602路,得20多站,绕一大圈,高峰的时候一个半小时都到不了服装城。现在可好了,新开通的北中环连红绿灯都没有,很快就能到达目的地,一点儿都不堵。
在享堂西街,记者遇到了刚刚放下客人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他告诉记者,以前跑车可不愿意到城北,“太远不说,红绿灯也多,路况还不好,一路特别容易堵。”而体验过新贯通的北中环以后,王师傅说,这条路快速便捷,今后再也不发愁去城北跑车了。
上下班走中环再也不怕堵了
“以前每天一出门就发愁,不敢开车,因为这里很少有不堵的时候,堵车都快成‘心病’了。”对于家住朝阳街的刘先生来说,过去每天上下班倍感煎熬的日子终于结束了。中环路全线贯通第一天,他就专门开车上路体验了一下,从8时50分驶上东中环开始,一路上按每小时60公里的车速依次沿着南中环路、西中环街、北中环路,最后再回到东中环的起点处,全程仅用时46分钟。
感受到中环路的一路畅行后,刘先生难掩激动的心情:“东中环路开通后,从我家开车不到3分钟就驶入东中环。原来我开车去南内环街上班至少得40分钟,现在15分钟就搞定了,比原来走高速都快,真是太方便了!”与刘先生一样,家住府东街东延附近的程先生每天也在为上班犯愁,因为上班的地点位于和平北路,开车总是被堵在路上,坐公交又没有直达车,需要倒两三次车,时常会迟到。他说:“以前每天上班即使开车也需要走近1个小时,时间都被拥堵的交通耽误了。现在中环通行了,公交车也通了,上下班无论开车或是坐公交,都不用担心会迟到了。”“路上不再拥堵”得益于中环路的开通,特别是刘先生所在的城东地区,虽然紧邻市中心,但这一区域多为坡地,再加上受到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线的影响,不少区域道路交通设施不足,此外,离原有的城市快速路滨河东西路距离又太远,因此附近居民的出行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东中环纵贯南北,与南中环、北中环相接,极大地缓解了城东地区的交通压力。
其实,对于不少上班族来说,都曾面临过“骑车太远、开车太堵”的纠结。如今,上下班开车走中环,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市民感叹“久违的畅快感”
太原市交警支队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太原市的主干路行车速度为每小时30公里,到2009年下降到每小时25公里,2013年受大规模道路改造的影响,主干路行车速度仅为每小时18公里,5年时间下降了40%。如今,随着中环路开通,主干路的行车速度将大幅提升。
采访中,不止一人这样跟记者说过,“这样畅快的感觉好久没有过了!”面对市区的拥堵难行,不少市民宁愿绕些远路选择中环路来出行。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路、北大街、和平路、学府街4条主干路围合的这一区域是太原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城区,集合了太原市80%以上的医疗、教育、商业以及行政办公资源,而在这近7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只有滨河东西路两条南北向的快速路,因此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尤其严重。
正是为了缓解中心区域的交通压力,太原市建设了这条快速中环路,中环路北起北中环,南到南中环,东连太行路,西至西中环。建成后的4条环路,使得围合范围内120平方公里区域的交通拥堵将得到有效缓解。伴随着交通体系的延伸,原先集中在7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的各类资源,也将不断向东西南北4个方向拓展到120平方公里的区域。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个区域之中,或通过快速环路快速到达,或通过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分流,市民出行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效应
1城市道路由平面变立体
中环路建成通车,城市道路从平面交通跨越到了立体交通时代,快速路从两条增加到6条,中环路的建成将太原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道路交通是一个城市的血脉。之前,太原的人均道路面积仅有8.6平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区中心只有两条南北向的城市快速路,路网结构极不合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的骤增以及与日俱增的机动车,堵车成为市民的一大心病。
近年来,为了应对城市化带来的交通拥堵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等问题,大多数城市选择了环状道路向外扩展的模式,同时建立了环状立体交通。
以北中环为例,在城南地区日渐繁荣、快速崛起之时,城北地区由于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原因,相对而言发展较为迟缓。以前,一说起城北地区,不少人的印象都是“这里是老城区,远离城市中心,环境污染严重,工矿企业集中,商业交通却不够发达。”此外,北中环沿线不仅有大东流、小东流等多个城中村,还有许多老企业,相当多的城市棚户区也集中在这里。这一区域现有的道路分布,已经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北中环的开通,意味着为这座城市的北部打通了一条“新动脉”。
正如一位市民所说,现在通车的中环快速路路况好,时间的缩短让人感觉一夜之间,将城市的距离也拉近了。
2分流周边道路20%车流
中环通车之后,分流了周边道路20%的车流。在车流高峰时段,东西方向分流的交通量大约是5000辆小汽车,南北方向大约分流了4000辆小汽车。
中环路建成后,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路段由原来的65个减少到40个,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特别是东西向的北中环、南中环对胜利桥、长风桥的交通缓解非常明显。不仅如此,城市快速路滨河东西路各个时段的交通压力也较平时下降了三分之一左右。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杨晶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寇宁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