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近照
本报记者专访第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山西籍女科学家王慧
2013年12月17日,第十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当得知获奖者中有咱山西籍女科学家时,记者几经辗转,终于在16日下午王慧刚刚从机场到达下榻酒店时,采访到她。
科学家啥样子?
犹记少年时,每当有人问:你的理想是什么?十有八九的小伙伴顺嘴就会溜出一个答案:科学家。随着时光流逝,人们渐渐发现,尽管科技全方位渗透至生活的各个领域,但自己和科学家之间,已是那样遥不可及。
你想象中的科学家是什么样子?尤其当她是一个女科学家?
王慧拖着她的拉杆箱走进酒店大堂、走向记者的那一刻,看起来一如那些拥有良好国际教育背景的现代知识女性:低调朴素的衣着,关切他人的作风,只是看上去比之前想象得还要年轻。
科学家对时间的管理超乎记者预料。王慧当日的日程是这样安排的:航班下午两点钟到首都机场,3点钟到酒店,3点至4点之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4点至5点收拾妆扮,5点至6点赶往中央电视台,随后录制节目。采访前她和记者说:“对不起,我们今天只能谈到4点多一点。”果然,时间一到,言谈甚欢也戛然而止。一看录音时间,59分08秒。
还有一样令记者印象深刻,那就是:科学家对于信息的有效管理。在王慧那些有线的、无线的大大小小的终端里,存储着大量数据、图表和影像。她总能迅捷地找到它们。这些文件随时辅助她在与记者交流时,帮助记者理解具体的科学问题,提高采访效率。
作为一名女科学家,她喜欢画画、拉小提琴、唱歌、跳舞……。她说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有自己的生活,但有时还得有取舍,比如她也爱看韩剧但就是没时间。
舌尖上的科学
科学研究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她是研究什么的?
王慧,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组长,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6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0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系统三八红旗手,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2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3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是咱山西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是中国科技界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专业奖项,具有中国青年科技女性“诺贝尔奖”之称,10年来致力于培养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女性科学家。2013年度共有来自全国6所高校和4所科学研究所的10位杰出女性获此殊荣,王慧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奖项的获得者,有的从事物理研究,有的从事生命分析化学研究,有的从事信息科学专用集成电路研究,有的从事医疗药物研究……当记者问到她的研究领域时,王慧笑答:“舌尖上的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
评审会给予王慧的获奖评语是:她通过对肿瘤易感基因MDM2的研究,提出其能够以不依赖于p53的功能形式发挥促控作用且可以作为肿瘤预防靶点;对食源性天然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姜黄素、人参皂苷、青嵩素对MDM2的作用,进而发挥抗肿瘤的效果提出了有益的研究结果。
太专业了吧?常人眼中,科学研究是高深的。可王慧告诉记者,她现在的工作跟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
疾病发生要治疗,谁都知道。但若能防患于未然……当前国际上医疗模式已经发生变化,从得了病治的状态变成提前预防,叫“关口前移”。
多数慢性病与营养和饮食密切相关,比如肥胖、糖尿病等。中国目前疾病病谱以慢性疾病为主,肿瘤排位第一。“影响肿瘤发生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生活方式等。”王慧解释说,“如何从这些因素入手,实现将疾病防控关口前移,正是预防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的工作就是从遗传和营养两方面因素出发,探索肿瘤发病的原因,寻求可行的预防方法”。
肿瘤可以预防。比如说女性肿瘤“头号杀手”的乳腺癌,它的发病跟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雌激素。因个体差异,有些人先天带有乳腺癌易感基因。很多女性吃富含雌激素的营养品来保持青春。但对于携带有乳腺癌易感基因的女性,虽然本身表现没病,但摄取雌激素可能就是导火索,诱发她得乳腺癌,就是说后天因素可通过影响先天基因,来控制个体患病或者不患病。另外,在一个肿瘤尚未生长出来时,癌变的细胞已分泌出一些与肿瘤相关的因子释放到血液中,我们可通过检测血液中这些叫做生物标记物的因子来帮助患者在早期采取措施,同时这些生物标记物还可用来监测疗效和预测预后。王慧的研究目标之一就是:发现易感基因,寻找新的生物标记物。她已经发现了多种可用于肿瘤早期诊断、预后预测的分子标记物。再比如:一个正常人到患上肿瘤中间有漫长的过程,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会作用于这个过程。最新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肿瘤的新发病例与生殖、饮食和激素密切相关,这就提示肿瘤是可以预防的。“我最近有一项研究是关于维生素D和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结果表明维生素D缺乏在我国女性群体中极其普遍,维生素D缺乏与我国乳腺癌的发生显著相关,维生素D缺乏越严重,患乳腺癌的风险就越高。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日光照射后体内合成,故女性应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更多阳光照射,少打阳伞,少涂防晒霜;同时要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这样,就能预防乳腺癌。”王慧说。
这就是王慧从事的科研领域——肿瘤病因学及营养和药物干预研究。她以我国人群主要恶性肿瘤病因与营养和天然活性功效成分预防为主攻方向,研究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遗传和营养因素,系统性地探讨和发展用于肿瘤多阶段、多层次预防的方法,进而通过基因预测、营养膳食调节、生活方式改变和预防性药物干预实现对肿瘤的有效控制,将肿瘤扼杀在萌芽期。
救死扶伤是儿时梦想
王慧的儿时梦想,是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她出生于医学家庭,梦想的源头,很大程度来自家庭影响。大学毕业后,王慧实现了当医生的梦想。她读研期间,获得赴美进行中美联合培养的机会,做博士论文期间开始接触肿瘤药物的研究、转化。“我一开始是临床医生,做妇科肿瘤研究。到国外后,做了肿瘤药物研究,是很自然的承接。”因这项工作和临床密切相关,王慧很庆幸自己拥有6年临床医生的经历。她很了解临床情况,这样的背景支撑她迈向前端研究领域时视野广阔、步伐稳健。“在近十年国外生活工作中,我愈加感到科学研究和转化医学的重要性。一个再好的医生,只能点对点地服务病人;而临床转化研究成果能让全世界的相关患者受益。”王慧发现,从事临床转化研究能释放自己更大的能量。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很多疾病跟年龄有关系,慢性病可能在今后20年内会出现“井喷”。如果真正能够落实“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理念,高血压可以减少55%,脑卒中、冠心病可以减少75%,糖尿病可以减少50%,肿瘤减少1/3,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合理膳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王慧现在有空儿就会去做一些科普工作,让更多人了解“舌尖上的科学”——如何吃得营养和安全。街道、社区、机关和单位,都有她宣讲的身影。王慧的心愿是,让更多的人拥有健康。
朝着目标努力、坚持
王慧告诉记者,在科学上,自己还很年轻,还需要更加努力。记者提出希望她寄语家乡年轻人时,她略微沉思,而后语气坚定:“理想、坚持、感恩”。“人生有几个事很重要:一个人,一定要有理想,理想听起来很大,但那就是目标。第二要为目标努力,要坚持。第三就是要学会感恩。作为子女要对父母感恩,学生要对老师感恩,一个科学家要感恩祖国、回报社会”。“另一方面,人生很难定义什么是成功,我觉得只要一个人找对了自己的位置,能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才能,就是成功”。“最后我还想送一句话给年轻人,做任何事情,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说起回国创业,王慧感慨赶上了国家科技发展的大好时光。回国后,王慧扎根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建立了研究组和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她说,这个阶段的自己,人生内容里又加上了培养年轻人。“我的学生很优秀,其中一个学生参加了2011年在德国林岛举办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当年全国遴选,只有20个左右的优秀博士生有资格参加。一路走来,可以用8个字表达我的心情:感恩永驻,梦想长存。目前最让我感到幸福和自豪的是:看着自己实验室新一代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形成了一支年轻有活力、有实力的优秀团队,我坚信我们将会积累更多的实力加上更大的努力来回报祖国和社会”。
王慧的实验室和很多单位有合作,包括山西长治医学院。记者想起她当时说:“我的家在那里,我是从那里出来的。”
本报驻京记者 张丽荣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